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穿成小说里的降智女配> 第50章 课题答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课题答辩(2 / 2)

看着三人,宁夏突然笑了出来。

“这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从开题到现在每一步实验都是你们亲自做出来的,没有人比你们更熟练”,说着,宁夏一笑,又用轻松的语气道:“而且咱们的实验还那么成功,你们一会儿上去把咱们做了什么跟现场的老师和评审说一遍就完了。”

“要是还紧张就想想你们大学毕业答辩时候的状态,今天这个和你们答辩时候的状况差不多。”

宁夏这话一出,陈雨欣立马摆起了手:“那就更不行了

。”

“宁老师你不知,我毕设答辩的时候有多紧张,上台前我还记得好好的,结果一上台脑子一白啥都忘了,而且我全程都在打嗝,嗝——就像现在这样。”最后回答问题都是下面,她一起做实验的师姐帮她回答的。太丢脸了。

很有画面感了。

宁夏忍着没让嘴角抽抽——排分工的时候她没让陈雨欣上去讲真太明智了。

不过,被陈雨欣这么一番黑历史逗乐,大家倒是没有那么紧张了。

宁夏又将包里的一叠纸递给了董文斌:“这些是我昨天晚上又整理出来的一些,一会儿答辩的时候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一会儿候场的时候你看一眼,如果没问到就算了,如果有问到的,你直接照着这上面说,没关系。”

“好。”董文斌结果宁夏手里的纸,心里也多了几分底气。

——

课题答辩教室。

宁夏他们抽到第六个出场。

不同旁边三人的严阵以待,这样的答辩宁夏经历过太多场了,已经很适应这样的氛围了。

宁夏坐在台下,安静听着前面几组答辩。偶尔觉得有好的地方会记下。

宁夏的淡定也感染了一旁三人,本来还有些亢奋的三人也安静了下来,认真又检查了一遍每项准备都没问题。

上一组,第五组结束。

叫到了宁夏他们组。

“去吧,别紧张。”宁夏对三人说道。

“恩。”

陈雨欣这会儿倒是一点不怯场了,第一个起身,将资料发给每位评审。

卢珊走到教室一旁准备放ppt。

董文斌则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呼一口气,走上台。

向台下鞠了一躬。

“各位评审、老师、同学上午好,我是董文斌,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做课题汇报……”声音平缓、沉稳,不仔细看他紧绷的下颚,基本看不出紧张。

“我们的课题名称是ra-re菌种培养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解析。”董文斌说着,卢珊配合地打开了ppt第一页。

“首先,来介绍一下ra-re菌种,这是一类诱导变异形的菌种,拥有完整的菌种特征……”

“而它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体外物质分辨基因、不具备食物分辨能力。”

董文斌这话一出,令在场众人都愣了一下,忍不住想提出质疑——诱导变异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定向性和可控性,没有物质分辨能力,这样的菌种有什么意义?

董文斌没受到底下众人疑惑的目光的影响,继续道:“也就是说,ra-re菌种它会将所处环境当中的所有物质全部当做它的食物吞噬,而在‘食物’进入菌种分解系统之后,蛋白、无机物等能源物质将会被分解吸收,剩余的金属物质则会被排出,而在这个过程中,菌种本身对不同金属的感知判断速度是不同了,因此排出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从中分解出不同的金属……”

在听到“金属”两个字时,台下的专家评审们的神情已经有了变化。

惊讶地看着ppt上演示的分解过程,面上一片恍然大悟之色。

利用菌种一开始的非排他性完全吸收物质,这可以大大提高菌种的作用效力,再在利用基因诱变之后的内部特征分类分解出土壤或者其他混合物志当中的金属,一方面降低了污染,另一方面这本身也是一种物质再利用。

妙啊!

这样的设计方法太新颖了!

而且,在这个课题上他们看到了前景。

董文斌之后的汇报,在场的教授和评审听得越发认真,偶尔还会挂上惊喜。

——

唯独坐在最边上角落里的刘春华此刻面色阴沉。

一旁同样是评审之一的徐教授显然没注意到这位同事的神情变化,没忍住,兴致勃勃地低声同柳教授讨论了起来。

“诶,柳教授,你别说,这个课题的方向和你们实验室里那个项目倒是有些类似啊”,徐教授说着,指尖在记录的笔记上面敲了敲,推了下眼睛,又道:“不过他这个过程方法设计倒是真挺独到的,我搞这么多年实验,还没见过有谁想到用这种逆向实验法的,有点意思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听到这位徐教授的话,柳教授气得浑身都在抖,紧紧握住的手像是要将手中的笔掰断一般。

——

原来是这样!

难怪她让实验室那帮人反反复复做了那么多次实验结果都是错的!甚至一次她全程盯着在做也没有做出目标结果,可是后面对方的实验室做了保密,她没法再拿到对方的实验过程作为参考。

原来问题竟出在这!

一开始宁夏的实验就是为了得到逆向的结果,她用同样的方式怎么可能会得到她想要的结果!

