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玄幻奇幻>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五百五十章 火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章 火并(1 / 2)

“林支使做的很好,下官想不到遗漏之处。”

周世昌慌张的说道。

本是四十出头的年岁,却令人只觉轻佻,说话过快,有些结巴,更显不够沉稳。

明明在金州五年,掌管分巡道,负责一司之工务,却和刚来金州时别无两样。

如此的人物,无论林如海,还是唐清安不但没有轻视,反而极为看重他的意见。

林如海负责高层建树,更需要能把他的想法落到实处的人。

辽东的十干十渠之大型水利工程,从无到有,全由此人一手敲定,并组织官吏工匠百姓兴修而成。

为辽东开拓田亩奠定了基础。

乃至通往奴儿干的直道,也是经此人亲自勘测制定而成。

此等人无论在何朝,都极为受重视。

例如前明。

周修明史,前朝精通专务的官员,例如大规模组织过兴修水利的人,都会在史书中留下笔墨。

“周先生认为好,我也就放心了。”

唐清安和气的笑道。

“自从周世昌来了金州,我向将军提议的计划,当然要先给周世昌过目,不然我心里没底啊。”

林如海也捧道。

周世昌不善言语,不过此人是林如海从国内亲自请来的人,他做的越好,林如海越有脸面。

将军和支使的认可,令周世昌嘴角动了动。

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想说些感激的话,又觉得太过露骨,像个小人行径,索性就一言不发。

唐清安笑了笑不以为意。

人才嘛。

那必定迁就对方。

金江镇的欣欣向荣不是必然的结果。

前番大周手中,辽东反而积弱不堪,以至于数百万百姓陷入蛮族,经历一场大灾。

唐清安提出以海制蛮。

而新人气象,无数的人才竭诚付出,上下共同努力,才创造了金江镇的今日。

……

福山卫。

后世落入俄罗斯之手。

原是前明永乐三年设立,当地部落为大明世袭佥事,领金印官服,按照明朝制定的规矩,每隔一段与国内互市,获取所需要的生活物资。

后老奴得势,带领己部征伐此地,烧其屋,残杀男丁,俘虏妇女而归。

老奴的兴起,不但是辽东汉人的血泪史,也是奴儿干各部的灭顶之灾。

残忍之手段,根据史料记载令人咋舌。

最有名的是靠近辽东的叶赫。

越往外的部落越弱小,所以记载越少。

但是零星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实在难以下眼,太过野蛮和血腥,所以哪怕是老奴最强势的时候,也有不少的人会寻机会投奔大周。

随着金江镇光复奴儿干。

虽然敌人已消灭,可奴儿干各族的人口,很多已经消亡了,只剩下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

十余户百姓,共计人口九十余人,带着官府送的耕牛,羊只,农具,粮食,来到了这片空地。

原来被大火焚烧的残痕,早已被自然磨平,看不见二十几年前的痕迹。

不到三日就搭建起了简陋的棚子。

孩子们去采集果实蘑孤松子和放羊,青壮在黑龙江附整土地,两头耕牛出了大力。

还有几名壮丁砍伐大树,妇女和老人则去出枝叶,留下完整的树干。

篱笆,草房,灶台……

当补给队挑着担子送来补给的时候,此地已然有了二十余间房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箩筐里有咸鱼干,盐巴,布匹,剪刀,火药,磨刀石,针线,牛角,铁锅……

妇女们则拿出松子,菌孤,白果、榛子、北杏仁、野核桃,干木耳,换取补给队的物资。

因为是官方组织的,价格非常的便宜,相当于半送给福山卫的百姓们。

几名担夫呆了两天。

看着他们平整土地,已经填平了好大一块,估摸着有三百多亩地。

“你们挺利索。”

“今年是赶不上了,多整点田出来,明年的日子就好过些。”

族长露出无牙的瘪嘴,眼神浑浊,但声音可不小。

见到老人的模样,担夫直觉可惜。

眼前的老头,活不了两年,可能明年来,老人就不在了。

古人虽然不懂理论,但是有经验。

嘴里还有多少牙齿,就代表了老人是否长寿。

一般牙齿掉光的老人,多半是活不长的。

老人不在乎自己还能活多久。

从陕西一路逃到山东,终于抵达了金州。

合计七房的族人,走散的走散,病死的病死,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除了太冷,其他都好啊。”

老人意味深的看着几名担夫。

担夫摇了摇头。

“土地都冻上了,也只有两个月又要下雪,难啊!”

“今年开荒几百亩,明年再开荒几百亩,年复一年,不要三五年,日子就好过了。”

老人信誓旦旦的说道。

“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可是土地肥沃,收成不差,老汉去年在乞列迷看见过咧。”

官府说了。

开荒多少田亩都是他们的,十年不用交税赋,送的耕牛粮食都是免费的。

老人不信陕西的官府,但是信金州的官府咧。

日子苦点就苦点。

族人能有块自己的地方,老人就心满意足。

其实和南宋是一样的道理。

福建广东各地,就是在北宋灭亡时,不可计数的汉人离开北方,来到了南方。

例如鼎鼎大名郑芝龙的家族,其祖先就是流落到福建十井,看中了十井选择此地开荒。

那时候的南方可是瘴气之地,林中尽是毒虫毒蛇,人迹罕至,稍不注意就中毒而亡。

连空气都是有毒的。

福建百姓的家谱。

多有记载。

祖先何时抵达此地,族人如何团结,在各种困境中开拓田亩,为后世子孙留下基业云云。

正是因为先民的开拓,才把南方变成了富庶之地。

后世人们印象中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在历史上的旧状,其实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是先民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现成的。

在宋以前。

中原人口是南方人口的十倍多。

为何南方人少?

难道放着肥沃的土地,一年三熟的气候,却不能种田吗?

先民抵达了南方,为南方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才充分开发了土地,繁衍了人口。

沼泽变平地。

老林变稻田。

山坡变梯田。

毒蛇毒虫瘴气消失了。

……

为前明朱元章北伐成功创造了条件。

因为此时。

南方的人口,已经数倍于北方。

所以成为历史上,第一次从南向北一统天下的朝代。

老族长带着族人来到奴儿干,不过把后世闯关东的行为,提前了数百年。

北大仓。

历史上是北大荒。

几名担夫知道老汉的想法,想把他们留下来。

田亩好不好?

当然好。

不过太偏僻了,远离城镇,几名担夫思来想去,还是不愿意留下。

“明日一早走吧。”

老族长也不再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