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6 章(1 / 2)

人都有爱看热闹的天性, 刚刚才散开没多久的人群因为这里的小风波又迅速地凑了过来,虽然没想掺和,可这能前排围观的机会那绝对不能错过。

引发争论的原因简单, 哪怕是刚刚凑过来的人也心知肚明,她们互相交换了几个眼神, 看着何婶子和吴凤英表情都有些微妙。

吴凤英卷起袖子气势汹汹,一副非要说个分明的模样,再加上她身边宁奶奶同样一脸坚持的模样, 要何婶子那颗心陡然开始动摇。

熟悉何婶子的人就知道,她其实是最外强中干的人,看着有几分泼辣,可实际上只要你比她更强势几分,她便会立刻势弱。

就比如现在,她看吴凤英这么信誓旦旦的模样, 便已经开始不断的自我怀疑。

难道她误会吴凤英了?可分明她那次还在做月子的时候,听见了窗外有人说她生不出儿子, 还说那话是宁奶奶和宁妈妈在家里说的。

“我……”尤其是看到人围了过来,何婶子就更有些吞吞吐吐了, 她紧握拳头这才鼓起勇气, “你难道不是这么想的吗?生不出儿子的话……”

“那又怎么样?”吴凤英呛了回去, “妇女能顶半边天没听过啊?我也没见生个带把的给你奖钱啊。”

“你这想法就不可取, 要是人人抱着你的想法, 那都不如回旧社会去!”

“什么叫生不出儿子?那生不出女儿要不要被说两句?咋滴, 你见谁家生不出儿子就家破人亡了?我看好些人家儿子好几个也过得很不如意呢!”她说得坚定, “再说我们家阿星,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们,是人家肖同志看出了我们家阿星是聪明孩子, 说是要我们早些送孩子去上学,别耽搁了,这才定的去读书,怎么到你们这就成了谁陪谁了?”

她这话说得很有底气,事实上她那天也从肖建国的语气中看出来了,阿星的表现是要比阿中更好一些的。

吴凤英懒得继续说,最近可有太多事情耽误了上工,她还想好好赚工分呢!

她话才说完,后面就传来一阵叫好,还有人胆大,直接鼓了鼓掌。

大河村当地的农业发展程度一般,而且当地不少村民都是外迁过来,村里重男轻女的想法其实比不少地方轻上许多,虽然这轻是相对而言,但大家其实早就对村里一些过头的行为颇有微词。

就比如说何婶子,她这自打嫁进来之后,肚子基本上就没休息过,一胎接着一胎,而且除了第一胎之外,那是照常干活,甚至还喝起了什么何奶奶去求的香灰符水,生下来的孩子那也在家里饱受蹉跎。

村里人都怀疑这要是旧社会,他们家都能干出直接把孩子卖了的事情,大家心里愤愤,想帮忙出头,却不想何婶子自怨自艾,一副自己有罪活该如此的模样,她这副样子,外人只能沉默。

所以这下不仅是觉得吴凤英说得很有道理,那也是想趁机提醒一下何婶子。

“是啊,这儿子女儿也没差多少,有时候不也是看缘分的?咱们村那翠花奶奶大家都知道的,生了个儿子靠不住,不也得一个人过日子?”

“不是说儿子不好,但也不是没儿子不行,你看又不是家家户户有儿子,你且看现在,过得好坏那也和这没半点关系呀。”

“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要是当娘的都嫌弃不心疼,你说这孩子过得得有多可怜?哪至于这样呢?”

众人一声接一声的劝导,可也只能点到为止,而后便簇拥到了吴凤英的身边。

刚刚他们可听到吴凤英说了,那位城里来的肖同志说了知星聪明!

这可又是条新闻。

“凤英,你刚说那肖同志怎么说来着?”

吴凤英瞥了眼围过来的人,在得到宁奶奶的同意后,便也直接开口。

她原先是不想出这风头给孩子们压力的,可既然今天正撞到村里有人乱说些话,她就忍不住了。

而且以吴凤英多年来对人心理的了解,她可以直接断定,如果今天她不澄清清楚,准保有人觉得说女儿和儿子能上学,是他们在后头送礼做手脚,虽然他们清清白白,可这人言确实可畏。

吴凤英太知道怎么说话才能让人信服,又难以忘怀了。

她捂着嘴轻笑,装作很不好意思:“其实吧,我之前也是不想说的,你说这毕竟孩子们还没入学,这要是提前说了,像是我多忍不住一样。”

是的,真正要人酸柠檬,要人记住她话的关键,那就是要够“装”,看似谦虚实则炫耀,这样听到的人哪怕不感兴趣,都会想回家吐槽两句,要不这澄清哪有力度?

