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1 / 2)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一同进了那边堂屋。

下午的雨停了不到半个小时,接着更大的雨便来了。

杨继西把红线拿到厢房里和孙桂芳一块儿编,何明秀在这边还说他们呢。

“这么黏糊。”

“黏糊好啊,说明感情好,”杨二奶奶笑眯眯地说道,“再说了,你们家继南不黏糊你?这么多年了,对你可一心一意的,这一点很值得表扬的。”

何明秀脸一红,接着又是一叹,手下编红线的动作却没有停顿,“就是我这肚子不争气。”

“大花也不错,这缘分到了,早晚都会有的,”杨二奶奶多说了几句,“当年我接连生了三个闺女,心里也惦记着想要个儿子,不说传宗接代,也想着儿女双全,但是怀老四的时候,我想明白了。”

“这儿女啊,都是上辈子积攒下来的缘分,不管是儿是女,是一个还是两个,那都是我们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的,那就是我们的宝。”

一进来就听到这话的沈凤仙一笑,“可不,二娘说话在理。”

杨二奶奶嘴角一抽,“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就说得在理。”

“反正我听着就觉得很有道理,”沈凤仙露出一个大大的笑,何明秀都想给她翻个白眼了。

杨大奶奶现在还没来,沈凤仙便问了一句,杨二奶奶看了她一眼道,“之前康哥不是借了五块钱给你们吗?现在瞧你们家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啊,你大娘正好手里头紧,应该去找你娘要钱了。”

沈凤仙闻言有些尴尬,连忙道,“家里是有喜事儿,可和我还有继东关系不大,我们现在看老四两口子的脸色呢。”

“怎么,喜事儿发生在老四两口子身上?”

何明秀问道,

“可不,”沈凤仙点头,却没细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何明秀和杨二奶奶也没有追问。

这边的杨大奶奶来到杨老婆子他们堂屋,便见杨老婆子正在和刘香莲一起做小孩衣服,那棉布一看就是新买的。

她清咳一声,杨继北赶忙招呼她进去坐。

杨大奶奶没进屋,“我是来问问,那五块钱能不能还给我们?最近有点急用,要是你们日子过得紧,我也就不来问了,可这些天瞧着你们日子还不错,我厚着脸皮上门问问。”

这话臊人得很,杨老婆子最近确实春风得意,对欠债的事儿完全忘记了,她赶紧回房拿了五块钱给杨大奶奶。

“我本想着晚一点就送过去,没想到大嫂来了,进屋再坐会儿吧。”

杨老婆子笑道。

“不用了,这雨大得很,还是回家去好,”杨大奶奶十分敷衍地回了一句,拿了钱就回家了。

到家时,杨大奶奶把钱给康嫂,准备去那边编喜结,“这老婆子脸皮厚得很,不问肯定不给,以后可把手捏紧点,能不借就不借!”

康嫂应着,家里的钱大多数都是让康嫂管着的,杨大奶奶怕自己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放丢了或者是出了啥事儿心里也着急,所以很早就让康嫂管着了。

这边的刘香莲还跟着杨老婆子说杨大奶奶呢。

“不就是五块钱吗?好像我们不还一样,急得上门要钱,还说是一家人呢,分得倒是清楚。”

杨老婆子闻言心里也舒服,“大嫂就是这样的人,别理她,现在咱们也不欠他们什么,以后要是给我们甩脸色,就骂回去。”

“娘说得对,”刘香莲笑道。

杨继东站在堂屋门口听到这些话,有些不高兴,到底是杨继康帮了他一把,怎么到头来还觉得人家不对?

那金镯子换了钱回来后,杨继东也提醒过还钱的事儿,可刘香莲话里话外都是金镯子是他们四房捡回来的,站利益最大,和他们没啥关系,要给也是爹娘开口再给什么。

这下杨继东更想分家了。

又听杨继北在跟杨老婆子说笑,逗得对方哈哈大笑后,便转身进了毛蛋他们房间,毛蛋一个人在房里玩儿,他瞧着也心疼。

自打杨老婆子训斥了毛蛋几回,不能跑来跑去后,毛蛋就很少出去玩儿了,多数都在自己房间。

“这老大媳妇儿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

到了饭点,沈凤仙还没回来,杨老婆子生气道。

刘香莲坐在堂屋里闻言也不说话,她现在饭都不用做了。

“老大!去把你媳妇儿叫回来!一天天也不干活儿,就知道去串门!可别把我的福宝饿着了!”

