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第 30 章 静候佳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0 章 静候佳音(1 / 2)

第30章

“主公。”赵扶走进堂来,他如今作为纸坊的负责人,经手诸多事宜,与一年前那个说话说不利索的小方士判若两人。

“仲升且入座,我有话与你说。”素袍郎君见赵扶进来,放下手中的鹅毛笔,招呼他坐下。

赵仲升在侧席坐下,拱手道,“主公请讲,仆恭听。”

荀忻将自己下个月要去长安的事情告诉赵扶,“拨几位善于凿穴、精通火药之人与我。”

所谓“凿穴”就是挖掘地道。

赵扶早就猜到主公研究挖地道和火药是另有什么打算,当下允诺,称自己会多挑几位好手给他。

“但凡知晓火药者,定要是可信之人。”素袍郎君将案上的几张纸对折,递给赵仲升。

“主公放心,这几人世代为荀氏之仆,家人俱在田庄,应当可信。”

他接过荀忻递过来的纸,展开来看,却是三张图纸,“主公,此为何物?”

“铁器按此图样铸造,月末铸好即可。”荀忻指着其中两张图纸道。

这上面画的是他印象中的洛阳铲和铁镐头。

感谢盗墓小说、影视剧的熏陶,让他对洛阳铲印象深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

而另一张,素袍郎君用手指点了点图纸,“此物名为水车,可用于灌溉。”--

荀忻曾去田庄中看过,没看到灌溉设施,回忆了一下从前去风景村游玩时看到的水车,画出了大概形状。

他跟赵扶解释了一番龙骨水车的原理,嘱咐赵扶多购置良田,修沟渠,架水车。

这时一人也走进堂中,荀忻听到脚步声抬眼望去,却见是同样穿一身素色儒袍的俊雅青年。

他起身唤道,“兄长。”

“元衡。”青年向他颔首。

赵仲升也起身对荀彧行礼,见自家主公吩咐完了事宜,自觉地告辞离开。

青年在荀忻对席坐下,从袖中取出一卷简牍递给他。

荀忻将竹简展开看了片刻,这原来是袁绍发来的邀请帖,邀请他们兄弟明天去州牧府参加宴会。

素袍郎君放下竹简笑了笑,“袁公已得纸坊,却仍用竹简传书。”

青年道,“去与不去,元衡决断。”

“有佳酿可饮,有丝弦可赏,有河北之士可见,为何不去?”荀忻一本正经说完,眨了眨眼。

青年失笑,浅笑间眉眼如弯月,显得极温柔,“善,你我同去。”

待到晡食时,荀彧与荀忻同席,荀谌和妻儿四人两席,荀绲独坐主座。

荀谌今日举动有些反常,他向仆从要了一壶酒,自舀自饮,几乎没动漆碗中的麦饭。

荀忻望向荀彧,本想和他交流一下意见,发现兄长垂眸不知道在看着什么,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来是漆碗上有个豁口。

忻:……

他伸手将自己还没动箸的饭和兄长的换了换,青年望向他,荀忻眉眼弯弯,得到青年的回笑。

他拿着筷子吃了口饭,抬眼便见对面坐着的快十岁的大侄子,向六岁的小侄子使了个眼色。小侄子接收到信号,放下碗爬起身,迈着短腿走到父亲案前。

他有模有样地拱手行礼道,“大人何事不悦?”

童音稚气,小孩子脸嫩,却严肃着小脸学成年人一般说话。

荀忻抿着唇,低头吃了口饭来忍笑。

荀谌见主座的荀绲也望过来,伸手搂过小儿子,抱在怀里,只道,“阿父听闻一位友人已经故去。”

“是哪位世伯,儿可认得?”小孩子仰头问他。

“故冀州牧,韩文节。”荀谌既是回答儿子的疑问,又是解答给父亲和兄弟听。

荀忻蹙了蹙眉,可惜了,这位韩文节为了保命退让冀州牧,结果还是免不了一死。

荀绲问道,“因何而死?”他对这位曾遣骑相迎的乡人心怀感激,乍然听到此人死讯,不由为之唏嘘。

荀谌叹息道,“自裁。”

荀忻感到疑惑,居然是自杀,韩馥一个胆小惜命的人为何要自杀?

“阿兄为之自责?”青年望着他的四兄,见其神情沉郁。

荀谌沉默片刻,“我确有无可推卸之责。”

荀忻听明白了,他四堂哥正是当初劝说韩馥退位让贤的人,现在韩馥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自杀了,但肯定与袁绍有关,所以荀谌为他的死感到自责。