“那肖同志你们不知道吧?他可不只是机械厂的总工,人家那可是有大学问的人,他的朋友都是什么教授,他那外孙都顶聪明,那天他来,本来是想感谢,谁知道居然意外发现了知星和知中特别聪明。”

“哎,你说这也真奇怪,我们平时也没觉得这两孩子多机灵,不过肖同志说话权威,他说了我们肯定相信的。”吴凤英的轻笑间有种让□□头蠢蠢欲动的力量,“具体的我也忘了,就是说这样的孩子,有时候一个市里都出不来一个,我们家就有两个,说是什么好好培养好好学习,有七八成的概率很会读书。”

宁奶奶心里好笑,她可太喜欢她这亲自选中的儿媳了,这也要她对二儿子的婚事更不着急起来,比起赶紧找一个,找个合适的更重要。

宁奶奶:“凤英,你也别这么说,人家肖同志不是说这也得看以后培养吗?阿星和阿中也就是现在比其他小孩要聪明些,平时什么课文听两遍就会背,现在都认得几百个字了,比有的大人还多,但是这也不一定,没准其他孩子也是这样的。”

“肖同志说他有个朋友就是做这方面工作的,特别热情,帮忙把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学校老师说了,结果人家一听,就特别感兴趣,你说我们在村里有时候也没见识,哪知道人家学校看孩子出息这错过了报名时间都愿意让孩子去试试呢!这也是他们爷爷在天上保佑,我昨天都多拜了两下,毕竟家里接下来要他保佑的事情还多着呢!”

吴凤英很喜欢和宁奶奶打配合,她故作忧愁状:“不过就是两孩子太小了,我们本来也是想多等一两年,可肖同志非不让,还好这不是正好振涛也去吃商品粮,家里咬咬牙买了辆自行车,以后就能接送孩子上下学了,我们就怕他们到时候跟不上呢!”

“……诶,大队长在看了,我看我们还是快些上工,否则肯定要被说了。”

这句话一说,众人便也递上两句夸奖的话,立刻散开去干活了,好几个人都憋着想要翻个白眼了。

行,他们都知道了,宁知星和宁知中聪明,聪明到人家肖同志求着帮忙,学校都愿意破格录取……越想越生气,他们恨不得现在立刻就下工,好让他们回家吐槽一般。

对了,他们还要揪着自家孩子的耳朵,要他们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这平时天天一起玩,怎么就差这么多呢?

不行,可不能输,就是孩子不聪明,也得要他们多读书,否则看吴凤英和宁奶奶那憋狠了憋不住的架势,以后可不知道要听多少炫耀。

他们暗暗提醒自己,还得记住偷师,虽然刚刚酸是酸了,可宁家能出这么两个厉害孩子,那这不也说明宁家的人会教人吗?

宁奶奶和吴凤英也同样离开,只留下依旧呆立着的何婶子。

她魂不守舍的开始上工,心里很是迷糊。

吴凤英和宁奶奶态度都很坚定,而且她们把关于上学的事情也解释得足够清楚。

何婶子又联想起平时和吴凤英的沟通,她对宁知星的夸赞那是溢于言表的,而且平日里偶尔相交,也从未听说吴凤英爱说人闲话的事情。

这样的她们真的会说那天她听到的那些话吗?

一颗怀疑的种子深深地种进了心里。

……

今夜的宁家格外热闹。

宁知星和宁知中明天就要到学校报道,大家免不了跟着紧张焦急起来。

吃完饭后,是照例的宁知星讨教时间,宁奶奶是催命般地把宁振涛催回了房间,要他带着小侄子和小侄女读书,自己则守在门外,想要把这世上一切可能存在的噪音都给灭了。

宁振伟心里着急担心,又怕做木工活吵,便在家里来回踱步,平日里很受母亲和妻子敬重的他,今天头一回被赶出了家——她们的理由是他这么来回走路实在看着心烦,要他到外头走去。

吴凤英和宁奶奶婆媳俩坐在一起动着针线,可这半天就是一点花样做不出来,她们手头各自拿着给两个孩子准备的名头的衣服,正打算缝个内兜,然后在兜里死死缝进去一张纸条。

这方法是当年宁振涛爱用的,他这不擅长读书,却很擅长投机取巧和各式迷信,他每次考前,都会央着宁奶奶帮他在衣服内部缝点字——当然是得缝在内兜再封上,要不这就是作弊了,还真别说,他这些年每个考试,都能稳稳擦线通过。

纸条是宁振涛亲自写的:“门门满分,考的全会”,一人一张,不偏不倚。

她们其实心里对这方法能不能管用也犯嘀咕,但这不是她们帮不上什么忙吗?就能做一些是一些了。

“阿星,阿中,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宁振涛不是厉害的老师,他只得这么求助地看向小侄女。

这比起他办入职压力可都要大得多!

“没了,谢谢小叔。”

宁知星本来今晚就不打算再学什么新东西,毕竟哥哥这小弹簧拉得多了,也得放松一下,只是看宁奶奶那焦虑的样子,她才拉着哥哥假装问问题进来。

宁振涛抓了抓头:“你们看书,我在旁边写东西,你们看到有什么问题,就立刻问我。”

他手上的这本本子是畜牧站领来的,养猪场还没完全装修好,市里的通知是让他先在县畜牧站上班,而在县畜牧站里他负责的工作,其实也就是目前在村里的这些猪,毕竟现在这些猪可是县里的宝贝。

所以目前除了经常要去县城开会接受新的技术指导外,宁振涛干的活和从前没有太大区别,不过现在拿的是商品粮,算下来比工分要赚不少。

之前宁振强要他去打听的问题,他已经都问好了,也看到了自己的调令和介绍信,之后他和廖旭东都会是养猪场的副场长,正场长是从外地借调来的,三年内就到了退休的时候,至于他退休后养猪场要怎么安排,就得看工作进行情况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