杨老婆子大声喊着杨继东。

而沈凤仙这会儿从院门处打着伞回来,闻言扯着嘴角笑道,“福宝现在多大?是四弟妹饿了吧。”

“那还不赶紧做饭去!家里的好日子是谁给的?你吃肉的时候嘴皮子可没这么利索!”

杨老婆子骂道。

“是是是,”沈凤仙懒得和她们计较,只要想着自己有私房钱,她才不怕呢。

晚饭做好后,她和杨继东把饭菜端到堂屋桌上,见杨老婆子让狗蛋念书给刘香莲肚子里的福宝听时,差点没忍住想骂人,好在杨继东轻轻踢了她一下。

看似平静的家,其实气氛并不好。

“送喜结那天正好是赶集日,你和我一起去转转?”

杨继西对孙桂芳道。

“不想去,”孙桂芳懒洋洋道,“最近恨不得一睡就是一天,我就在家待着,你早点回来就是了。”

“好,”杨继西应着,又给她揉腿捏肩,等她睡着后,这才去洗漱回房睡觉。

五月初一,杨继西和杨继康背着喜结一大早就出发了,在老马沟岔路口,刘章已经早早等在那了,他也是个手巧的,和杨幺妹得空了就编喜结,编了不少呢。

这一回杨继西是真的和兄弟们一起把东西放在林子里,接着杨继康和刘章就先一步离开,等时候差不多了再回来背背篓。

李成杰见他只带了喜结,没有鸡蛋也没有甲鱼,心里有些失望。

“最近太忙了,鸡蛋也没攒下什么,甲鱼还在寻,”杨继西不好意思道。

“没事儿,我也是被你养刁了胃口,”李成杰说笑道,“来来来,数喜结。”

“这背篓是分开的,”杨继西指了指刘章背过来的背篓,在家里编的喜结,杨继西每天都会给她们数清楚记录好,只有杨幺妹他们的不知道数。

刘章二人算数也不是那么好,所以数得不怎么清楚。

“行。”

最后杨继西和杨继康的背篓里一共有1460个,其中杨继西家540个,大奶奶家240个,吴大嫂家320个,何明秀和沈凤仙的速度差不多,都是180个。

因为是8分一个,所以一共是1168元,其中何明秀和沈凤仙是五分钱一个,分得9元,多出的5元多,和以前一样放在一旁,再给她们算下一次的工钱就可以了。

“477、478、479、480,这背篓刚好480个,”成才数完刘章背篓里的红线后说道。

“38块4毛钱,”李成杰很快给了个数,“这钱也单独给你?”

“单独给,红线也单独给,”杨继西说。

“行,成才,你去装红线。”

李成杰道。

刘章背的背篓很大,红线也能装得多,等李成杰他们走了后,杨继西从林子里出来,对远处招了招手,很快杨继康和刘章就赶来了。

“这背篓红线你背回去编,我们的红线傍晚的时候会送到我家来,”杨继西一边把钱给他们一边说。

“成,”在等他的时候,刘章就买好了东西,现在背上红线,他把东西往杨继西背篓里一放,便走了。

杨继西看了眼背篓里的几斤肥肉还有花生糖啥的,无奈笑了笑又大声道,“晚上早点睡,可别坏了眼睛!”

“知道了哥。”

刘章笑眯眯地应着,他内兜里揣着三十多块钱,整个人十分激动,此时的他只想快点回家,把钱交给幺妹。

“我说我们家腊肉还没吃完呢,结果他给我买五花肉,因为石头喜欢吃,”杨继康把肉放在背篓里。

今儿石头要回家呢。

“这腊肉吃久了,鲜肉也好吃的,”杨继西也背上背篓,和他一同离开,快到镇上那条路时,杨继康就和他分开走了,他要去老丈人家,下午接石头一起回去。

今天周五。

杨继西也正好去供销社买点豆油灯,还有女士擦脸的东西,家里杨二奶奶和孙桂芳的都用得差不多了。

接着去王老汉家,蹲了一个小时,终于捞出两个最大的甲鱼,两斤八两!

