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当作精领到BE剧本[快穿]> 第224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1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138)(2 / 2)

皇帝圣驾来了,有侍卫提醒,文武官员们出了殿外台阶迎接,分了左右品级列好队伍。

蓝天下,穿着改良帝王衮冕的书颖一步步从只有她能走的丹樨,登上巍巍“泰和殿”。

天子十二旒冕的五色珠子在她额前轻晃,秋天风吹起她的广袖和下裳,时不时露出她腰间所佩的帝王的黄金战刀。

她神态清冷疏离,不似面对孩子们时的温柔,不似从前游戏江湖时的风流不羁之态,不似小时候面对父兄师的惫懒。

她是一个帝王,要做胜过唐太宗的帝王,她一步步的走向她新的辉煌。当女人干起事业来,就是丧心病狂,叶卡捷琳娜是这样,她叶书颖也不会比她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大朝会后,书颖下诏,修改年号为“洪武”,这是她的第二个年号。在明清之前,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有多个年号,所以并不奇怪。

书颖诏书上正式定幽州之北新城为京,赐名“北京”,又名“燕京”,并且大赦天下。当然十恶不赦者不在其列。

同年九月底,叶世钊、叶然、叶薰和书林、玉堂两房各派出的两子、玉敏派出的长子柳永祥共同扶叶清江棺椁入京。女眷则照顾着未亡人卢氏,跟在后面的马车上,到城外自然要下车来,哭着进城。

燕王叶熙披麻带孝率礼部官员一起出城迎接他们入京,并且迎棺椁入皇宫至西北的一处宫殿作为殡宫。

古代皇帝修陵是大事,所以皇帝驾崩后离下葬往往有很长时间,而这期间有殡宫,如正史上顺治皇帝在殡宫据说停灵了两年又两个月。

像书颖当政的叶氏王朝也是前无古人的特例:她当了几年皇帝还没有自己的皇宫,迁都前祖父逝世,祖父82岁安详地在睡梦中逝世在这个时代是吉丧,放在民间也没有人说不吉利。

她迎祖父棺椁到新宫停灵,自己不介意冲撞,虽无前例,却符合儒家文明秩序下的孝道。谁家有个孙女像她这么有心,哪家祖父都要烧高香了。

这时百官家里在主干街道都设了祭棚迎接,宫城的丹凤门大开,皇帝、文德贵君、武成贵君、叶易、叶昂穿着孝服在大门迎接。

一起在哀乐中送了棺椁去殡宫,然后还亲自送卢氏去皇宫西面给她养老所备的荣庆宫(贾母:有被内涵到)。荣庆宫也是三进新中式大四合院,却是一层式的建筑群,备有烧地暖的过冬屋子,利于年纪大的人养老。

荣庆宫四周花团锦簇,花圃中栽有四时花种,远方还有一片稻田和菜地,稻田、菜地和花圃中间是鹅软石铺成的路,老人在上面走一走,最合适不过了。

毗邻着卢氏所住的“荣庆宫”的是“上阳宫”,这同样位于整个皇宫西面,方便皇宫西宫墙外的王府、长公主府的小辈进宫来探望请安。上阳宫建筑群轩昂壮丽,四周的假山和人工河穿过,往东就是一大片的人工湖。

湖旁载着杨柳,湖中养着锦鲤、种着莲花,再往东是一大花的桃林,桃林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山,山上建着个八角亭。这是正是皇宫最大的成片花园地带。

皇宫最东边对称的方位,这一大块地方建着“皇家中小学校”,与皇帝生活区还是隔着一道宫墙,以后小孩子也不能调皮乱闯廷禁。

余下的十二处各式主人住的宫宇就建在靠近未央宫左后方和右后方,书颖多将之预留给自己的儿女居住。

在书颖没死之前,可以让这些宫宇给自己直系的儿女一直住皇宫里,叶熙当了皇帝也没用。因为这是她出钱、出才智建立的,他就算出了力,功劳也不及她。

她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奉献型的婆婆,不可能在自己生前让媳妇喧宾夺主,爬到自己的儿女头上去。

书颖当小媳妇时也没有爬到张太后头上去,只是靠着自己的私财不求她、避开她的攻击而已。

她的人设对王知敏式的女子相当不友好,只她不知道已经21岁的叶熙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叶世钊扶灵进京后,礼部和钦天监选了良辰吉日,皇帝以下叶家近支宗室(也就是叶世钊的儿孙)和文武百官正式将书颖追封的叶家七位祖宗迎进太庙,然后举行大礼。

