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雪视角> 第45章 蛋糕做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蛋糕做大(1 / 2)

上一章我们说到中小股东其实只关心公司赚不赚钱,不关心公司目前的业务未来究竟要如何发展。

这个观点其实有些偏颇了,特别针对中小股东,在上雪看来,别说中小股东了,就连一些大股东都不见得会关心公司的业务究竟应该如何做大。

比如美国教授退休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持有约1600家公司的股票,它的投资是全市场配置,要的就是个市场平均收益。

这种基金会作为大股东肯定不会像巴菲特那样用心去关注每个公司的业绩和治理结构,他们不仅不会为公司物色优秀的管理层,甚至连现有管理层的名字都不一定叫得全,因为基金会的持仓足够分散,所以他们对于单家公司的发展情况也就不太上心了。

在美国,此类机构非常多。

全球排名前25名的大公司中,股东基本都是相同的25家机构,而这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在国内其实也差不多。

行外人应该绝对想不到你们熟悉的腾讯、京东、携程、美团、滴滴、去哪儿、爱奇艺、智联招聘、蔚来汽车、Airbnb、Uber、美的、中通快递、百丽国际、普洛斯(GLP)、蓝月亮、孩子王、江小白、良品铺子、公牛、百济神州、药明康德和甘李药业等等,幕后的股东全都有一家公司的身影:高瓴资本。

当然,高瓴资本对于一些头部公司的帮助肯定是非常大的,没有高瓴,上雪很难想象京东和美团能入住微信九宫格,但是上面那些企业其实只不过是高瓴投资的成功案例而已,没成功的就太多了,这就是风险投资的本质。

上雪在《经城之雁子谷》说过,我们对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应该怎么理解。

风险,意味着我们大部分的投资都会失败。

高瓴投了100家公司,只要有四五家公司跑出来,就可以弥补另外九十多家公司的亏损,故高瓴无论精力多充沛,也不可能做到像巴菲特那样守着几家公司重仓然后慢慢去干预人家的公司治理,全程尽心尽力地扶持。

大型风险投资机构会对手头上的重点项目大力扶持,但对其他因为分散风险需要而试投的项目能够全程陪跑不中途下车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我们作为公司股东,最靠谱的方式还是找个优秀的管理层经营公司,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其他股东身上,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且有心力的人全身心去替我们做。

不过如果公司有个实力强大的股东,那肯定能为我们公司的运作保驾护航。

我们再拿高瓴举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