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大西洋在哪> 第三百零八章 回华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八章 回华埠(1 / 2)

(求订阅!求票票!)

“这个马尔科,他越界了!”佩洛普虽然艺术气息挺重的,但这代表他能任人欺辱。

马尔科这么做相当于在侵犯他的利益,能高兴才怪。

“大西洋城的传媒行业,是该好好整顿了。”

黎耀阳的‘挑拨离间’,让大西洋城的报业来了次血雨腥风。

首当其冲的就是问询报,谁让他们没把钱送对地方呢, 这就是代价。

一纸发单,让问询报在大西洋城的投资差点砸了水漂。

紧接着,佩洛普又随便找了个由头,把所有进入大西洋城的报刊全罚了一个遍,说白了就是告诉他们——该交保护费了,都认清楚谁是老大!

什么由头?虚假广告!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刚刚兴起,“做广告”一词目前还只是指广义上的信息发布,而后来变成单指付费的产品(或点子、人物)推销,通常都混杂了事实、虚构与令人眩晕的元素。

只要能够打动人心、卖出产品,广告变得无所不在,由一个巨大、规范、丑国主导的行业产出,几乎成了其他任何产业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专利药物这种幻想的产物曾被宣传能够治疗严重疾病,而在20世纪,广告使个人卫生之类的日常问题有了新的幻想潜台词。

1911年,宣传“伍德伯里洁面皂”的广告开始承诺用后可以获得“摸上去很舒服的皮肤”,它独特的卖点是g吸引,而不是洁净;

到了20年代,伍德伯里公司的广告就用上了果女晒日光浴的图片。

一旦广告成功地利用人们的幻想,让普通必需品看上去更加光鲜亮丽。

广告业便开始唤起人们新的,让你向往那些不知不觉间使你感觉更良好、更愉悦的产品,并把这些愿望变成急切的需求。

报纸和大多数杂志一直都出售广告位,但那些广告仅限于提供基本信息,版面小,字号小,并且也不是出版物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其中也有例外, 那就是一分钱报,这些报纸向来乐意把幻想当作新闻来发表。

但大多数的报章杂志还是努力区分事实与虚构,广告则尴尬地介于两者之间,因为广告带有夸张甚至幻想的成分。

丑国第一份新闻杂志《哈泼斯周刊》曾在1857年创刊时拒绝接受广告,后来开始每期出售半页广告位。

到19世纪70年代增加至3页——再后来,广告越多越好,在20世纪初达到了每期90多页广告。

从1900年到现在,丑国广告商的年支出相当于从现在的60亿美元增加到480亿美元。

20世纪20年代以前,娱乐和信息的供应商几乎从未免费提供过他们的产品,再便宜的小报也要收个几美分。

当无线电广播这种魔术般的新媒体出现时,因为没有办法让听众付费,所以它的丑国创始人需要一点时间来创造一种商业模式。

他们发明的运作模式就是医药展演:他们可以混合播出虚构娱乐类和偶尔的信息类(新闻)节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因为真正的生意,在于向那些混合播出虚构娱乐类和信息类节目的公司收取广告费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