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穿进七零一心报国> 第67章 第 67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第 67 章(1 / 2)

海岛上的风不知道从何处吹起,但它终有一日吹在了聂小满的心里。

南繁,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是鲜花国人吃饱肚子的基石。远在内陆的居民们不会知道,这个宝贵的海岛上,有多少背井离乡的人为同胞们能吃上饭,挥洒着汗水和人生。

聂小满这次是一个人来的,在火车站,她见到了师兄方华。

“师兄,没想到你还是来了。”

方华见到聂小满,像见到亲人一样:“嗯,小满,我来了,以后就扎根在地里了。”

“不犹豫了?”

“不犹豫了。”

“不迷茫了?”

“不迷茫了。”

“好,师兄,祝贺你!”

“谢谢,小满,多亏了你。”

“不客气,师兄,以后咱们可以继续一起努力了。”

“嗯,小满,我比你早来两天,先带你熟悉熟悉环境,白天的日照时间很宝贵,所以例会都是晚上开的,”方华看了看手腕的表:“先把东西放下,吃个饭,来得及。”

南繁基地跟聂小满想的有点不一样,也不是后世那种规整的“水稻公园”之类的规模,此时所谓基地,还是东一块西一块,地头上插个牌子就算是有人认领了。

不过,海岛到底不简单,这才二月末,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聂小满坐在方华的自行车后座上,对田里的景象匆匆一瞥,便急急忙忙在食堂里填饱肚子,开会去了。

会议室是一处简陋的农民房,一张大桌子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围着桌子,坐了一群看上去年龄和身份都比较高的人,外围站着一群年轻人。大家都似乎已经熟悉了这样的开会方式,每个人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聂小满跟着方华,也很快在后排站定。

八点到了,会议准时开始。

坐着的各位是各小组的领头人物,大家分别报告了一天的进度,听下来聂小满了解到,这里不仅是袁老师的团队,还有很多她听都没听过的团队,曾经她狭隘的以为,南繁育种仅针对水稻,以前的老师也是这么告诉她的,今天她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不只有水稻需要多季孕育,小麦,玉米,甚至棉花都参与其中。

整个会议,聂小满生怕听漏了一个字,每一个人的报告对她来说都是万级信息量的冲击。

一个半小时以后,大家的报告全部结束了,一个看上去潇洒干练的女孩子站了起来,做了总结性的发言。针对各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分别陈述了意见,也提出了很有指导性的计划意见。她旁边坐着一位看上去年纪较大,头发花白的人,在她陈述完意见的时候,不住的点头。

方华小声说:“这是南繁基地的辅导员,姓周,坐着的是首都特聘的郭教授。”

难怪,两人的气质十分符合各自的身份。

“好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那位花白头发的专家说:“我考虑的也基本就是这些。”

接下来便没有人说话了。聂小满以为会议就要结束,谁知道周辅导员突然叫了聂小满的名字,“聂小满。”

“到。”

大家寻声朝聂小满看过来,有些人早就发现今天的会议里多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但会议是件严肃的事,也并没有很多人朝这个方向看,这时候听到巡视员点了名,大家便变光明正大的朝她看过来。

“聂小满同学,根据组织上向我递交的你的报道日期,你已经迟到了三天,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导员的声音异常严肃。

聂小满解释:“家里有点事。”

“请你认真的写个检讨书,检讨自己,好在你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就算晚了三天,对整个育种队伍也没有任何的影响。明天能交上你的检讨书吗?”

好狠的话,在场的人都很惊讶。

聂小满端正的站着,“能。”

“好,那明天一早,”辅导员翻了翻自己的笔记:“你就去大豆育种基地实习吧。”

“大豆,可是导员,我是想参加水稻育种的。”

众人都看向聂小满,不得不被她的勇气折服,在导员如此凶神恶煞的表情之下,她竟然还敢提出反对意见。

“我已经看过你的资质了,你主修的是环境资源方面,其实跟育种学甚至生物学关系都不算特别大,可以说是十分边缘的学科了,虽然,你的成绩很好。每一个过来南繁的人目标都是进行水稻的育种,你们有这种雄心壮志,我是非常支持和鼓励的,但年轻人不要总想着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先从基础做起才是科研路上的正道。明白了吗?”