“还有其它鱼吗?”

甲鱼杨继西不准备弄多了,不然会引起怀疑。

“有青鱼,这家伙能长很大的,不过我这去年才放进去,顶多三斤。”

王老汉道。

“这样啊,那我两条回去吃。”

杨继西笑。

“行,”王老汉也笑着继续捞,“这鱼1毛一斤,这东西可是药鱼,吃了对身体好的。”

“药鱼?”

“是啊,陈大夫说的,说什么鱼肉益气补虚,鱼胆什么泻热什么来着,反正是好东西,而且我们这边青鱼不多,这鱼苗还是我去老战友那边的时候,带回来的。”

一听老战友,杨继西顿时肃然起敬,没想到王老汉居然是退伍军人。

青鱼他只买了两条,加上两个甲鱼先放在空间木盆里,接着杨继西又去另一家他知道在卖鱼的人家买青鱼,这家也有,不过不多,最重的五斤。

杨继西要的全是三斤上下,一共60条。

这可是大生意,那人还问他是不是国营饭店的,还说他们家这个是生产队的生意,有资格证什么的。

“这是?”

杨继西垂头看见他捞起来的还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凑近一看,是乌龟。

“小乌龟,这玩意儿也是送鱼苗的时候来的,送你一个。”

“谢谢啊。”

那人热情地帮他把鱼送到一处,还送了他几大个木桶,等到了僻静的地儿,杨继西将其全收到空间里去了。

到生产队村口时,杨继西瞧见赵五家的大姑娘,给了她两大把瓜子,请她回去找杨二爷爷来村口,记得背背篓。

接着去村河里,先把福窝灌满水,接着把62条青鱼放进去,再放入两个甲鱼和一个100克都没有的小乌龟。

接着又去林子里,把五百斤大米拿出来,这是上个月福窝更新出来的,他已经用布袋装了四袋出来了,先把自己那背篓给装好,接着就等杨二爷爷来。

杨二爷爷很快就来到林子这边,他之前帮着背过红线,还以为这次也是背红线呢,结果就看见杨继西背篓里满满的大布袋,以及草里堆着的三大袋子。

“这是啥?”

“米,全是大米。”杨继西的低声道,“爹,您现在这守着,我背回去两趟,咱们再背着一起回去。”

杨二爷爷咽了咽口水,“行。”

这时候也不好多问啥,等东西盘回去后再说!

今儿没有红线了,所以杨二奶奶她们没有编喜结,杨继西特意走的小路回来的,这样人少。

孙桂芳二人正在堂屋做小孩衣服,见他背着东西回来,手里还提着肉和一点其他东西,杨二奶奶赶紧接过。

“桂芳,打开小库房的门。”

杨继西道。

孙桂芳赶紧起身去新房这边打开库房门,杨继西把一大袋米弄出来,接着又出去了。

杨二奶奶打开袋子,抓出一大把米,“又去买米了?他还把你爹叫出去了,这是买了不少?”

“可能是最近便宜,”孙桂芳干巴巴地回着。

等杨继西他们把米全部弄回来后,杨二奶奶和孙桂芳把米全藏在之前装玉米的那个大圆桶里,足有成人高,上面有个竹编盖子,下面还有个小口,用木片夹着呢。

抽开一点点,里面的米就会出来,再夹回去,就会堵住。

“这么的米,咱们能吃好久了!”

杨二奶奶和孙桂芳锁好库房的门,回到老房子堂屋,又问杨继西,“花了多少钱?”

