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环大西洋> 第四百零六章 原始的炒作(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六章 原始的炒作(一)(1 / 2)

(求订阅!求票票!)

炒作是一门学问,恰好黎耀阳前世研究过,论起如何炒作,好莱坞绝对是发源地。

而这里面有个人不得不提,就是卡尔莱姆勒。

前面也介绍过,1915年之前,洛杉矶只是一片沙漠,但卡尔·莱姆勒和一小群志同道合的独立电影发行商认识到,洛杉矶广阔、廉价的空间和无与伦比的光线使其成为建造电影制片厂的理想之地。

它离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也有数千英里远。

到20世纪初,托马斯·爱迪生拥有1000多项专利,他在保护这些专利方面与在识别和利用天才方面一样娴熟。

他拥有许多对电影创作和展示至关重要的专利,比如早期的电影摄影机(称为动画片)和早期电影放映机。

但并非全部,他并没有买下剩余的专利来完成他的自大宾果卡,他与其他专利持有者组成了一个名为电影专利公司的团体。

如果你想制作或放映一部电影,你必须要通过他们。

卡尔·莱姆是一个真正的丑国梦成功的故事。

1884年,他从德国移民到丑国,并在芝加哥工作了20年。

然后一个雨夜,他回忆道,“我掉进了一家墙上有洞的五分钱电影院。”

这部电影让他发笑,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注意到这部电影也让剧场里的其他人发笑。

“我马上就知道我想进入电影行业。”

1906年,莱姆勒拼凑了他家人的积蓄,全部3000美元,全部投入到他所谓的“芝加哥最酷的剧院”中,这意味着1906年这里发展良好。

这家合资企业非常成功,莱姆勒买下了另一家剧院,然后又买下了第三家,然后决定自己制作电影。

就在那时,他与托马斯爱迪生擦肩而过。

为了拍电影,莱姆勒必须找到演员,但当时大多数知名演员都签在爱迪生的门罗公园。

他通过阻止演员成名来控制自己的演员,例如,完全浪费了弗洛伦斯·劳伦斯的名字,将她称为“传记女孩”——并坚持认为他的电影严格具有教育性和历史性。

为了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他将这些电影保持在20分钟以内。

莱姆尔根本不在乎这些,在偷走爱迪生的女主角后,莱姆尔从海外购买了电影库存和设备,坚决无视爱迪生提出的289起侵权诉讼,并准备发财。

为了让爱迪生的律师们远离爱迪生,莱姆勒和他的朋友们被称为“独立者”,前往西部,那里没有人能找到他们。

即使他们这样做了,当时的越野旅行也非常昂贵,爱迪生的名字在西海岸也没有那么重要。

1914年,莱姆勒以165000美元在圣费尔南多山谷购买了230英亩的土地,并开始建造环球影城。

第二年对莱姆勒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最终掌握了法律。

他和威廉·福克斯(后来创立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对爱迪生提起了反垄断诉讼,为电影的未来赢得了这场官司。

爱迪生确信观众会继续涌向他的电影,但他们却成群结队地支持独立党制作的更长、更具娱乐性的电影。

事态的发展使爱迪生大失所望,他甚至接受了莱姆勒最新的艺术工作室的邀请,在那里,这位发明家做了每个人在红地毯上都做的事情:微笑、迈步、重复。

正是有了卡尔莱姆勒等人,才有了炒作的意义,而明星们也才找到了归宿感。

现在的好莱坞属于明星制,也是好莱坞最重要的产物之一,主要指好莱坞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强调演员(明星)为生产核心进行电影制作的一种制度。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诞生于1885年,但直到20世纪第二个10年的到来,电影史才诞生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明星”,这是一位女演员,她出演了默片《驯悍记》。

电影公映后,影迷对于此人产生极大兴趣,纷纷向制片公司要求知道她的名字,最终制片公司为她取了一个艺名:弗罗伦萨劳伦斯。

从弗罗伦萨劳伦斯作为明星的出现到如今100多年的时间,明星这一职业身份从定位、形象塑造到社会影响力都出现了极大改变。

而在其中,报纸、电影、电视甚至是短视频等媒介作为明星与受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明星的社会角色以及银幕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形塑作用。

之前也提到过,弗洛伦斯劳伦斯成名的这一时期正好是丑国公关业开始繁荣的阶段。

1903年,“公关之父”艾维·李开始从事竞选助理工作,为雇主提供公关宣传服务。

不久“派克与李合伙公司”的机构,这是第一家真正向顾客提供专业服务并收取费用的公关顾问公司。

而明星作为电影公司用来赚钱的招牌,自然从一开始就与“公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10年的丑国公关界还没有踏上专业化、客观化的道路,丑国新闻界在这一时期受此影响,明星在诞生之初就深陷于谎言之中。

1910年,他们先在报纸上刊登了弗洛伦斯·劳伦斯遇刺身亡的消息,然后又刊登了广告予以辟谣,这件事情让弗洛伦斯·劳伦斯获得公众的注意。

通过“欺骗”公众,电影公司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而在之后,汲取第一个演员的经验,早期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很快又营销出了另一位女演员、女明星席达芭拉,她的名字是制片公司从词语“死亡阿拉伯”的反词中取得的。

此外,为了为她增加神秘感,制片公司宣称她来自撒哈拉。

实际上她来自俄亥俄州,真名也不叫席达芭拉。

制片公司这样做是想将她塑造为一个带有神秘气息的女演员,以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她本人饰演的角色也多以荡妇、鬼怪等角色。

芭拉的成名路线与19世纪后期的“公关大师”巴纳姆行事风格极为相似,巴纳姆为了营销马戏团,曾编造出在他的马戏团里有一位“160多岁的老太太,曾经做过华盛顿总统的奶妈”。

除了公关的影响,早期的明星之所以走如此路线,与当时丑国报业盛行的“煽情新闻”也有一定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