偏偏一个正向一个逆向,中间的参数取值极为接近,几乎看不出不同。

柳教授此时完全没有那种恍然大悟之后的愉快,有的只有愤怒和心梗——这就好像是被忽悠去领了一口免费的铁锅,然后买了2万块的保健品,拎回家之后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上当了一般。

——

实验她已经做了大半,前期因为不断的重做投入非常大,现在却来告诉她他们做的方向都是错的,这让柳教授如何接受。

她是可以继续跟着对方实验室的实验方法改,但是人家都做出来了,她再做个一模一样的,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她抄了人家的吗?!

何况,宁夏后面的实验她根本抄不了。

她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正向实验来做的,包括当初的目标确定和课题成果预期。

这些全部都已经报上去了,她要是现在反过来,岂不是说她的课题本身就是错的?

旁边的徐教授还在说:“这个菌种拿来搞土壤降解其实可惜了,照这个思路,这类菌种完全可以有更广泛的运用嘛。”

“还有那个实验方法,也可以推广到我们今后的实验中,借鉴参考。”

“等着这一组比赛回来,我看到时可以建议学院,让他们组再扩展一下,专门搞个大一点的课题,起码二类以上,你说是吧,柳教授?”

“……”柳教授现在就像是有根鱼刺卡在喉咙里,根本不想回答徐教授的话。

——

台上,董文斌已经做完了最后一页ppt的汇报:“以上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课题汇报,如果有不完善之处,还请各位老师、评审和同学批评指正。”

董文斌又鞠了一躬,台下响起掌声。

宁夏也跟着鼓起了掌,朝着董文斌竖了一个大拇指。

整个汇报很顺畅,而且很完整,基本没有遗漏。

“下面是答辩环节。”主持人开口道。

话音刚落便有一个声音响起。

“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吧。”

说话的是坐在最中间位置上的周教授,对方上身微微前倾,脸上透着感兴趣的神色。

“你们这个课题的方向和立意不错,整个实验的设计非常有意思,但我想知道,你们如何去控制ra-re本身的活性,据我所知这样不具有吸收排他性的微生物,本身的活性也极难控制,因为你不知道它会‘吃’进去什么东西。”周教授问出了自己关心的点。

董文斌微微一愣,不过很快给出了答案:“ra-re的活性和周期的确很难控制,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不直接去控制ra-re的活性和周期,而是利用另外一个菌种re-s来控制。”

董文斌不用多说,随着两个菌种的结构被放到投影上,在场的教授们已经看懂了这其中的关系。

又一个很创新的方法,t到了。

“那我再来问一个问题”,周教授眼神发亮地又问:“根据你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ra-re菌种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这个问题在后期的实验、乃至应用当中,如果克服这一点?”

董文斌继续回答:“目前菌种的确不稳定,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菌种,针对菌种稳定性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n代培养,通过n代基因组记忆和基因强化来最终实现菌种的稳定性,包括作为诱导菌种的re-s也是。”

顿了顿,董文斌又道:“目前我们的培养刚刚进入第3代,根据现在的参数检测建模,预计在第7至8代的时候能够达到合理稳定状态。”

这些都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答辩内容里有的。

这会儿董文斌终于明白宁夏为什么说让他们做汇报ppt的时候别做得太满了,可不得留下一些空间对付答辩么。

“我也来问一个问题。”

……

在场其余的评委也开始提问。

“我想知道,这类菌种,除了之前你们汇报中提及的应用范围,是否还考虑过其他?”

这问题令董文斌顿了一下,站在讲台上神色微变,不过从他略微收紧的下巴可以看出,他有些紧张了。

这个问题不在他们之前准备的“题库”里,不过董文斌想起来,宁老师给他的那一叠纸里面有。

董文斌翻了那页纸开始照着回答。

声音有些紧绷,不过这回答倒是令在场评委满意的。

他们组的答辩似乎快要结束。

这时,一道严厉的声音响起,提出质疑:“关于你这类菌种的作用效果,全部都是推测和分析,我怎么知道你后期一定能够达到目标效果?!”

说话的人不是柳教授又是谁。

这……

众人一愣,有些奇怪地看向柳教授的方向。

董文斌也被问住。

本身这样的实验就是一个探索过程,这么问就好像在问‘你3点出发,以b市的交通,我怎么知道你能不能在4点到’,这分明就是在找茬!

“我们整个设计非常完整,按照理论推导,是能够达到目标效果的,而且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不断完善……”董文斌回答道,声音有些紧绷。

柳教授却不依不饶:“呵,你也说是理论了,实验要的是实际,光理论有什么用?你能说出你明天能达到什么效果、一个月能达到什么效果吗?还是说你这个理论目标需要10年,二十年才能实现?”

“……”面对柳教授的有意刁难,董文斌一时无语,有些愤愤地看着柳教授。

这时,宁夏的声音在沉寂的答辩教室中响起:“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