“韩文节多疑怯懦,他因此而退,也因此而死,阿兄何必揽过?”青年劝道。

荀谌摇了摇头,“我无事。”他示意大家不用管他,继续吃饭。

第二天,荀忻和荀彧一同坐着牛车出门,前去州牧府赴宴。

州牧府前车如流水马如龙,显然来参加宴会的人不少,他们下了车,将邀请帖交给门人查看,就有仆从引着他们入内。

走进开阔的厅堂,主座旁设两道屏风,下首左右分设两列席位,已经有不少人到席,他们兄弟被仆从引到还算中间的位置,荀忻撩起衣摆与兄长同坐一席。

他抬眼四顾,上首的席位多有空缺,又望向末席的位置,果不其然,靠近门那边已经座无虚席。

看来古今中外都没有例外,只有地位高的人有迟到的权利。

有侍女过来奉上广口鼓腹的酒壶,放在他们两人食案的中间,荀忻向她道声谢,

引得小侍女颊生红晕。

几刻后,与宴之人都已列席,琴瑟笙磐,歌舞倡优,皆献声乐歌舞于前。

耳畔有人击着节拍,轻声低唱,声音如泉水相击,清澈悦耳。

荀忻循声望过去,只见邻席坐了一位年轻士子,在初秋还穿着不太符合时令的青色袍服,他看起来年方弱冠,并不比荀忻大多少。

此人似乎注意到荀忻的视线,抬眼看过来,目光极锐利,那双眼仿佛能看穿人心。

他的目光透过素袍小郎君,直落在正浅饮梅浆的青年身上,露出惊喜之色,唤道,“文若!”

荀彧被叫到名字,放下耳杯看去,只见那位青袍士子已经起身走了过来,行礼道,“不想今日与文若重逢。”

荀彧见到此人也同样惊喜,站起身长揖道,“奉孝。”

正在喝梅浆的荀忻闻言被呛了个正着,捂袖咳嗽,这位居然是郭嘉郭奉孝?

他咳得急,荀彧下意识俯身扶住他,为他轻拍脊背,“忻弟?”

荀忻百忙之中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他咳得白皙的脸上染上红色,青袍士子见此失笑。

荀彧于是为他们互相介绍,“奉孝,此为我从弟元衡。”

“此为你我同郡乡人,阳翟郭奉孝。”

艰难止住咳的荀忻站起身,和郭奉孝相互行揖礼,互称表字。

荀忻方才没有细看此人,这时打量他的面容,只觉得这位年轻人身形清瘦而颀长,面容清俊,可能因为年纪轻还没有蓄须,眉尾处有一点如墨迹般的小痣。

这仿佛画龙点睛般的一笔,让这张清俊的脸上添了几分不羁与昳丽。

青袍年轻人与他兄长寒暄片刻,又回席就座,他欣赏着长袖折腰的舞女,不时与同席之人交谈两句。

荀忻收回目光,似乎受到安利,也开始专注欣赏堂中舞姬的表演,舞姬们花冠高髻,长袖如飘带,身材纤细高挑,束起的腰肢盈盈一握,舞姿柔美婀娜,婉若游龙。

一曲舞毕,舞姬们翩翩而退。

袁本初坐在上首,举觞祝酒,众人纷纷起身回礼。

乐师鼓瑟吹笙,酒宴继续,堂中众人开始行酒令、下六博棋,仆从们搬来了器具,供人玩投壶取乐。

荀彧人际关系极好,不断有人走过来与他对饮。这其中便包括荀彧曾提过的田丰田元皓、审配审正南等人。

荀忻目光扫过面容刚正的田丰,和白皙儒雅的审配,心中把名字和人对上号,暗自数了数人数。

除了荀谌与沮授不在场,河北的其他谋士都已在这里。

荀忻看着自家兄长喝了一杯又一杯,不免有些担心,于是帮忙挡酒。

酒至正酣中,有人提起冀州政事,“据闻青州蛾贼寇袭勃海,足有三十万众,欲与驻于黑山之蛾贼会合。”

州牧府的宴会上都是美酒佳酿,度数略高,荀忻喝了平时米酒的量,酒意上头微醺。

他开启脑内的翻译模式,蛾贼就是对黄巾军的

蔑称。

听着有人继续道,“公孙瓒已遣步骑相迎,我冀州何如应对?”

堂上诸人议论起来,有人冀州该主张迎战,而大部分认为应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此时只听邻席的青袍士子道,“某愿为诸君推演。”

众人都看向这个无甚声名的弱冠青年,只见他用手指蘸了蘸杯中酒液,在案上画了一道竖线,朗声道,“今黄巾寇渤海……”

“若我为公孙瓒,必将以骑兵据

高地而下,冲阵破敌。”

……

此时渤海郡东光县,公孙瓒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余人,在东光县以南迎击黄巾军。

他所部的幽州突骑名为“白马义从”,是与外族横枪跃马,数度生死间磨砺出来的百战精兵。

当突骑据地势如猛虎下山,四蹄扬尘俯冲而下,其声势如同地裂山崩,马蹄“隆隆”,清一色的骑兵白马白甲异常显眼,仿佛大闸骤然开启,滔滔江水奔涌而出。

黄巾军从来都是乌合之众,当下如同土鸡瓦狗一般被冲散,有人被马蹄践踏毙于马下,有人被白马义从掌中长矛收割性命,更多人则是拼命逃跑,溃不成军。

骑兵冲阵以后,步兵迈着齐整的步伐挺进,动作一致而协调,让人怀疑他们并非血肉之躯,而是收割性命的机器。

战场上留下三万黄巾军的尸体,泥土被染成红褐色,二十多万黄巾军抛弃粮草辎重,慌不择路地想要渡河而逃。

“贼必不敌,定欲渡河而亡。”青袍士子朗声道。

黄巾贼打不过百战精兵,肯定想要渡过黄河逃跑。

席中有人问道,“为之奈何?”

这位年轻人又蘸着酒在竖线左侧底画了一条横线,“我若为公孙,定当迫而击之。”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