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国家制造> 第16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节(1 / 1)

“我……”宋冀宁确实舍不得离开这里,但更关心季椽的心情,扶住他肩担心的问:“你怎么突然想离开?是研究累了吗?”“咳嗯,两位。”身后的江院士提醒:“麻烦有话回去说。”季椽点点头:“抱歉,打扰您了,我们回去沟通。”回到宿舍,宋冀宁眯起眼,轻声问:“缘缘,为什么突然想离开?是有谁欺负你了吗?”他很清楚季椽是有多喜欢这里,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突然要离开。季椽摇头:“没有,大家都很好。”“那为什么……”“因为我很担心小宋哥。”季椽牵起宋冀宁的手,将头抵在他肩上:“自从来到这里后,小宋哥就亢奋得不正常,除了研究外,还接手了办公室的工作,五年来一天都没休息过。”他抬起头,目光忧虑的盯着宋冀宁:“我希望小宋哥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不要那么辛苦。当然,要是你不想离开也可以取消申请,只是希望你告诉我,你那么忙碌是想干什么,我可以帮你。”“……!”宋冀宁能说吗?他怎么敢告诉季椽,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圈养季椽的好地方,所以忙着划拉地盘好把季椽圈养起来?“没有,我只是很喜欢这里的工作。既然缘缘已经申请离开,那就离开吧,我们也该回家看看了。”确定离开后,速度就很快了。与朋友们告别,交接工作,收拾行李,两人如来时一般,只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离开。离开这里后,尽管他们的名字和成就不能对外公布,国家的补偿却很丰厚。高额奖金姑且不说,全国所有单位部门、研究院、大学,只要他们想,国家可以把他们安排到任何职位上。不过两人暂时没有再工作的想法,季椽离开这里就是为了让宋冀宁休息,而宋冀宁则打算等哄好季椽后,再带他回来。开车护送两人的是两名警卫员,对待他们的态度极为恭敬。一路护送上车,又送上飞机,直到抵达家门,两名警卫才放松下来。如宋洪成所言,从地下研究院出来后的季椽和宋冀宁,在科研上的成就,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已经使他们成为了国宝级的科学家。是以警卫小心翼翼,生怕护送路上出现差错。警卫下车开门,行了个军礼:“报告宋博士,季博士,已经到达两位家中,是否需要我们入门检查?”“不,不麻烦了,我家很安全,谢谢。”季椽笑着向两名警卫道谢,两人又敬了个礼,站在门口不动,坚持要目送他们安全回到家中。按响门铃,很快有人开门,正巧是要出门的李书兰。见到季椽愣了愣,随后满脸惊喜的叫起来:“缘缘,是缘缘,还有冀宁!建国,爸,燕姐,快出来,缘缘和冀宁回来了!”季椽拥抱激动的妈妈,转头想邀请警卫进门,发现他们已迅速返回车上离开。家中,全家人都激动的跑出来,拉着两个孩子进门。五年不见,自然有一堆话想倾诉,外婆、李书兰、黄燕三个女人围着季椽两人打转,外婆一个劲抹眼泪:“黑了,瘦了。”宋冀宁笑道:“外婆,我们那里晒不到阳光,又不怎么运动,应该是白了胖了才对。”“是,我也觉得缘缘胖了呢!”李书兰接口,小心翼翼扶外婆坐下:“妈,你身体不好,别太激动了,缘缘这不是回来了吗,先让他们吃顿饭,以后啊,慢慢看。”季椽在另一边扶住外婆:“对,外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季椽家中的几位老人都到了杖朝之年,最近外婆病了几次,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季椽便决定不再离开,整日守在外婆病床前为她念书。心情愉悦之下,外婆的病竟奇迹般痊愈了。季椽和宋冀宁回来后就不走了,一呆就是一年,这期间黄燕恋爱了,对象也是一位商人。宋冀宁去见了对方,发现是个稳重可靠的男人,同意了妈妈的再婚。黄燕结婚后不久,季椽接到导师李泽业的电话:“季椽,最近休息够了吗?想不想找份工作?”季椽确实打算再度工作,于是感兴趣的问:“老师,有什么工作?”“你有兴趣来大学当老师吗?”李泽业是有私心的,从“863计划”归来的季椽,此时在科研界的身份已经比他还高。正好他曾任教的母校在招聘老师,于是李泽业想趁机向季椽推荐他的母校。对,不是向母校推荐季椽,而是向季椽推荐母校。因为此时能获得季椽青睐,反而是母校的荣幸。他日季椽的名字或传遍全国,或写入教科书时,提到“曾在某某大学担任教师”,母校就会知道自己有多荣幸了。“大学啊……”季椽倒是很怀念大学时光,也很喜欢年轻活泼的学生们,但他没当过老师,不确定自己行不行。和宋冀宁商量后,宋冀宁表示支持,大学的校园环境也算单纯,他勉强可以放心。“想去就去吧,我找到有趣的项目再通知你。”最近宋冀宁在联系中科院,索要有高难度的研究项目。他们不打算进别人的研究院,但也不想一直荒废时间,干脆直接跟中科院要项目。中科院提供了几个有难度的项目,两人都觉得太普通了,不是很感兴趣,因此那边还在找。“实在没有的话,要么就回863那边,要么我们自己建一所研究院吧。”宋冀宁与季椽商量过今后的道路。季椽是想回863的,但是爷爷外公外婆都上了年纪,不知什么时候就走了,季椽想在最后至少能赶回来送他们,因此863那边不能去。“那就研究院了,要是中科院没有什么好项目,我们就自己建研究院。”宋冀宁拍板。于是在宋冀宁等中科院回复的这段时间,季椽接受导师李泽业的推荐,成为西南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当然,因为季椽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离开,并未接受学校的正式聘请,而是当了一名外聘教师,所教课程正是《大学物理学》。