“明白了。”聂小满有些不服气,但对方说的无可辩驳。

“大声点。”

“明白了。”

散会以后,方华安慰她,“小满,你可千万别沮丧,辅导员对每个人都很严厉的。”

聂小满摇摇头,“不是,我只是觉得辅导员说的话很对,凭什么我认为来参加南繁,就一定能加入水稻的团队呢?杂交水稻如今在世界上已经声誉斐然,这前前后后无数的劳动也不是我做的,凭什么一过来就想乘着这东风,接触国际最先进的东西呢,这确实是我不对,我应该好好反省。”

“小满,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咱们辅导员其实也很厉害,她也不是水稻团队的,但他一直扎根海南,听说她是海岛农业厅二级巡视研究员呢,也是所有巡视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如果咱们能沉心静气,好好跟着她学习,一定能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嗯,”聂小满点点头,她十分认可方华说的话。

“好,那咱们明天就去大豆育种基地好好干吧。”

“小满,对不起,明天不能陪你了。”

“我们不是一起?”聂小满本来以为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会分在一起,但她没想到,师兄竟然跟她不在一起。

“我去养鱼养虾了。”

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还给他这么重磅的一个炸弹,养鱼养虾。如果说她被分去大豆育种基地,好歹还跟他们心心念念的水稻有一丝丝联系的话,养鱼养虾就完全是另一个类别的事情了。

“师兄,”聂小满叫了师兄一声,但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师兄苦笑着。“聂小满,你别这样看着我,我应该庆幸你分到了大豆,大豆现在正是快收获的时候,一来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呢,而我虽然被分配在另一个类别,但也不用觉得丧气的,没准这还是件好事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那时候聂小满和方华还不知道,这句话竟能一语成谶,方华的研究也会在聂小满今生的研究成果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天早晨五点,海岛的太阳已经渐渐露出端倪,聂小满去大豆育种基地报到。

这个基地比较偏,离他们的宿舍很远,聂小满到的时候已经大汗淋漓。

时值二月末三月初,海岛的天气就已经不是用温暖二字可以形容的了,可以称得上是火热,想想前不久还在遍地飞雪的北京,一路坐着火车,渐渐的感受着祖国大地慢慢涌上来的春日气息,把厚厚的冬衣一件一件的装进行李箱里,离海岛就越来越近了,穿的只剩最后一件薄衬衣的时候,聂小满知道海岛已经在向她招手了。

看着火车一节一节的被拉上船,这是她第一次坐车滚船。这偏僻的小岛,每年有那么多的研究人员,像候鸟一样,奔赴而来,也是这么一步步耗尽好几天的时间在路上奔波,到最后看到方华的时候,时间都已经过去了四天。

但聂小满一点都不觉得累,此时此刻她走在去育种基地的路上,她感觉身体异常放松,一个人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是如此的不知疲惫吧。

到了育种基地,聂小满远远的就看见路边上站着一个约摸30岁左右的男人,憨厚的穿着很正式的衣服,不像是要干活的样子,他手里还举着一张纸,纸上用笔钢笔写了聂小满三个字。

显然,他怕,聂小满看不见,又用笔把三个字加粗,可以看到原本三个字是写的遒劲有力的,但加粗的过程不知是因为纸质太差还是墨水笔太细,成品反而显得乱糟糟了。

竟然感觉有点萌萌哒。

看到聂小满,男人微笑向她招手,聂小满鞠了一躬:“您好,您就是阮老师吧?”

阮老师是大豆育种基地的负责人,今年30岁,来自首都农业大学,参加南繁已经第五个年头了。聂小满来之前做了些功课。

第一次有人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他是谁,阮老师有些意外之喜,“是的。聂同学,欢迎你。”

聂小满和阮老师握手,颇有些学术大拿见面的氛围。

阮老师收起聂小满的名字,“我先带你熟悉一下咱们基地。”

聂小满一边走,一边听阮老师介绍:“咱们这边位置偏了点,但阳光很好,风大也能帮助授粉,不过你知道,风大的话也有不好的,授粉量,授粉植株不能把控,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加人工阻隔,你看那边有很多棚布,就是用来人工隔断的。”

“小满,你知道什么是种质资源吧?”

“嗯,就是虽然没有经济价值,但是携带了非常宝贵的稀有基因的作物。”

“没错,不知道来这里你本人的意愿如何,但我想跟你介绍的就是,我们这里也是个好地方,虽然大豆不是解决吃饱问题的关键作物,这里也很少看到大丰收的景象,但这个基地的种质资源是全世界最丰富的。”

“真的?聂小满有点不敢相信。”

阮老师肯定的点了点头:“是真的。所以,希望您不要因为被分到这里来而灰心丧气,这里的种子,也都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梦想。”

走到一块空地上,阮老师突然脱了身上的正式套装,把一顶大草帽戴到聂小满头上,然后拿起了农用工具和笔记本:“走,咱们正式开始工作。”