叶世钊没有实际当过皇帝,是被当今封的太皇,礼部也拟定二帝进宗庙祭祀同时担任主祭。

古代一般来说只有当家男子才可做主祭,但书颖是真正的开国女皇,怎么也不能落了她。叶世钊还在世,又是叶家的男子家主,那么加上了叶世钊后,礼部那些男子才更甘心。但是倘若叶世钊去世,那么只有她一人做主祭了,本来叶家的主祭位置应该是叶书林的。

但叶书林不可能为了做叶家主祭而放弃当皇族宗室。叶氏一族若不认书颖做正统,书林一脉就是主祭,但那就仅限于家庙,而不是天子庙,不服就分家另祭。就算是叶家的所有人,也承认叶家没有书颖就没有今天的荣华富贵。

以目前的局势,叶书林一脉要夺嫡的话,人望和功绩不太够。就算裴延庆是叶书林的亲家而支持女婿,还有军政其他主要人才和百姓的心不会支持。

礼部为了这个特别的祭祀,做了很多开创的让步,除了女子进太庙之外(谁让她才是开国皇帝,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天子七庙),二帝做主祭之外,还让文德贵君和武成贵君在太庙之外跪拜,位列于裴太后之后,韩、张之前。

全体官员既不愿强让皇帝立皇夫,又不能让非书颖一脉喧宾夺主,那么国将大乱。现在的文武百姓和天下百姓就算不能百分百满意书颖,可是少有人否认,她是几百年来的第一强君。奉她为主,大家现在才有信心富国强军,解决民生。

祭祀太庙之后两日,书颖与文武大臣在紫宸殿小朝会,书颖命礼部、钦天监和工部的去天寿山麓寻龙定穴,修建叶清江的皇陵。此事议定之后,便有军部的人上奏,觉得关东大铁路已经修好,可以准备再次往北、东、西深处拓展。

这时却有财政部的何部长跳出来上奏,说流民大部分迁去关东和大琉球岛。南北两个方向的荒地都还没有开垦完,现在的朝廷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地,发动大战会徒费粮饷。

书颖沉吟一会儿,看向列位武将,淡声道:“何爱卿也言之有理,此时大夏最主要的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交通、医疗,让百姓们提升生活水平。”

颇超阿绰去年刚更将到第四集团军作司令,并且换防调兵到京驻守,现在是上将军衔。他已年过五十五岁,到六十岁时,就算身体还好也得退休了。

所以他很想再打一仗,依照升衔制度,担任上将期间有了大的军功才能在短期内升为大将。那么退休时,女皇就可以恩典,让他封帅荣休。

就如退休的几位将领,当上将期间打了不少战争,当时升衔为大将,之后军垦时还打过“治安战”,追击女真残余势力,有了退休封帅的各种资历。

现在颇超阿绰年过五十五岁,又轮到驻京,搞不好就在京干巴巴驻守三年,若有事就再延长一年,然后就光荣退休了,因为无功,能不能以大将退休还说不定。

“皇上多年前‘地图开疆’,尚未完成立界碑。此事除了军部的人能做,旁的部门做不了。怎么能因为眼前的安逸,而不早些为子孙后代谋算呢?”

书颖沉默,颇超阿绰又道:“关东军民屯田万里,粮食可以自给,还有关东皮草布匹防寒。现在有了火车,方便补给弹药。”

周部长道:“出兴安岭以西可也不近,长途行军,补给之难不下于从燕京到临潢府。”

颇超阿绰道:“不用像从前一样调动几个集团军做战,出兴安岭以西只调一个集团军也够了。”

书颖道:“今年秋粮秋税还没有收上来,也不知统计下来有多少……”

交通部门和水利部门的主官们不同意了,表示财政预算盈余的都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交通部门的刘部长还说:“出兵漠北,去拿下现在没有人开发的地,其所耗钱粮应该可以修建从京城到武昌的铁路了。”

这时还在总参部的王逸飞都忍不住说:“哪有这么夸张?现在东北粮草和防寒衣基本自给,只出一个集团军的话,所耗不会超过当年北伐的十分之一。”

刘部长当初还只是个小官,但也知道这笔账,说:“当年北伐的钱可是六七年的省吃俭用,打了北伐充盈的国库和各地方仓储为之一空。现在刚迁了新京,还有那么多事业要开展,延后几年再打兴安岭以西的地不行吗?”