“不多,”杨继西拿出一叠钱,“咱们家卖喜结的钱,我挪用了三十块,只剩下十几块钱拿回来了,大娘家的我给康哥了,其他是吴大嫂她们的。”

“啥叫挪用,直接用就是了,”杨二奶奶数了十多块钱出来给孙桂芳,“你们现在手里是一点钱都没有了吧?拿着,家里买了这么多大米,这心里都踏实得很。”

杨继西不说多少钱一斤,杨二奶奶也就不问了。

之后还跟杨二爷爷道,“他就是怕我们给钱,这两个孩子真是”

“当我们是一家人嘛,不然怎么会为我们着想?”

“也是,这肥肉是阿章买的呢,还有花生糖,这两个孩子也是,有点钱就买东西给我们。”

杨二奶奶麻利切着菜,“现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桂芳也有了身孕,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可不,”杨二爷爷点头,“继春她们几个的日子也过得不错,不用我们操心,越想越高兴。”

二人说着还笑起来。

孙桂芳则是和杨继西在这边院子逗弄葱头。

“为什么说挪用了钱啊?”

“娘会起疑心的,再说挪用了家用,她心里觉得安心,”杨继西就怕杨二奶奶他们觉得自己把他们当外人,又说起空间里放了什么东西。

“乌龟?那东西也可以吃吗?”

孙桂芳问。

“也不是吃,乌龟代表了长寿,越大的乌龟就会被人觉得越长寿。”

杨继西也就是随便放进去试试,倒也没主要想着它赚钱。

“那我倒是挺好奇一个月后能有多大,还有青鱼,真的有一百多斤的鱼吗?”

孙桂芳觉得难以相信。

“有的,梦里我见过的青鱼,有一百二十斤呢。”

那是福运侄女买回来的,也是杨继西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鱼。

“能好吃吗?会不会柴?”

“不知道,”杨继西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没吃过。”

福运侄女买回来后,很快就被刘香莲拿了一大部分回娘家送了,还有一点好肉,吃的也是杨继北他们,没有杨继西的份。

孙桂芳一眼就看出他在想梦里的手,于是一把拉住他的手,“走,看看我和娘给孩子做的小衣服,今儿刚做好一件,你看看。”

“好。”

杨继西果然转移了注意力,高高兴兴地跟着孙桂芳去看衣服了。

看了一会儿衣服,二人就去帮着做饭。

“不是让你歇会儿吗?”

杨二奶奶见他们进来,立马道。

“歇好了,来这边打打下手,说说话,也热闹。”

杨继西笑。

杨二爷爷闻言也笑,“那就在那坐着,说说话就是了。”

也没啥好帮忙的,于是夫妻二人便坐下了,听杨二奶奶说起村里的一些闲事儿。

“于大家的鸡差点又没了,不过这次人都没逮住,也不知道是不是河对面那孩子,这不,听狗蛋娘说,这两天于大家的一直在叫骂呢。”

“赵五娘又发疯了,非要去大儿子之前定下的那户人家里去接媳妇儿回来,和她家老大成家,赵五和他爹折腾了一上午才把人弄回家。”

最后说话的是杨二爷爷,他神情有些沉重道,“今儿我放牛的时候,遇见请陈大夫过来的承文,他爷爷生病了。”

也就是祖爷爷。

杨继西和孙桂芳一愣。

吃了午饭后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带了十斤大米去看祖爷爷。

“给祖爷爷熬粥喝。”

祖爷爷的曾孙杨承文打开一看,好家伙,这么好的大米!

他想要退回去,被杨继西挡住,“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杨承文也心疼自家老爷子,祖爷爷年纪大了,牙口也不好,家里的米自然没有杨继西他们送过来的好。

“谢谢。”

杨承文赶紧拿去灶房,让他媳妇儿熬粥。

祖爷爷虽然生病了,可还知道六呢,说话也很有条理。

杨继南夫妇上门看望时,杨继西他们还没走。

等从祖爷爷那出来后,杨二爷爷对杨继南夫妇道,“去家里坐坐吧。”

正好拿工钱。

杨继南和何明秀应着。

这边杨二奶奶正在逗弄葱头,见他们回来,后面还跟着杨继南夫妇,也不意外,“他祖爷爷怎么样了?”

“年纪大了,”杨二爷爷已经问过杨承文了,“也就是时候到不到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