原来一身正装只是为了迎接自己,里面那件满是泥水的衣服才是阮老师的本体。

“前段时间我们已经收获了一万多份种质资源,针对种子量较低的三千份,我们计划进行第二季的培育。你看前面,左边这块地是还没有收完的成果,右边这块地是刚打理完,准备进行第二季育种的地方。”

左边突然冒出一个年轻男孩:“阮老师,你来了,聂同学,你好呀,你真美!”青春洋溢的男孩。

阮老师一笑:“聂同学,这个是我的学生,蒋沈韩,今年刚在首都农大读大一,一入学就被我拉来了。”

聂小满有些诧异:“刚入大学就能参加南繁,蒋同学肯定天赋异禀。”

“哈哈哈,聂同学,感谢你的夸奖,其实来之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有一天,阮老师不小心说漏了嘴,我才知道他完全是看我身材好,个子高,认为我是一个当农民的好选择。”

这么一听,聂小满仔细看了看他,确实身材不错,但他皮肤黝黑,身上没什么肉,一点也不像适合种地的样子。

“聂同学,你别看他这样,之前很壮实,身上很多肉,我看他是个可塑之才,谁知道来了海岛以后,不长肉了,还成了麻秆。不过好在,干活还是可以的。”

原来如此,这海岛的太阳,晒出了大一新生黝黑的皮肤,这炎热的温度和劳动量,成就了他精瘦的身材。

“小蒋,你跟聂同学讲讲自己负责的区域。”

“好的,聂同学你跟我来。我这边大半部分都已经收获了,还有一些也正在收获期,我的工作就是每天进行记录,给你看看我的笔记,每一株都有单独的一页,这一本甚至还不够用,咱们地里的每一个人手上都有几十个笔记本,铅笔每天都能废掉一根呢。”

聂小满看了看他手里的铅笔,已经不足5厘米长了,他在铅笔后面用纸筒卷了一个硬壳当成铅笔的另一半衔接在一起,用起来这个硬壳偶尔会软一下,他拨正了继续用。

“像这一株稻子属于它的部分就在这一页,这是它昨天的变化,咱们观察的时候不仅要看它的植株本身,还要看它的叶,它的根以及它的阳光角度,我建议每一株植被观察的时间点最好在每一天的相同时间,当然也不用太精确,二十分钟以内都是差不多的。看阳光角度的时候,除了要看每一株的,还要看整体的天气变化。咱们来南繁的基本上都是赶着深秋来夏初走,岛上整体阳光的变动并不大。但入冬和现在却会有一些角度上的差别,这也意味着第一季大豆和第二季大豆日照会有区别。这也会影响种子的发育。”

蒋同学放下笔和本子轻轻的将植株掰开,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会儿,然后又将种子复原。“对待种子一定要温柔,不能破坏它原来的生长规律,观察的速度要快。”

“趁它不注意?”聂小满问。

阮老师和蒋同学都笑了起来:“聂同学,你可真幽默。”

阮老师指了指旁边的一株:“聂同学,你要不要来试试?”

聂小满先看了看蒋同学手里的笔记,确定了这个植株昨天的生长情况,然后才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剥开它的叶子,细细观察了一下。很快恢复原状。

“观察好了吗?”

“好了。”

“那你来做笔记吧。”阮老师示意蒋同学把笔记本递给了聂小满,聂小满接过本子和笔,画了起来。

“聂同学画画画的不错,比我那歪歪扭扭的好看多了。”蒋沈韩说。

“小蒋,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咱们是育种的,又不是画家。咱们只要能画出关键部分,让人看得明白就行了。”

聂小满画完以后又在旁边写了备注,阮老师一边点头一边说,“聂同学,你说说看,这粒种子有哪些变化?”

“它的花色加深了一些。”

“深了多少呢?一些,这种词是不允许出现在笔记本上的。”

“这,”聂小满就有点说不准了,她翻了翻前面几页,发现对于花色也有专门的鉴定标准和专业术语。“啊,大概是升了一级。”

“嗯,继续说。”

“叶形没有什么变化,但朝向跟上一次观察的时候略有不同,大概顺时针偏了三十度左右。绒毛颜色没有变化,分支数量也没有变化。这个植株已经有了成熟的果荚,呈黄褐色。但是果荚比较小。”

聂小满一口气把看到的都说了。

“聂同学,你说的真好。”蒋同学已经啪啪啪鼓起掌来,阮老师也肯定的点了点头。

“聂同学,你是第一次接触,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棒了。这只植株是我们打算进行第二季再次培育的,你看这里它的形态不太好,但是它的果荚颜色并不是单一的颜色,它是由黑色和褐色组成的,这样它的后代就会孕育出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它进行

下一代的育种,看看能否培育出一个新的植株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