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管对季椽、宋冀宁,以及李泽业而言,大学老师不过是份普通工作。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人却认为季椽抢了自己的工作。西南理工大学有一名博士研究生,名为刘海洋,原本想要留校当老师的,关系走了,红包给了,说好的事却黄了。问教务主任,对方也不清楚,只知道是一个很有背景的领导向校长推荐了新老师人选。“校长对那个人很尊敬,据说他以前也在这所学校当过教授,后来升官走了,权势很大。所以他推荐的人,校长根本不敢拒绝,立即就答应了。”这是教务主任从校长那问来的话。是的,校长也没资格看季椽资料,只听李泽业说他很厉害。李泽业是学校的荣誉校友,中科院院士,他推荐的人,就算是个废材校长也不敢拒绝啊!更何况他听季椽上课确实很有水准,校长更满意了。总之校长满意了,刘海洋就不爽了。他特地去教室听季椽讲了几节课,感觉也就那样,不就是讲讲力学嘛,谁不会。也不知道那些学生在兴奋什么,见识浅薄。要是他当老师,一定能把课本内容讲得很深奥,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物理学》。都怪那个叫季椽的关系户,占据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第227章 造谣大学老师的生活出乎季椽意料的愉悦。当他向学生们讲解物理的各种公式法则,以及枯燥的原理时,学生们不会像生活中遇到的人,做出“在说什么,不感兴趣”“好无聊,听不懂”这类反应,而是认真的拿笔记下相关内容。有时候课本上到季椽实验中用过的公式,就会发散话题,讲到实验室中的案例,有好玩有趣的,也有犯错造成的事故,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让季椽找到讲故事的快乐。并且可以在教导中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比如让学生们喜欢上物理,劝说学生们考研,向学生们推荐他喜欢的研究院等。“其实了解后才发现卫星发射基地也蛮好考的,如果有人对航空航天感兴趣,下节课我整理一下卫星发射基地的研究生要求给你们吧,想考的人现在就要努力了。”“好,谢谢老师!”学生们热情回应。季椽老师的物理课从不死读书,而是总会教他们做些小实验,让他们能客观理解课本中的原理,因此学生们每次上他的课都特别兴奋。遇到没有实验的课程,季椽老师也会经常说些实验室中的趣事,似乎他做过无数的实验一样,口头禅总是“以前做某个实验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类案例肯定是从哪看来或听来的啦,但季老师讲得很有趣大家也不在意叙述方法就是了。“就是有点儿爱吹牛。”这也是学生们对他的印象。明明季老师看起来一本正经的样子,没想到其实很爱吹牛。比如经常会劝学生们考研,考研当然没问题,大多数老师都希望学生考研。然而季老师说的考研是:“要考研的话,我推荐你们考空导院,那里是我见过给研究生机会最多的研究院了,而且很容易考。”“xx研究院也不错,一般接的都是国家项目,可以学到很多,也很好考。”“xxx研究院的院长一直抱怨招不到研究生,很缺生源,你们将来可以试试看。”没有错,季老师的考研都是直接推荐学生考研究院,并且干货满满。哪家研究院有什么招生条件,侧重哪个方向的研究,该如何报名,如何参加考试等等,他都说得头头是道。学生们才知道原来全国有那么多研究院在招生,而且重点是季老师说“很好考”!于是不少对考研没信心的学生都兴致勃勃的在网上查询这些研究院,然后——掀桌啊哪里好考了?他们是招不到研究生吗?是要求太高了一般人根本考不上啊!更扯的是,季老师居然还向他们推荐了卫星发射基地。当然也给出了干货满满的考研流程,只是在他嘴里,连卫星发射基地也“很好考”!要是能改掉吹牛的毛病,季椽老师就是个完美老师了。学生们遗憾的想着。这天季椽如往常一般在上课前进入教室,教室中的氛围有点奇怪,学生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谈论着什么,但季椽进来后突然都闭上嘴,满室皆静。季椽放好实验器材,拍了拍手:“好了,今天要做质点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实验,后排的同学都上前来。”学生们互相对视着,陆陆续续上前。见季椽转身拿粉笔在黑板上开始画图,一副准备上课的驾式,终于有学生忍不住问:“老师,你看到博客上的内容了吗?”季椽停下笔,侧身:“什么?”“博客上,有人发文说你坏话。”学生们顿时七嘴八舌。“说你是关系户。”“靠贿赂校长当上的老师。”“还说要向教育局投诉你。”季椽偏头听了一耳朵,了解了。原来是有人在博客上发文举报他老师职务来历不正,是贿赂校长拿到的,还要向教育局举报他根本没有教师资格。“哦……”季椽哦了一声,拍拍手:“谢谢大家关心,好了,都坐回去,开始上课了。”学生们面面相觑,疑惑不解:“季老师你不担心吗?”“没什么好担心的。”“现在网上都闹大了,老师你要不要回复一下网上的流言?”“不需要,而且我没有博客。”季椽再次拍拍手:“行了,都坐好,开始上课了。”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他要是想当大学老师,直接一个电话给中科院就能安排上。只是他之前没想过,后来导师推荐,也就没必要找中科院而已。要是教育局真觉得他老师的职位来历不正,他就给中科院打电话好了。至于网上流言,季椽很清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道理,这时候个人发言是没有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