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 第41章采蘋(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采蘋(2)(2 / 2)

陈嫣还能说什么,反正他们家的小公举哦,不对,是‘老公举’,她高兴就好。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呢!

反正,经过一通陈嫣有点跟不上的脑回路之后,刘嫖得出了最终结论。

“明日阿嫣随我出门阿娇你也一起,多照顾照顾阿嫣!”说着还看了陈娇一眼。也是怕自己没工夫照看陈嫣。

陈娇无不可地点了点头,她是随刘嫖出过门的,所以知道刘嫖忙的那些事是怎么回事。到时候刘嫖忙她的,她也可以去玩儿。

东市、西式、城内作坊区,甚至还有城外的一些地方,反正是经营上的事情,所在的地方总有可玩的。

本来只是临时想到了这个事情,但刘嫖却越想越觉得不错!仔细想想,陈嫣就不说了,陈娇都是快要嫁人的年纪了。她以前想着阿娇是要做皇后的,很多普通女子要学的东西对她来说一概没用,也就没有多提。

现在想想,做皇后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吧?

宫内大小事务都是需要管理的,其中有很多内容就和经营生意一样!像是什么宫内开支的划定、分配,祭祀、庆典、家宴等等的安排。很多很多事情都可以让懂这些的宫人去做,可是自己本人也不能对此一窍不通啊!

就像她做生意一样,不需要事事亲历亲为,但总要懂一些。这样能更好的经商,也能及时发现敢于欺上瞒下的手下管事。

“说到这个,明日得查各处的账目”刘嫖这样说着,又觉得头疼起来。

查账这种事情自然不用她亲历亲为,她身边有通算学之人,就是这个时候用的。这些人算账又快又好——当然了,这些人也不是算学上面的精英,这上面的精英难求啊!出来一个到处都是抢着要的!

也不是刘嫖抢不过其他人只不过这样的人才往往不会甘于帮人管管账啥的,他们大多都求上进,想着当官儿呢!

这也不稀奇,不同于科举大兴之后,考官、选官的标准完全偏向了文科生。至少在此时,只要有利于做个好官能吏,一个人各方面的才能都是受到重视的。

农学如此,算学也如此具体看《九章算术》的内容就能明白了。

《九章算术》虽然最后成书的时间是东汉初期,但实际上之前早就有这部书的雏形了。特别是经过张苍、耿寿昌等人增补、修改,已经和后世流传的版本差的不多。

唔,耿寿昌此时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或者说,这个人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但张苍大名鼎鼎,才死了不到十年呢!

而看此时的《九章算术》,里面的内容全都和实际问题相关,算田亩、算人口、算税赋、算粮谷等等。这倒是尽显华夏古代格物学的一个特点,重视经验,而很少追究原理,将零散的理科内容成体系什么的,也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工作。

这样的好处是入门容易,而且很容易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许多后世才研究透彻的艰深问题。坏处也很明显,做比喻的话,走这条路是会越走越窄的!

而就是这样的《九章算术》,其实体现了此时算学的具体用途,那就是辅助为政者——再看看此时流行的其他算学典籍,无论是《许商算术》、《杜忠算术》,还是《算数书》皆是这种风格,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总之,懂算学的精英肯定不会甘于给人做账房刘嫖倒是也能推荐这些人当官,只不过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只是算账的工作,普通的算学人才就够了。而推荐这些人当官,甚至说不定得给他们跑‘赀官’,那未免不合算。

别看刘嫖身家丰厚,但就和很多人一样,她也是会算这种小账的!

有人帮自己查账,这自然是省下了她劳心费神的功夫,可要刘嫖来说还是头疼!

她不可能将这些事情丢给别人就不管了,查账出来她也不是完全信任的,总得自己抽查一二吧。再加上查账结果出来了之后,做的好的要嘉奖,做的不好的要惩罚,这都是事儿!

而且她还想起有一座大酒舍经营的不好,她要么再找个善于经营的人去经营,要么就只能让这酒舍做别的了!

