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夫君是国宝级科学家>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1 / 2)

着急也没用,卖包子的活计到底没落到李家。

顾筠从徐家挑了两个媳妇,跟着过来学包包子。

灌汤包跟普通包子不一样,首先模样精致小巧,再来皮薄褶多,毕竟面不像发面那般不好捏,一个包子最起码有十八道褶儿。

而且一个包子放多少馅儿也是有数的,不能一个多一个少。

来的是徐家大媳妇和二媳妇,烧火刷锅等粗活是徐大嫂儿子来的,也是狗蛋哥哥,名叫大牛,今年十三岁了,能做不少活,顶半个大人。

顾筠舍不得三个丫鬟干粗活,庄子上的男人都在盖房,光让两个嫂子她还不放心,再说马车那么大,装不下太多人。

两个嫂子去卖,头几回清韵帮着,后面就不用去了。

多个灌汤包生意,春玉三个得在家准备馅料。

庄子上的人没欠卖身契,防人之心不可无,得把方子攥在手里。

徐大嫂徐二嫂认认真真地学,都做惯了活,手不至于太笨,一回生二回熟,几次下来就有模有样了。

蒸好的包子还拿回去两屉,有二十个。

够全家人尝个鲜。

徐老太守得云开见月明,脸上笑出了好几道褶子,她先吃了一个包子,结果不知道咋吃,弄得哪儿都是汤,徐大嫂恍然想起,顾筠好像说这是灌汤包来着。

“娘,夫人说这是灌汤包,得先喝汤再吃馅儿。”

徐老太道:“这城里人还真吃个花儿。”

包子馅儿还不是猪肉,是鱼肉,从裴家端过来还有点凉了,但是一点都不腥。

是好吃。

徐老太把两个儿媳好好叮嘱了一遍,“去人家那做事手脚勤快点,干净点。”

“娘,我们知道了。”

徐老太满意地点点头,“东家可说了咋给工钱?”

这是她关心的事,咋算工钱呢,是按天给铜板,无论卖多少都是那么个数,还是分成……

甭管哪个,徐老太都知足。

徐大嫂道:“夫人说按利分成,给徐家二成利,半月一结。”

这话一出,徐家十口都惊呆了,那岂不是卖的越多赚的越多,那就相当于给自家做生意啊。

徐老太脸乐成了一朵花,这包子可不是面做的,那是金子做的,“那你俩更得好好干,大牛,你是男娃,要多帮你娘和二婶干活知道不,要有眼力价。”

徐老太还另外嘱咐了一句,“裴家让你俩过去是看重咱们家,可不能想有的没的,安守本分。还有,虫子还抓的抓,狗蛋,就别拿裴家的钱了。”

一文钱也是钱,眼皮子深点。

徐家堂屋亮堂堂的,庄子里传来几声犬吠,又等了一会儿庄头传来车轴声,是虎子和赵家两个嫂子回来了。

邻里邻外,谁家有点动静都知道,李家孩子成天上山挖野菜,徐家的孩子从早到晚抓虫子。

李婆子带着儿媳妇们准备晚饭,和赵家徐家不一样,李家顿顿有荤腥。

哪怕是油渣肉丁,那也比没有强。

但李婆子现在有种深深的恐慌感和无力感,这是从前没有的。

她有三个儿子三个孙子,一个小孙女,闺女早早就嫁人了,老头子有手艺,每月都能赚一两银子,儿子们也能吃苦耐劳。

庄子上三家,李家日子过得最好。

现在赵家出去卖东西,听说还是卖饺子,一个中午就能外卖,铜钱大把大把地赚,徐家也和东家走动,眼看两个媳妇过去,那是要学手艺的,闷声发大财,赵家徐家赚了多少肯定不会去外头碎嘴。

但是……

说不准哪天就把徐家比下去了呢。

李婆子去西厢房找老头子,看他还拿个榔头凿阿凿,气不打一处来,“你说说你,你去问问能死是咋地,你不去我可去了!”

李老头说:“你要去你就去。”

李婆子是乡下老太太,家里说一不二,但要在外头,那就蔫吧了,典型窝里横。

那裴家可是盛京来的,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李婆子心里就没底气。

李老头道:“唉,顺其自然吧,做这些也是给东家做又不是不给钱。你一个劲儿地争什么,该轮到了自然就轮到了。”

李婆子不想搭理他,可是让她去找她又不敢,就在心里憋着一口气。

不过,她盯着徐家,也不见徐家两个媳妇出门。

那就意味着生意还没做起来。

做生意总得准备几天,卖饺子还得打漏勺呢,买包子还缺东西。

顾筠打算按屉卖,一屉八个,二十文钱。

裴殊说还可以做点荷叶烧麦,正好池塘有荷叶,样式不至于太单调,烧麦就十文钱一屉。

商定好这些,还得采买猪皮,大棒骨,猪蹄,馅儿还能再改改,毕竟卖的不便宜,加点虾肉啥的,庄子池塘里也有。

除了这些就是蒸笼,得按照蒸小笼包的蒸笼打,还不能打太少,起码得二十个。

除了蒸笼,还有藤编席帘,跟笼底一样大。

得知李家有木工,顾筠就带着两条鱼一包点心过去了。

李婆子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夫人,木工活计老头子懂,他一看就知道能不能做了,我去叫她,你喝糖水!”

