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1 / 2)

从小镇到音乐厅车程仅二十多分钟,穆康刚开窍的脑袋瓜功率不足,什么都没琢磨出来。好在这场音乐会没有开场前的社交性应酬环节,穆康面无表情跟在蒂姆和欧根身后走进音乐厅,一路维持着低头看地的沉思者造型。

穆康的座位在贵宾席,同蒂姆和欧根的位子隔了好几排,三人进场后分头就坐。穆康左边的座位空着,右边是被他这番忧郁作曲家派头唬住的史蒂夫。

史蒂夫试探地问:“你好吗?康?”

穆康抬起头,态度不错地说:“你好史蒂夫。”

史蒂夫:“排《l'étranr》时都没见到你,evan说你有事要忙?”

“是的,很忙。”满脑子都是“怎么才能和阿衍成为partner”的穆康早就把在林衍处吃的瘪抛到了脑后,跟个音乐会萌新似的问,“evan呢?”

史蒂夫微怔:“在后台啊。”

穆康也愣住了,和史蒂夫面面相觑半晌,恢复了些许理智,笑着说:“你说得对。”

史蒂夫关心地问道:“你还好吗?康?”

穆康摆摆手:“没事,我就是……太激动了。”

“我明白。”史蒂夫理解地点头,“《l'étranr》真的很棒,非常感谢你,康。”

“没关系,我也很期待evan的诠释。”穆康说,“不好意思史蒂夫,能借你的节目单看看吗?”

穆康被自己和阿衍的可期未来弄得魂不守舍,进门时连印有作曲家本人长篇介绍、颇具纪念意义的节目单都忘拿了。

这场音乐会上半场首演两部原创作品,分别是《livgkeside》的作者克里斯蒂安·里奇的新作《rhapdytheounta》以及穆康的《l'étranr》;下半场的曲目则是德彪西的《夜曲》和《大海》。由于上半场要做现场录音,舞台四周布置了很多收音话筒。

史蒂夫介绍说:“录音应该是明年初发行,封面你有什么想法吗?”

穆康挑挑眉:封面?

他忽地心生一计,厚颜无耻地说:“用我和evan一起的照片。”

史蒂夫:“……”

作曲家克里斯蒂安·里奇正检完票准备进场,满心期待和史蒂夫口中“亲切友善”的新朋友见面,哪曾想到自己地位这般不堪,还未登场就被恋爱脑穆大才子彻底忽略了。

聪明绝顶如林衍都算不出穆康的戏,第一次见识到的史蒂夫更是没辙。他想提醒穆康“这场还要演克里斯的作品”,又被“维持体面”的社交精神缚住手脚,觉得直接点出来似乎有点唐突。

穆康浑然不觉,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史蒂夫干笑道:“哈哈……”

穆康:“需要我一会儿直接上去拍照吗?还是以后再拍?”

史蒂夫:“这个……”

穆康:“嗯?”

史蒂夫:“……”

他为难地看着穆康,在对方的目光逼视下如坐针毡,忽地瞟到穆康身后出现了一名救星。

史蒂夫以逃命的速度站了起来:“克里斯!这里!”

克里斯蒂安·里奇笑容满面地走了过来。他有一头亚麻色长发,在脑后绑了个整齐马尾,先同史蒂夫打了招呼,又兴致勃勃地对穆康说:“你一定是穆先生了!”

棋差一招。穆康遗憾地想:忘了还有这个人。

他站起来伸出手,礼貌地说:“你好里奇先生,很高兴见到你,叫我康吧。”

“叫我克里斯。”克里斯同穆康握手,活泼地说,“真高兴见到你,听史蒂夫提过好几次了!”

“我也对你慕名已久。”穆康真诚地说,“《livgkeside》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很期待你的新作。”

“谢谢。虽然没听过你的作品,但我相信史蒂夫和evan的选择。”克里斯说,“我也期待你今天一鸣惊人。”

史蒂夫趁机说:“克里斯,不如我们再给康介绍几位新朋友?”

