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72章 两国交涉,自当雅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 两国交涉,自当雅量(2 / 2)

“贵使,说的没错。”

“——如果我这只手落下,那就会有无数人死去。”

“但贵使,也不完全对。”

“因为朕若是落下这只手,那死去的成千上万的人,必定会有耳、鼻穿孔挂环,遍身刺青,披发左衽的游牧之民。”

“而且,绝对不会在一半以下······”

如是说着,刘胜终还是绷着脸,将那只手不着痕迹的收回身前。

随后低下头,装摸做样的看了看那匈奴国书,便讥笑着将其随手甩在一旁。

待再次抬起头时,少年天子,便已恢复到了平日里,那含着微笑的淡然面容。

“贵使如此精通我汉人的语言,那对我汉人的过去,应该也有知解吧?”

呼延屠稍一愣,旋即不明所以的微一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就给外使,将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吧。”

“如何?”

“嘿······”

···

“大概在三、四百年前,我诸夏之名,还没有被一统,天下被宗周分封为上百个诸侯国,各国之间纷争不休、战乱不止。”

“——和游牧之民部族之间的争斗一样:当时,我诸夏之民之间的争斗,也让强大者愈发强大,而弱小者,则无一例外的被强者吞并。”

“最终,被宗周分封为两百份的诸夏,在长达数以百年的纷争之后,剩下了最后的七个强者······”

初闻刘胜要给自己讲个故事,呼延屠只一阵不明所以,只当是这个汉人的小皇帝,要在嘴上功夫找回场子;

但在听到刘胜讲出的故事开头时,因部族出于幕南,常年同汉人交战,而专门钻研过汉人的呼延屠,只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轻喃。

“秦、齐、燕、楚、赵、魏、韩······”

“——没错。”

“——嬴秦,田齐,姬燕,熊楚,以及赵、魏、韩。”

结果呼延屠的话头,刘胜面上淡笑依旧;

只那目光中的冷冽,让殿内本撸起袖子,要在这宣室正殿‘大干一场’的公卿百官,都默然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紧接着,便是刘胜那稚嫩、清脆,吐字却无比清晰的话语声,于宣室殿内响起······

“秦人虎狼,北的河西、南取巴蜀,仍不知足,东出函谷之心不死;”

“又有苏秦、张仪之辈,凭口舌之利游于列国,不费嬴秦一兵一卒,便恐吓列国割城让地。”

“列国割地,可得一日之安宁,眠而醒之,秦军又至矣;”

“不割,则举国上下人心惶惶,人人惧虎狼之秦,又不敢恶语中伤于秦,便反则君主昏聩无能······”

···

“如此数十年,秦国土愈广,列国土愈狭。”

“待有识之士如梦方醒,声嘶力竭乃告天下:秦之虎狼贪得不厌,唯战而胜之,方可使天下得安。”

“然彼时,列国民寡土狭,君臣庸碌无能,军民惊惧难安;非以性命之忧威逼,则不敢于虎狼之秦戈矛相向。”

“终,六国各为其政,又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遂为嬴秦虎狼逐个击破,宗周所封诸侯二百,尽归于秦······”

···

···

······

“这个故事,贵使以为如何?”

许久,刘胜低沉、平缓的声线才再次响起,将沉迷于想象中无法自拔的呼延屠,以及殿内众人的心神唤回。

而在抬起头时,呼延屠分明看见御榻之上,少年天子那仍有些稚嫩,也绝算不上伟岸的身影,竟闪过一丝令人心悸的威压······

“贵使认为,我汉家,比之于六国如何?”

“匈奴,比之嬴秦如何?”

“我汉家之民,比之六国之民如何?”

“我汉家之君,又比之六国之君如何、贵主单于,比之秦王嬴政如何?”

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次序道出这一句句质问,只待呼延屠嘴唇微动,刘胜便再次开口,依序为自己的一连串问题,给出相应的一连串答案。

“——我汉家得国之正、施政之仁,胜六国远矣!”

“——匈奴北蛮率兽食人、披发左衽,逊嬴秦远矣!”

“——我汉家之名至刚至烈,民风尚武,胜六国远矣!”

“——贵主单于刚愎自用,为一己之私而起争端,不思悔改而遣使再行欺压,逊嬴政远矣!!!”

接连四个‘远矣’,说的刘胜愈发激动,言辞也愈发激烈!

惹得殿内百官公卿再次喘着粗气、涨红着脸,恶狠狠地将目光锁定在殿中央,刘胜那带着笑意的声线,才最后一次于殿内响起。

只是这一次,刘胜却没有再看向呼延屠;

而是侧过身,怪笑着指了指边上,那封长宽各一尺二寸的‘匈奴国书’······

“如果这,就是贵主单于的诚意,那朕的诚意,便是长安武库里的戈矛、弓弩;”

“朕曾听说:人在做,天在看。”

“——连人做的事,天都在看,更何况是天子做的事?”

···

“这封国书,还劳贵使带回去吧。”

“告诉贵主单于:朕虽不及冠,尚有一腔热血、百斤血肉;”

“我汉虽若,尚得子民数以千万、锐士不下百万;”

“匈奴虽有胡骑,然我汉家,亦得材官精卒。”

···

“单于想要迎娶孝景皇帝的公主,那就亲自来长安吧。”

“只要单于三叩九拜,于太、高二庙祭我汉家始祖,这门婚事,朕,便代先帝允了······”

···

“贵使慢走。”

“若是得暇,可在长安稍留几日,游玩、观赏;”

“若是够巧,说不定陪贵使一同背上的,便是朕的亲军,也未可知······”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