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第140章 番外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番外九(1 / 2)

两套衣服在区内卖爆后,林薇和邓湘云开始分工合作。

邓湘云负责新款设计,以及样衣的制作,林薇负责的事相对杂一些,要去其他区谈合作,要催收回款,有新订单还要联系服装厂抓紧生产,还要抽空招人。

虽然区内人口不少,但不可能人人都舍得花钱买成衣,还专门挑她们的衣服买,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候,扩大市场非常重要。

好在有之前的成绩,再加上谈的是代销,百货公司和供销社不压货无成本,合作谈得非常顺利。

虽然她每天只去一个区,但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基本不挨着,跑起来也很耗时间。而且谈新客户的同时,她还得抽空维系老客户,时不时去转悠两圈,看他们卖得怎么样,顺便催催回款。

催收回款这事也好说,零售行业都是一手钱一手货,除非百货公司和供销社挪用了服装收入,否则不至于付不出回款。

有合同条款,再加上那两套衣服卖得正红火,百货公司和供销社自然不会压她们的回款,不然把人得罪了,以后就难合作了。

百货公司就不说了,那些小供销社,如今很多顾客都是冲着衣服去的,只是人嘛,总想着来都来了,不看看别的太浪费时间,总会顺带着买点别的东西,带动整体营收。

因此,回款收得很顺利。

回款一笔笔入账,生产款也一笔笔付出去,服装厂老板捡到钱,跟林薇打电话时别提多热情了。

他这是私营厂,单位小员工少设备还老旧,虽然没到完全没生意的程度,但基本也是有今天没明天。有了林薇这些订单,不但上下员工都能过个好年,明年他还能琢磨买些新设备回来,再多招点工人,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服装厂老板现在是做梦都能笑醒,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不用林薇张嘴,自己就知道催生产了。

但林薇要忙活的事依然不少,谈成新合作,她得跟服装厂那边续合同,生产的服装运过来,她还要负责验收。

这段时间她可以说是轮轴转,晚上在家还得核对账目。

她忙宗绍也跟着她忙,她每天晚上会提前规划好第二天的行程,因为有些地方没去过,就需要借助全是地图查公交路线,这工作基本是宗绍在帮她做。

贝贝本来也想帮忙,但她晚上能做完作业就不错了,熬太久林薇怕她把眼睛熬坏,到点就把她赶回房间睡觉了。

邓湘云那边也好不了多少。

这次她的任务比上次要重一些,除了上下套装和裙子外,还要设计两件外套,另外还有帽子、背包、鞋等搭配品。

除了设计工作,她还要抽空做账,进账出账林薇倒是能登记清楚,但涉及到会计方面知识她就不行了。

她们现在也没别人,只能由邓湘云这个离开会计岗位多年的人顶上。

林薇虽然没开过公司,但她是学经济的,很清楚账目不清楚,公司难长久这个道理。因此从协议拟定的那天起,她就有意识地在记账,每一笔花销也都要了小票凭证。

只是邓湘云太多年没接触过做账,乍接过这个任务真两眼一抹黑,只能翻出以前的书,边看边做。

为了减轻两人的压力,前期招的有三个岗位,会计、销售和质检。

这年头没什么人才市场,招人全靠亲戚朋友介绍,林薇和邓湘云在羊城没什么亲戚,邻居朋友倒是有,基本都是家属院里的军嫂。

但羊城是省会,工作岗位多,再加上改开后私营企业多了起来,这几年家属院里待业军嫂并不多。而那些一直没上班的,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不家里孩子太小,负担太重,要不性子懒惰,去哪个单位都干不长。

因此林薇和邓湘云商量过后,没在家属院招人,但陌生人她们也不敢要,怕招来的人成分不明。

林薇最终找的街道办帮忙,他们掌握着整个街道的人员信息,谁有工作谁没工作,谁干活勤快谁爱偷懒耍滑,他们都清楚。

街道办的人都爱揽活,而且这事要是成了,街道里少三个待业人员,对他们来说也是业绩,得知林薇的要求后,没两天就把合适的人领来了。

人领来后林薇没直接留下,给她们安排了场面试。

会计是邓湘云面的,她了解得清楚些,销售和质检都是另外面试。

这两个工作,林薇本以为销售会更难招,因为供销社大多人员简单,没专门的采购,门市部上面就是主任,所以她要的销售不仅要能说会道,还得胆子大,面对领导时不能怯场。

又因为销售需要随时给代销单位的售货员做培训,甚至示范,所以林薇想要身材相貌俱佳的年轻女性。

但一个能说会道,且身材相貌俱佳的年轻女性,找工作一般不会太困难。

因此林薇的招工条件说出来后,街道办的大姐就直说了,这样的人不好找。但林薇当时想着先试试,不行再把条件往下降一降,就麻烦大姐按这条件对外招人去了。

也是林薇运气好,大姐还真找到一个附和条件的人,对方是下乡知青,结过一次婚,七八年那会因为考大学的事跟丈夫离婚了。

离婚后她考上了一所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厂做宣传,辞职是因为国营厂效益不好,工资发不出来,听说林薇这里工资开得高,还有提成,她就过来了。

