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4 章(1 / 2)

元宵节夜晚,贾母领着邢夫人、王夫人和孙辈们在看戏。台上正在演的是《大闹天空》。

说实话,在穿越到红楼世界之前,她实在不知道戏曲有什么好看的。听也听不懂,吵吵闹闹,现在才发现,本来就不是听台词,而是看台上人的身段,唱腔。

在娱乐活动贫瘠的古代,看戏真的很快乐,就像小时候学校里突然放电影一样。电影的内容有什么重要,关键是那个氛围。

贾赦、贾政从宫里庆贺回来,也带回了苏定将军大败越国的消息。

从贾政那里得知,苏将军率军出征,与越国的战争焦灼了三年,终于在这一年的年初彻底击溃敌军。越王携家眷、王室入京请罪。

并且圣人决定阳春三月,册立五皇子为皇太子,嫡妻苏氏为太子妃,圣人下旨,重新修整东宫,采选东宫女史。

迎春、元春坐在一席,她一时找不到话说,便侧身问元春:“大姐姐,太子妃跟这个将军一个姓啊?”

元春正往嘴里送瓜子,听到父亲的话有些失神,还是迎春说话她才反应过来:“是啊,五皇子的嫡妻正是苏将军的女儿。”

元春与郑怀瑾的婚事也因为朝堂种种要事暂且搁置。

而迎春察觉到不对,已经到了端午节。

自从去年贾敬的生日之后,锦乡侯府便与荣国公府相交甚密,每到年节,也会相互节礼。在大年初一,元宵,上巳这些节日,就连迎春都能收到一份。

可是端午前后,她天天跟在邢夫人和贾母身边,并没有人来禀报锦乡侯府送节礼,也没有管家媳妇来请示给锦乡侯府送什么节礼,何时送。

她悄悄问了周姨娘,但周姨娘只是笑着告诉她:“你大姐姐有更好的前程,你个小丫头瞎操什么心?”她有种不祥的预感,可合府的人都没有异样,甚至她爹又恢复了每日吃酒、玩乐、收集古物的生活。

与此同时,贾敬三次上书,恳求圣人准许他传爵给世子贾珍。圣人挽留再三,无奈应允。贾敬遂往城外玄真观修道,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清静经》”。

贾母疼爱孙女,又怜悯惜春年幼,生母离世,生父求仙,于是将她接到荣国公府与三春一同教养,暂且安置在王夫人房中。

七月十五,贾母携家眷前往大慈恩寺参加盂兰盆会。

她又见到了锦乡侯世子,只是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哀愁、萎靡不振的人就是当初在箭道场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贾母带着元春、迎春和宝玉见过了赵夫人,王子腾的夫人,宝玉还凑上前去问赵夫人:“云妹妹怎么没来?”

赵夫人搂过宝玉,道:“你妹妹前一阵受了凉,不好出门。等她好了,一定来闹腾她二哥哥。”

王熙凤一向爱热闹,这次没有来是因为六月的时候回金陵给老祖母侍疾,因而并未在这里见到她。

事后元春带着弟弟妹妹去前殿看法会,宝玉见到冯紫英便跟她们分开了。元春又让丫头婆子们自行去拜佛,她自己带着迎春回房。

在返回厢房的路上有一片斑竹林,太阳穿过片片竹叶洒下重重叠叠的光斑,迎春一边牵着元春的手,一边踩着光斑。夏日特有的蝉鸣叫个不停,却更显得竹林里静谧。

“元……二妹……姑娘!”

“谁在叫我?”

二人转过身,竹荫下站着个身着靛蓝长衫的少年。他疾步走上前来,迎春这才看清楚原来是锦乡侯世子。

大半年不见,怎么变了这么多?

郑怀瑾双唇紧抿,双目微红,怔怔地看着元春,手不停地揪着衣带,却始终不发一言。

迎春抬头看着元春,蜜橙撒花烟罗衫上印满了重重光影,她朱唇含笑,却眼神淡漠看向郑怀瑾。

他们就在各自眼前,却又像隔着山海。

元春知道他要说什么,可是说了,对谁都不好。他们这样的人家,名声比命还重要,如今私下相见已经过分了。

迎春轻轻走开,站到石头垒的阶梯上,看看周围有没有外人。

郑怀瑾咽了咽口水,从怀里掏出一支桃木簪子,上面刻着几朵桃花。元春看得出来,做工粗看虽然精细,但经不得细看。

这是他自己雕的。

“我知道大小姐不缺发簪,但……”我还是想送给你。

元春微微低头,闭目深吸了一口气,淡淡道:“世子何意?我竟不知。法会就要结束了,再不去,可要等到明年再看了。”

说罢唤迎春过去,牵着她离开了。

迎春转头往身后一看,郑怀瑾还站在原地,看着她和元春离去的背影。

“大姐姐,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不仅指那个发簪,更是那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