只不过善于经营的人才也不是菜园里的葵菜,想要的时候就能去摘!至于转做别的酒舍做不好,谁能保证做别的就能好了?

想着这些事情,本来悠闲自在的一天似乎都没有那么舒适了。看着陈娇陈嫣一个玩耍,一个看自己喜欢的书册,刘嫖摇了摇头,“还是你们做女郎的好,万事不消去想,还想要什么有什么。”

似乎每一个大人都会有揾钱艰辛的感慨呢即使是成功人士。然而若真的放他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放下这些‘俗务’,恐怕他们又不肯了。比如说刘嫖,让她不必经营产业了,想必她的日子依旧能保持如今的富贵。

但她真的会愿意吗?恐怕不会。

“阿母发愁什么呢?”听着刘嫖这样的感慨,陈嫣觉得有些好笑,反正书也看不下去了,干脆放下竹简,笑着看向自己这位公主娘亲。

“还不是明日要做的事对了,阿嫣会算学吗?”刘嫖像是想起什么了一样,问道。

陈嫣已经启蒙了,这一点她是知道的。最开始是她那位尊贵的天子弟弟告诉她,主要是为了向她炫耀陈嫣有多么聪明,学东西都是一学就会!

说实在的,刘嫖实在不知道这种炫耀有什么意义。要知道刘嫖可是陈嫣的阿母,向谁炫耀都说的过去,唯独刘嫖她只会与有荣焉吧。而且孩子舅舅向孩子亲娘炫耀孩子聪明,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傻气呢。

而后,刘嫖也见过陈嫣读书写字,没的说的,读写都很好呢!联想到陈嫣的年纪,刘嫖觉得天子大弟没说错,陈嫣确实聪明。

一个七岁孩子能够读写,听起来并不夸张。生活在现代的人经常会在新闻上听说某某孩子,岁的就能认识多少多少字,这样一想,会读写很稀奇吗?

还真的很稀奇

首先一点,最容易理解的,汉代的字可比现代汉字难写。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在文明早期的时候就已经不断演变了。而汉代,特别是汉代初期、中期,是汉字演变的关键时期!

此时整个社会流行的文字是大篆以及隶书。

呃,没有小篆这一点可能突破了很多人的常识,不过陈嫣身处这个时代,所以能够了解始皇帝统一天下,整合文字的时候具体情况是哪样。

政哥的主观意愿是想用相对简单的小篆取代各国有着微妙差别的大篆,想的很好,但这种事情有的时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实上,小篆的用处很窄,一般用来写天子诏书、官方文件,另外一些具有官方意义的石碑、瓦当,这上面的文字也会用小篆——总而言之就是相对官方的场合。

但也就是这样了而已,原本用着各国大篆的六国贵族依旧用着自己原来的文字,改不了,也根本不想改!

至于一些比较底层的小官吏(不用说底层老百姓了,底层老百姓几乎没什么习字的机会),他们用的是一种早期隶书。

隶书之所以叫做隶书,正是一开始的时候是隶员所用。

使用一种文字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文字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简化,这可以看成是文字的自我进化。当时的人们也差不多,小吏们文书工作繁重,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简化字’,这也是很正常的。

小篆,从传统上比不过大篆,从便利性上比不过隶书,推行不开是有原因的。

所以历史书上说秦朝以小篆统一全国文字,那只是理想,实际上是以隶书统一了文字。

汉承秦制,大汉很多传统都直接继承了秦朝,包括文字那一套。官方用小篆,但为了看懂一些古籍,以及跟随老派的学者学习,大篆是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必修——此时离春秋战国未远,老派的学者大多是一些战国末期学者的学生,很多东西还没有来得及淡化。

还有隶书虽然真正的知识分子很嫌弃这个,但在许多人都用隶书的时候,若是他们不会,岂不是很丢人?所以这也是要学的。

这时候的隶书还没有完成汉字历史上关键的‘隶变’,即使在世人眼里已经够简单了,却还是不够简单。

字本身已经够难的,再加上没有后世那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就是死记硬背。呵呵,可想而知学习难度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