一般搞宣传的,口才都不会太差,街道大姐介绍的人正是如此,而且她在单位时常跟领导打交道,不容易怯场。

唯一的问题是她有家庭,不过林薇和邓湘云同样有家庭,在这方面条件放得比较宽,只要她以后不要因为家庭影响工作就行。

面试过后,林薇就将人留了下来。

邓湘云那边也很顺利,街道大姐找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国营厂在职会计,也是单位效益不好开始停工减产,她才琢磨着换份工作,不过因为单位那边暂时还发得出工资,林薇这边才刚起步,她不愿意辞职,只答应每周来三天,算兼职。

一个则是下乡知青,去年才回城的,没工作经验更没干过会计,大姐介绍她过来,主要是想碰碰运气。

最终邓湘云选择了前者,反正她们事业才刚起步,账目不多,只要对方能按时做完账,兼职也无所谓。

最后是林薇以为最好招的质检员迟迟找不到人。

主要是这岗位说是质检员,实际上还要兼职搬运,盘点进出库,相当于仓管一起干了,换言之,这人既要做事细心,又要力气大。

街道介绍过来的人中,男的力气够大,但做事不够细心,女人够细心了,但力气不够大,总之不合适。

就在林薇犹豫要不要把工作职责分开时,有人主动打电话过来。

因为要经常联络销售方和生产商,所以服装卖爆后,林薇迅速在家安了电话。安装费用她私人出,每月话费按照使用次数算百分比算私人还是公司出。

接到电话后,林薇就把人约到公司安排了一次面试。

说是公司,实际上就是她手下的一套空房子,地方比较偏僻,但过去不算麻烦,只是要多倒两趟车,服装厂运来的货也都放在了这里。

打电话来的是个年轻男孩,二十出头的模样,人看着有些拘谨。

交谈过程中,林薇知道了他今年十九岁,因为家里穷困,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之前一直在家务农,听亲戚说南方挣钱机会多,才背井离乡过来。但他腿脚不好,到羊城后频频碰壁,只得一直借住亲戚家,知道她这里招工也是听亲戚说的。

聊完后见林薇不吭声,对方急忙说:“我能吃苦,能干活,如果您愿意要我,工、工资无所谓,有地方住有饭吃就行。”

尽管对方一脸急切,但林薇没滥发同情心,还是让他回去了。过后又联系了一次街道大姐,知道他说的情况属实,说工资无所谓也是没办法了,借住亲戚家太久难免惹人厌烦。

虽然他不属于街道常住人口,但街道大姐心善,帮着说了些好话。

林薇当时没把话说死,跟邓湘云谈过后,她也愿意给这孩子一个机会才把人留下。

人留下后工资没缩水,住宿问题也给解决了,林薇那两套房子离得近,其中一套还空着,用来当员工宿舍正好。早中晚餐不管,他自行解决,毕竟她给的工资不低。

……

招到人后林薇并没能立刻轻松下来,她还得带新人,等两人把手头的事理顺,时间也来到了十二月份。

这一年的十二月份,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如期上映,并迅速爆红。

现实也如原著所说,街面上流行起了红裙子,林薇也趁势推出第二批衣服,其中就有一条红裙。

和之前推出的裙子不同,这条红裙分了长款和短款,高个和小个子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另外裙子是方领,露出脖颈和锁骨,腰封提高到胸口下方,不管胖瘦,上身效果都很好。

这条红裙上市后迅速卖爆,当然其他款式卖得也不差,特别是两件外套,微云服饰出的几款衣服都能搭,之前买过套装和裙子的人就成为了潜在客户。

帽子包包销量也不差,主要是价格便宜,这时候的人有搭配意识的很少,她们推出的都是百搭款,自然受欢迎。

期间林薇也一直在招人,最先招的是后勤,管招聘和公司内外大大小小事务。

这岗位她没对外招聘,之前林薇找街道办招人,事情传开后家属院里说道的人不少,嘀咕肥水还不流外人田,这么好的事她都想不到院里这些邻居。

为此妇联主任还找林薇谈话了,让她多照顾大院里的军嫂。

原话当然不是这么说的,妇联主任为人圆滑,说的都是恭维话,只是意思是这样。她态度软和,林薇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了,就留了个岗位给大院军嫂。

经过几轮面试,林薇招了个能写会算,平时也比较安分的军嫂干这工作。

其他要招的岗位就多了,最重要的是销售,大多数行业想要扩大市场,销售永远是重中之重。

这次要招的销售有两种,一种是店铺销售,第二批服装上市卖爆后,林薇就和邓湘云商量过开店的事。虽然她们跟羊城这边的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合作良好,但想做品牌,没有自己的店铺肯定不行。

店铺选址也定了,林薇在商圈中心租了个两层的门面,正在找人装修。

另一种则是跑代销的,因为林薇瞄准的是周边城市,所以岗位经常需要出差,所以这次她将条件定得比较宽松,能说会道,能接受出差就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