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玉盘珍馐> 灌汤包(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灌汤包(一)(1 / 2)

何家。

猪皮冻趁夜做,冷却一夜滋味更好。大哥何嘉仁连夜采买做灌汤包的食材。用浓浓的老母鸡汤、虾皮、猪骨吊出来的高汤,制成的皮冻那叫一绝。

为了买上最新鲜的豚肉,四更(凌晨2点)何父与何嘉信便去屠场采买,依照何珍馐交代买了红白相间、肥润美丽的五花肉。

五花肉买回来后,何珍馐爬起来揉面、蒸包子。何家人都在给何珍馐打下手。做了半宿活也不见半点疲态,反倒越干越兴奋,想着能挣钱浑身的疲惫便消失了。

五更还未过(凌晨4点)何珍馐的第一笼灌汤包出炉了,

每只灌汤包大如成人的拳头,皮薄馅厚,肉馅汁是用浓浓的老母鸡并猪骨、虾皮吊出来的老汤制成,鲜得人头皮发麻。

小屋里充斥着大伙发出的呼哧呼哧的气声,每个人的灵魂都仿佛被灌汤包吸进去了,双眼一闪一闪地发亮,俱是在小心翼翼地细嘬汤汁。

这一刻他们甚至有种感觉,便是吃了这个包子上黄路也死而无憾了!

这会连何翁翁挑剔的舌头也不那么挑了,他年轻时走南闯北也未曾吃过此等包子!

何二叔喟叹:“要是能吃上这灌汤包,我日日不睡给二娘干活都使得!”

大娘子何美馔叹气,“若是日日吃二娘的包子,我怕是今后都难以嫁人了!”

竟然都上升到嫁人的层面上了,何珍馐听了一笑,不至于不至于。她调出界面看了一眼,人气栏没有预料中的增长。明白了,人气不会重复计数。

朝食结束后何珍馐、何远夫妻与何珍馐便推着小摊去东水门。

天色尚早,天色一片混沌。可是汴京城的早市已经如火如荼,沿街一片早已有许多人家摆摊。何珍馐仔细一看,果然有几家摊子摆上了春饼,用料大致无二,且都仿着她昨天那般边切边卖、借此招揽生意。

这种手段虽不入流,却也叫人拿他们没办法。

何父感叹道:“好在我们今天有灌汤包……”

否则今天怕是有得愁了。何父想起这些年做吃食的心酸史,心头微涩。京城居大不易,这次若不是祖宗保佑,何家焉能完好?

但今天有了灌汤包,一切都将不一样,何父对这灌汤包十分有信心!

“噔噔噔”急促的马蹄声划破城门,一队贵人的车马鱼贯入城,黎朝宵禁较为宽松,五更(早上4点)城门便开了。何珍馐望了一下天上一道弯弯的朔月,宋时每逢朔月文武百官便便要上一次早朝,凌晨五点开朝,想来黎朝也大约如此。

贵人的车队在朝食铺子前略微停留,小厮匆匆地滚下车来买朝食,此时恰好何家的灌汤包新鲜出炉,浓郁的香味把小厮勾了过来。

何珍馐一只包子卖十文钱,小厮扔下一把铜钱,拿了两个包子便匆匆离去。田秀珍追在马车后着急说:“大人,这汤包磕不得、碰不得,切记要轻拿轻放!”

何珍馐开始点钱,她以为会像上回贵人□□饼那样,会有银子打赏。没想到数了两回的确还是二十枚铜钱,一枚都没多,看来打赏不是常有的事。

一旁的何父听完女儿要价,咋舌地问,“十文会不会太贵?”

十文钱可以吃一碗面、还能加河鱼、甚至昂贵的羊肉当浇头。旁的大铺子卖肉包子才三四文,他原本是想着卖五文一只的。

何珍馐低声说:“爹爹,我们买了虾、猪骨、老母鸡,虾皮本就是贵物。人力也是贵的,我们全家人昨晚仅做了这点灌汤包……”

汴京深居内陆离海远,海货物价居高不下,做包子用的海虾干要两百文钱一斤。

何父凝噎,虾皮是贵,他看女儿磨的那点虾皮粉撑死了十文,他在心中快速盘算着:灌汤包皮特别薄所用面粉十斤,大头支出还是豚肉,三十斤豚肉合计300文,熬汤所用的虾皮猪骨老母鸡这些加起来不过五十文。

十只包子里只要卖出两只包子就回本了,这……还不贵呀,简直漫天要价了。

何珍馐发现何父不能理解这些,改而说:“我们要还100两银子呢……”

一百两银子果然是何父的死穴,一提欠债他就彻底安静下来。别说一个包子十文钱,能卖得出去,卖十两他都没意见。

何珍馐不再说话,汴京是黎朝的首都,经济状况与宋时无异。宋时汴京是世界经济最繁荣的城市,gdp全球最高,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因为食物价格便宜、亲民,服务周到,用食方便,许多百姓甚至不在家中置餐,三餐都在外面的饭馆食肆解决,反过来推动了饮食行业的繁荣。

宋朝是历史上饮食文化最繁荣的朝代。

黎朝多半也如此,何珍馐把摊子饮食定位在中端,汴京人消费得起、吃得开心,他们也能早点还清债务。只要手艺好,做饮食真的可以很挣钱。

六更后(早上七点)路上的行人渐多。何珍馐开始切时蔬做春饼,何父摊春饼皮。

一大早便有客人上门来买朝食,很多都是昨日的熟客,他们发现何记小摊今天居然还买了包子,大喜。一问价格,许多顾客便嫌贵。

“何小娘子,你这包子会不会太贵了些?人家铺子肉浆馒头也才三四文一只。”

何珍馐含笑着没有答话,顾客自讨无趣,买了春饼便离开了。

一笼灌汤包久久无人问津,直到昨日来□□饼的众举子来到何记小摊买朝食。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十文虽嫌贵,对条件阔绰的人家来说却算不得什么。对贵族来说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非百文钱一斤的羊肉还不吃。十文贵不贵是相对而言的。

“何娘子,你这包子倒是新鲜,是灌浆馒头吗?我记得东华门外有家唤‘刘辞仙点心’卖的就是这种灌浆馒头。”

举子看着灌汤包,心生喜爱。汤包做得甚为精巧,外观道道褶子形似菊花,提起来像灯笼,洁白如玉瓷,甚至美观。比刘辞仙家的好看多了,就是不知味道有没有它家好。

何珍馐笑而不语,作势直请举子试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