乡下没茶,平日谁来端杯水就行,也就是顾筠来冲糖水。

李家的三个媳妇年纪比顾筠大不少,都有些拘谨,几个孩子安静地待着娘身边,就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

不一会儿,李婆子就带着李老头进屋了,“你快瞅瞅,这个能做不。”

李老头看了眼图纸,这个简单,笼子外头是竹片,用火烤一下弯过来就成,笼子底是竹条编的,方便透气,一笼一笼摞着,口和底得连接地密不透风,从下头涌上来的蒸汽才不会漏出去。

至于藤编席帘更简单了,他家老婆子就会。

看了一会儿李老头就把其中关窍弄明白了,“这个能做,夫人要几个?”

顾筠道:“先做二十个,不够了我再来订。”

价钱顾筠没提前打听过,所以问了问李老头要多少钱合适。

李老头道:“一个给二十文就成,那个席帘不费事儿,一文钱一个。”

算一块四百二十文。

李婆子扯了扯老头子袖子,小声道:“夫人过来你给便宜点,可别多要。”

顾筠放了半两银子,“劳您快点做,多的钱买点肉补补。”

顾筠看李婆子盯着银子不动,目光还透着点不好意思,说道:“我们从盛京来,说起来也不太体面,盛京城肯定有不少风言风语,应该会吹到这里几句,初来乍到,还指望你们照顾。”

顾筠不好思意地笑了笑,“都是邻居,肯定能帮就帮,我们也见识过不少,知道谁好谁坏,肯定不会厚此薄彼,这个不用担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儿,顾筠可不想再生事端。

裴殊就是个傻的,这三家不是奴才,肯定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心性不坏,能笼络自然是笼络。

李婆子脸上火辣辣的,顾筠才多大,深宅大院里长大的姑娘,比她这个老婆子强。

“我们都懂得,夫人要是还做啥,尽管说。”

顾筠在这儿,她也不好意思提做转轮水车出去卖。

顾筠离开之后李老头回去做蒸笼,李婆子照顾几个媳妇编席帘,银子自然她收起来了,半两银子呢,夫人出手真大方。

等五月下旬,裴家的新房要盖好了,就差铺地板了,徐家两个媳妇也准备去城里卖包子了。

这回李婆子没说啥。

庄子的老少爷们都在,铺地板是李家的活,只有李家跟木头打交道,其他人都没这个本事。

对李老头来说铺木地板是头一回,木板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刷了一层清漆防治腐蚀犯潮。

下头是粘泥,左右前后都得用胶黏上,前后试了好几种,李老头才试出来。

地板铺上之后要晾个七八天才能进人,李老头做活仔细,边边角角都没有缝隙,墙面也用漆抹了,顶还吊了,窗户一打开,看着特别敞亮。

都不敢信这是他们盖出来的房子。

白氏跟自家老伴说,“等咱们家有钱了,也盖这样的房子。”

赵老汉道:“我看行,看这院墙,看这院子!”

裴殊挺满意的,等选个黄道吉日就可以搬进去了,对了,他差点忘了,新家木地板可不能这么进去,晚上得和顾筠说说新鞋的事儿。

裴殊冲赵老汉他们拱拱手,“有劳诸位,家里准备了好菜好饭,大家好好吃一顿!”

这话是顾筠嘱咐了,盖了有一个月的房子了,中午饭都是白氏忙活,最后一顿得裴家请。

顾筠又问了问木地板的事,她在侯府国公府住着的时候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板,不然让李家出去带工铺地板,家里也有个进项。

主意是裴殊想出来的,但是怎么铺,如何防蛀防虫都是李老头想的法子,若是能赚钱,李家六,裴家四。

裴殊不明白,为什么啥顾筠都能给做成生意,他当然没意见。

“阿筠,拖鞋得新做,这样地板就不会脏了,我晚上先给你做一双看看。”裴殊一笑,露出了八颗牙,亮闪闪的,他都等不及搬家了。

他和顾筠的屋特别敞亮,就是夏天热,肯定不能烧炕。

不过现在也不怕热了。

裴殊沉得住气,拉着顾筠的手回屋,今儿请客,等搬家还得请一回呢。

这顿是感谢庄子人帮忙,搬家的叫温锅饭,得把裴湘叫过来。

中午菜色不错。

冰糖肘子,红烧排骨,糖醋鲤鱼,清水攒肉丸子,还有麻酱拍黄瓜,凉拌猪耳朵,烧鸡,白灼虾。

凑足了八个菜。

吃饭的都是盖房子的帮工,十几个,自家的孩子是没带来的,不过吃完给一家盛了碗剩菜,让他们带回去吃。

就这菜色,自家过年都吃不到,他们不好带孩子来吃饭,但是能把剩菜带回去,也是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