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篇(1 / 2)

“一个人内心有裂痕的时候,都是静悄悄的,这个世界没人能察觉。只有当他砰的一声碎开,大家才会听到。”(张嘉佳《天堂旅行团》)有一次他说,他看张嘉佳的小说,居然哭得稀里哗啦,因为感同身受,故事里的男孩,和他有着一般的境遇,遭受了来自家庭、事业、爱情的打击,生活在无边的困苦和黑暗之中,想要结束生命。“我不想活”,他总是这样说,“我活着完全是为了我的母亲,母亲太苦了,如果我不活那么她也活不下去,为了她,我必须活着。”那时候的我,很难理解他这一段话的意义。怎么会有人不想活呢?生命是多么的美好呀!很多人疾病缠身,却依然坚强的与病魔做斗争,因为他们想活着。活着的意义,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对生命敬畏的本能,对身边亲朋的牵挂,对人生这趟旅程还有很多未完事物的遗憾。。。他不惧怕死亡,他可能随时准备直面危险,直面死亡,但是他有太多的牵挂,留不住也放不下。

他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可以幸福美满,谁愿意去亲偿人世炎凉。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母不和,亲戚纠纷,家境贫寒,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实在太大。母亲靠做缝纫工把他拉扯长大,和年迈的姥姥相依为命,姥姥和母亲也许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吧,姥姥去世后,母亲成了他唯一的牵挂。然而,在他大三的那年,母亲身患癌症却忍着痛不告诉他,怕影响他的前途。我有点理解他了。他尝遍辛酸之后依然保持善良,他满身荆棘之后依然坚持勇敢,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做到了。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小学时受到排挤,因为身材瘦小,常常被同学欺负,中学时好不容易考到了城里,又因为来自农村,打扮的土被同学嘲笑。他的内心是孤傲的,小时候努力学习,考进了班级前三,高中后又参加了招飞,经过层层选拔考入了空大,可以算是万里挑一吧。他试图努力通过后天的勤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觉得自己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枷锁。他的思想受上一辈影响太深了,仿佛被上了一层桎梏。思想不改变,命运就很难改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但又惧怕差距,由于内心深处的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他常自嘲,自己明明吃的了苦中苦,为什么没有成为人上人。他不肯妥协,坚持底线,恪守原则,在这个充满世故和圆滑的社会艰难的摸爬滚打着。古希腊十大悲剧之一《俄狄浦斯王》中描绘了一个“十全十美”的命运悲剧,无论俄狄浦斯王怎么逃避,都始终摆脱不了“弑父娶母”的预言。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悲剧,不如说是性格悲剧。亚里士多德分析:“人物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邪恶,而是由于品格。”在这个时代,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不应该被重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