农业及农税部的周部长也跟着附和,军部的人跟着列数些打仗的理由,双方在下头争论起来。

书颖歪在龙椅上,有些头疼,聪明如她也有几分拿不定主意。

忽然安南王叶玉堂出列,奏道:“启奏皇上,臣以为,还是让军部打这一仗吧。”

安南王叶玉堂当年是进士及第,他现在担任一位副相,目前政务院有六位副相分管各部事务和政务院直属的秘书处、后勤处、保卫处等辅助小部门。

因为叶玉堂是皇族,一般来说无法担任平章政事(首相)。文官体系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一直未发表意见的王甫都有些好奇,他其实也没有想清楚。

周部长道:“王爷,当初北伐是不得不为,一方面为收复燕云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关内还有许多失地流民无以为业,北伐于国有利。可是现在……”

叶玉堂朝他半揖,道:“现在也是必要的。臣年轻时受皇上亲自教导策论,皇上曾言‘兵刀入库,马放南山’都是帝国从兴走向衰的必然过程。

现如今国防军把重心放在军垦和建设上日久,只怕难免懈怠。很多见过血并且历练过长途行军的精锐老兵年到四十就已退役,有些国防军战士有了功勋田、并且家人都分到了地提前自请退役。

再过五年十年,退役的老兵就更多了,而全由新兵们组成的军队只怕是要出问题的。年轻人依仗我朝利器,不知行军要注意的细节,一味狂妄自大更是不成。

历朝历代中,西周和秦国连续出了六代英主,是任何一个朝代或国家都没有的。而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不停止军事上的进取。虽说周穆王时东征西讨过度,导致周共王接手一个烂摊子。

可是当周共王真的兵刀入库,马放南山,就加速了西周的衰落。秦国变成了秦朝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秦朝一元法过于残暴,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再征伐,百姓过得生活并不会比之前更差,反而各地都反了。曾经纵横六国、囊括宇内的赳赳大秦居然败亡得这么突然。

臣记得皇上年轻时说过,内政与军事就像医道上的人体的营、卫系统,一段时期之内虽有偏重,比如休养生息,但是任何一面都不可荒废,都得呈现动态循环。人体的营与卫任何一面荒废,人都会虚弱,甚至死得很快,一个国家的营与卫任何一面荒废,也不得不死。

现在我们发现七年无大战,下层将士新旧交替、一半以上新人缺乏实战经验时只是一个蚁穴,但是此时不改变,过个十年就是一个大洞了。我们以后要挽回局面,要付出的代价会是现在的无数倍,也有可能无法重现今时之盛。所以,微臣认为,已经七年没有大战远征的国防军,现在很有必要动一动,这不是钱的事。”

这时候,武将们眼睛都亮了起来,大部分文官也一时不语了,他们听到叶玉堂说这些话也觉得有些道理。

书颖坐正,深吸了一口气,说:“安南王,朕年轻的时候说过,你是说朕现在老了吗?”

众大臣差点绝倒,这是重点吗?

叶玉堂不禁愣了一下,揖道:“相比于臣,皇上还很年轻,仍然美丽。”

书颖看向王甫:“介修怎么看?”

王甫沉吟一下,才说:“历朝历代的朝廷都会缺钱,本朝总没有前朝时缺钱,文武并重,关乎社稷,那么臣觉得安南王所言有理。”

余下武将纷纷请战,颇超阿绰道:“我在关东驻守过五年,我年纪也比你们大,你们可以等下回的。”

下头争成一团,又争到书颖跟前来,书颖倒也理解老将心态,问道:“卓远现在带第四集团军,可战否?”

颇超阿绰道:“这是种帅的带过的老部队,其骨干和老兵打过收复燕云之战,也曾经到辽阳驻防,是支精锐部队。臣这一年多以来渐渐和将士们熟悉。”

书颖嗯了一声,才道:“那么朝廷各部门准备明年开春之后二次北伐吧。卓远准备首战,军方各部准备轮战。”

颇超阿绰道:“若只打兴安岭以西草原,臣带第四集团军就可以了。也未必能遇上什么强敌。”

书颖道:“遇不遇得到看运气,今年你拉出去溜溜,明年他拉出去溜溜,国防军就不会得‘太平病’。子聿带着总参部做好总预算和总预案,下月拿出来,和政务院共同讨论审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