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第29章 既见君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既见君子(2 / 2)

侍人捧着燕朝韦丞相的来信进来,顾烈扫一眼,扔一边,继续对着堪舆图琢

磨怎么解狄其野的围兵。

狄其野拿过来看,把喂无双都不吃的垃圾扔地上垫脚。

但其中确有字词引起了狄其野的注意,恰好时他近来一直想问顾烈的。

韦碧臣在信中骂楚王顾麟笙好大喜功,才惹来了风族对燕朝的觊觎。韦碧臣此人总爱对楚顾颠倒黑白,他写信的意图像是给他自己留个传记材料,狄其野并不取信他的话。

可楚王顾麟笙攻打风族一事,确实颇有疑点。

北燕编写的楚王列传,说楚王顾麟笙刚刚封王,就开始拥兵自重,抗旨不尊,推脱燕朝先帝要他抵御风族的命令,迟迟不肯出兵。先帝连发八道圣旨,怒斥顾麟笙有心谋反,才吓得顾麟笙出兵,将风族逐回了打云草原。

既然用了“回”字,说明风族原本是居住在打云草原的游牧民族。前文又用了“抵御”一词,说明是风族南侵。

然而,数十年前更早的记载,也就是燕朝开朝时期的地方志,其中记载的风族却并非是游牧民族。

地方志蜀川册中记载,传说风族祖先喜爱在天地间逐风流浪,随风迁徙,四处漂泊,不知不觉走遍了整个大陆,最终在一片美丽的湖泊中化身为龙。

故而风族以“风”为族名,图腾是一条御风而行的龙。风族追念祖先,选择拥有美丽湖泊的地方临水结成山寨,自古多聚居于蜀州。

按照地方志,风族不仅不是游牧民族,还是蜀州的原住民。

燕朝两本史料自相矛盾。

很有可能,是燕朝驱逐了原本在蜀州居住的风族,还抹黑为风族南侵,将不义之战正当化。

“主公,”狄其野试探着问,“你对当年楚王攻打风族之事,可有了解”

原来他抱着地方志和楚王列传是在看这个,顾烈联络起线索,若有所思道“我那时还未出世,所知甚少。所存记载也甚少。怎么,你对那场战役有心得”

狄其野摇头“只是有些许疑惑罢了。”

“什么疑惑”

狄其野再怎么肆意妄为,也晓得楚王顾麟笙是整个大楚的底线,然而此事的疑惑关乎他狄其野的原则,他开了头,就做不到闭口吞声。

他隔着惟妙惟肖的蜀州山川,看向对面执着竹笔的顾烈。

在狄其野的时代,幸存者自认进入了新纪元,将属于“原始人”的历史束之高阁,只有狄其野这种格格不入的返祖异类,才会对过往感兴趣,从成语中找寻失落时代的闪光。

顾烈是他从故纸堆中找到的理想。

史书评楚祖,明君也。知人善用,深谋远虑。无私无情,天生帝王材。

不仅是这寥寥一句史家评说,狄其野翻阅残缺的楚军战报,推测出了一段无懈可击的争霸雄途。

顾烈身负血仇,举兵反燕,是师出有名;顾烈受过良好教育,楚军从未有屠城记载,是治军有道;顾烈立楚后从未入侵他族,倾力治国,终成盛世,是治国有方。

而最后,顾烈竟没有让自己的子嗣继位,传位给了侄子。继位者是守成之君,不出众,但做到了继往开来。

一个近乎不真实的古代帝王。

哪个良将不想遇明主

然而史料毕竟残缺,对着文字,狄其野也无法确认顾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对顾烈当然是心存怀疑的,只是将顾烈当作一个理想象征,从不曾陷入什么狂热。

狄其野很清楚自己并不崇拜顾烈。

他天性骄傲,无法接受任何人凌驾于自己之上。他历经苦难,从不相信看似完美的表相。他总假设最坏的情境,以最坏的可能来猜度人心,这是狄其野的生存之道。

但或许,潜意识里,他一直想亲眼看看,看看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想到,顾烈是这样的人。

比记载中更不真实。

这是真实的吗狄其野的耳边仿佛又响起年轻士兵临死留下的绝望报告,那是他亲手铸成的悲剧,是他执行的军令,让那些年轻生命成为他人的踏脚石。

“主公。”

顾烈看向狄其野,只见此人忽然锋芒毕露,极认真地问“楚王顾麟笙当年驱逐风族,是对的吗”

“狄其野,你是在问你的主公,一个将军该不该听从王令吗”

顾烈如此冷静的反问,让狄其野意识到自己钻了牛角尖。

这是古代,帝王独尊的时代,他非要用自己的错误去联系顾麟笙的决定吗顾麟笙收到王令后的上折劝阻,是顾麟笙能做到的极限,已经做得很好,何况,楚顾为燕朝先帝的愤怒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尤其不该拿这样的问题去问楚顾九族唯一活下来的顾烈,是他错了。

狄其野为自己对古人的强求感到过意不去。

“狄其野,”顾烈不知狄其野在脑子里绕什么圈子,他手中的竹笔点着堪舆图内的青城山,一语道出症结,“你该问我,会不会像燕朝先帝那样,派你去驱逐风族。”

狄其野惊讶抬首,不可置信地看向顾烈,迟疑着开口“你、”

“我不会。”

顾烈将竹笔丢回筒中,冷静地看着眼前人。

片刻后,狄其野勾起唇角,缓缓落下左膝,微微垂首。

顾烈转身离去,风吹帘动,狄其野看见秋日斜阳下,顾烈挺拔的身姿在地上落下长长的影子。

既见君子。

狄其野在堪舆图上划出行军路线,将顾烈方才思索了半天的战术打了个落花流水,在空无一人的室内,笑出了声。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