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末从辽东问鼎> 第一百五十四章 楯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四章 楯车(1 / 2)

刘戎站在坡顶看着战场半晌,却是一言不发,他的主力还在二十里外,但勇猛的川军和白杆兵已经覆灭了。

浙军的营地孤零零地立在南岸,在铺天盖地的建奴铁骑包围下,宛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

陈允豹和贺世贤的骑兵都已退回营内,营寨边缘的战车里火铳声大作,紧紧跟着砍杀溃兵的建奴先锋在营前倒下一片。

建奴虽然一时半会儿还攻陷不了浙军立下的车营,但陈策失去了派往浑河北岸的主力步兵,作战难度定然也会极度增大。

黄金祥也将视线从战场上收回,不解地向着刘戎问道:“大人,川浙兵相对于老奴来说,兵力本身就处于劣势,为何还要分立两岸?这不是白白分兵自弱吗?”

刘戎的大新营还没有战车这种高端的装备,即使是他的军官们,也对车营的布防一无所知。

刘戎对车营的战法也是不甚了解,他也记得后世史料上对此众说纷纭,有说川浙兵将领不和,因此分立两营的。有说陈策在麾下将领怂恿下,以为老奴站了沈阳还会和以往一样,将金银财宝、人畜劫掠一空,再回转老巢,打算渡过浑河击其惰归。但不料川军才过河,八旗军便呼啸杀来,两军挤在一起,浙军无从过河的。

刘戎对此也不清楚,不过他看了看浙军的营寨,想必还是出在车营身上。

明军的现在战车笨重难行,想要渡过浑河这等广阔的水面,不费一番周折绝难成行。当初白塔铺一战,贺世贤便在战后同麾下众将讨论过该如何解决战车快速渡过浑河的问题。

萨尔浒一战时,杜松的贪功冒进,车营也被远远丢在了后面,所以明军中伏以后,他只能仓促间搭起简易的防御工事,面对建奴的四面合围,最终寡不敌众战死。

而这一回,渡河的川军为后面的浙军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戚金也不负所托地建立起了以战车环绕的坚固营盘,效果如何,刘戎心里也十分期待。

毕竟这一回柳条寨之战大新营虽然大获全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刘戎也希望今后能够博采众长。

“陈帅同贺帅他们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将,他们如此安排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刘戎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之后,又看了看附近的地形地貌,然后吩咐黄金祥道:“派人回去催促行军,一个时辰之内,我大军务必在此处缓坡后集结!”

黄金祥答应一声,李子权又开口道:“大人,建奴已经过河,说不定就会派侦骑搜索附近,这里已经不再安全了,我们还是暂且先回去,到时候跟着大军再一起过来吧。”

刘戎摇摇头:“这一战九死一生,我必须抓住一切机会继续熟悉建奴的战法,你安排人在前面警戒即可,万一建奴真来了,你们挡不住,我再走。”

李子权躬身领命,刘戎重又面色凝重地将目光投向战场。

战场上,已经布置好车阵的浙兵正严阵以待建奴的冲击。努尔哈赤也深知兵贵神速,他立即指挥四个旗的兵力冲击车阵左翼。

戚继光的成名作是鸳鸯阵,但那是在沿海对抗倭寇的近战利器,并不适用于大兵团野战。

戚继光调任北方后,作战对象成了蒙古,车阵就是他为了抵御蒙古骑兵而开发,这是一套火器步兵对抗骑兵行之有效的战法。

战车并非戚继光首创,正统年间名将朱冕、郭登是首倡者,随后经过李侃,刘天和、曾铣、俞大猷等人的发展完善,到嘉靖中期明军中车营正式形成。

但戚继光是明军车营战法的集大成者并取得了辉煌战绩。

万历元年,蒙古骑兵入寇,当时在蓟州主持防务的正是戚继光,在他的应对下,蓟镇车营大显神威,连败蒙古军,连酋长董狐狸也被生擒。

万历三年,朵颜卫部蒙古再次入侵,戚继光率军出塞一百五十余里追击,再次生擒其首领长秃。

凭借连续的胜利,戚继光更有了底气,又组建了多个车营。在随后的万历三大征中,车营部队也作为主力出战,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上,都有亮眼的表现。

萨尔浒之战时,车营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原因主要是将领的不重视和队形的脱节,但这并不代表车营就无用,训练有素的车阵仍然是抵御骑兵冲击的利器,而直接传承戚家军传统的浙兵,在戚金的指挥下,仍然发挥它巨大的威力。

虽然川浙兵这回是轻装前进,携带的最大口径火炮不过是明军传统的佛郎机,这种炮不重,但射程也不远,有效杀伤在三百步左右。

刘戎临高眺望,发现浙兵的火力防线是以佛郎机炮的射程为半径,分为三层。三百步到二百步,佛郎机排炮轰击着建奴的进攻阵型;二百步到一百步范围,车阵内弓弩齐发,继续打击敌人;一百步以内,则是火铳、火箭、小口径虎蹲炮等其他名目繁多的火器开始交替射击。

其他各部明军的弓箭手也会相机对建奴骑兵进行射击。

虽然浙军的火力比起大新营更加富有层次,但努尔哈赤似乎并不害怕,因为自古就有“临阵不过三矢”的说法,只要建奴骑兵全速冲锋,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不过十息可至。

这个时间只够弓箭手射出三箭,骑兵的长枪就差不多要糊到脸上了。而火器装填速度更慢,效率还远不及弓箭,因此建奴的马上重步兵通常并不怵明军的火器。

再说,自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誓师征明以来,遇到的哪一部明军没有火器呢?

刘戎看见凶悍的建奴骑兵挨过浙军的三层火力打击,终于冲到了车阵跟前。正当他们以为这些明军远程射手会同往常一样,一旦被近身就能转身而逃的时候。

放完一枪的浙军火铳兵蹲下后,身后又露出一排火铳兵,朝着建奴当面又是一轮齐射。正打算破阵而入的八旗兵又是一轮人仰马翻。

带队的牛录额真有些懵,以往明军的火铳手都是站成一排,倾泻完火力后就是七手八脚装填弹药,这时候正是自己大杀四方的好机会,哪知道这伙狡诈的浙军会玩出两段射击的把戏。

可还没等他们想明白,第二排火铳手发射完毕后又立即蹲下,背后露出的不是空档,而是又一排火铳手。

“火器三叠阵。”缓坡上的刘戎由衷地赞叹一声,戚家军的这番操作,比起大新营的更为熟练,真不愧是青史留名的一代强军。

三叠阵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士兵站成三排,最前排火铳手负责射击,后面两人负责装填弹药,前面射完后面立马递上去一支,保证前排有持续火力输出;另一种则是各自装弹,三排交替射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