穆康没再提封面的事,史蒂夫总算松了口气,暗道克里斯来得太是时候了。

这场演出由于要首演两部新作品,贵宾席里除了那些有庄园有游艇的赞助商,还多了一些专家与媒体。古典乐界的乐评人们向来吹毛求疵难以取悦,穆康对他们来说又是个不知深浅的新人,史蒂夫和克里斯合伙吹嘘了半天,那头的态度仍仅止步于礼貌,绝对算不上热情。

乐评人a一脸冷漠地说:“你好。”

乐评人b兴致缺缺地说:“你好。”

穆康事不关己地说:“你好。”

三方谈话走过一轮假惺惺的“你好”之后便暂停了,谁都没有开启新话题的意思。

克里斯:“……”

史蒂夫:“……”

被捧的人一点都不走心,克里斯只好接过话头,向乐评人介绍起了自己的新作。

穆康身在观众席心在舞台上,眼神游移地不停往台上看,明知道林衍这会儿不可能出现,仍像得了强迫症似的老想找上一找。

七点二十分,开场铃准时打响,音乐厅入口紧闭,人员进场结束。

台下灯光渐熄,众人结束交谈回到座位上坐好,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

乐团首席首先走出来,朝观众鞠躬后带领乐团对音。音乐会开场的流程按部就班,不疾不徐地来到指挥登台时刻。

全场鸦雀无声,人人屏息以待。

穆康积重难返的心悸病卷土重来,张牙舞爪得要人命。

他紧张到手脚发冷、呼吸困难,像个命不久矣的绝症患者,紧紧盯着身着燕尾服大步走到聚光灯下的林衍。

仿佛那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台上台下一如既往地响起无数尖叫声,克里斯小声惊呼道:“天哪,他没带谱子?”

两首从未面世、配器完整的管弦乐新作,加起来总长近四十分钟,林衍拿到谱子至今不超过两个月,却并未区别对待,依旧牢记下了每个音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穆康了然地想:他当然不需要谱子。

上百个湖边的寂静夜晚,穆康都参与其中。他或许在跑步、或许在看书、或许在写曲,而林衍则雷打不动,永远在钢琴前边弹琴边研究谱子。

林衍常常一动不动地看整晚,有时放音乐,有时只弹琴,有时和穆康说说话,有时不发一语。

台上的指挥家受尽万物宠爱,身姿笔挺、举止优雅、笑容温和;台下的指挥家活得简单枯燥,每天除了睡觉、运动和吃饭,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工作。

台下的指挥家,唯有穆康亲眼目睹。

爱情美轮美奂,明亮又滚烫,即便天纵英才如穆康,在它面前依旧卑微得毫无底气。

好久不见啊,阿衍,明明才过了几小时而已。

穆大才子惶惶情怯地想:你这么好,我真的……配得上你吗?

穆康这轮脱胎换骨似的精神挣扎林衍自然不知晓。他利落走上指挥台,背对观众,拿起孤零零躺在谱架上的指挥棒,环顾全团。

指挥棒在空气中轻巧跳跃,指挥家和演员们于三拍中完成呼吸同步。

第一首演出作品,《rhapdytheounta》。

作曲家克里斯蒂安·里奇热爱探讨音乐与自然的联系。《livgkeside》歌唱的是自然与情趣生活,《rhapdytheounta》则更进一步,希望借音乐表达自然与极端自我。全曲一开头是克里斯擅长的旋律写法,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极富民族性,音乐优美恬静,象征欧洲平原的壮阔瑰丽。

双簧管在主题的最后一小节不甘示弱地加入,戏剧性转折来得毫无征兆,乍然揉乱弦乐铺陈的美好氛围。与山下之人不同,登山者奔赴道路尽头,追求的是另一种风景、另一种心情。

这首狂想曲描述的是登顶之后的风景陡转,以及人类通过领悟自然获得的无限自由。林衍将一切狂想具现化展现给听众,音乐每营造出一种景象,紧随而来的下一乐句便对应出全然相反的强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