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穿越六十年代悠哉生活> 第4章 第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第三章(2 / 2)

“西西,这……”

韩晓熙心里暗叹了口气,上前拉着王婶子的手说道:“婶子,我姐今天心情不好,说话有点儿冲,请您看在她年纪小的份儿上,别跟她计较。您放心,您刚刚说的话也没什么别的意思,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领导问起来,大家也会给您作证的。大家说是不是?”

“是,是,刚刚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的,王大姐你别害怕。”王婶子对门儿的徐婶子连忙走过来拉着她的手安慰道。其他看热闹的人也都扬声纷纷附和。

“对啊,对啊,小孩子懂什么?就是耍耍小脾气,还能真去告你啊!”

还有不少人在私下里小声谈论着韩家的这两姐妹,大家都觉得韩家的大闺女比不上小闺女大气漂亮,又高傲又冷淡地不受人待见。

韩晓熙可管不了人家的嘴巴里面说什么,她好不容易安抚好被惊吓过度的王婶子,一看时间紧迫,就赶忙匆匆洗漱好回到家里。

刚走到门口,就看见韩晓楠背着书包倚在门框上阴测测地盯着她看,语带嘲讽地说道:“韩晓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能?压着自己姐姐出风头,受人称赞,是不是觉得整个老韩家最出息的孩子就是你!”

韩晓熙:“……”

真是不懂事的熊孩子!他就不想想今天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人家背地里会怎么说韩家的做派。做官要首先注重官声,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他们做子女的不能为家里分担生活的重担,但最起码不能拖父母的后腿。

韩晓熙越过他把盆子放好,然后正面看着他的眼睛说道:“二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很行,也不觉得自己出息。但我懂得一个道理,我们都是姓韩的,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站在公平的角度上来讲,如果今天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又会怎么处理?二哥,有时候纵容并不是疼爱的表现,真心维护一个人,应该是希望她变得更好。”

韩晓熙并没有跟他解释什么,或者讲什么大道理。因为他对她抱有成见,所以说得越多,他反而会觉得她是巧言令色,更加反感。再加上她前世读书不多,太富含哲理的话她也是说不出的。所以就只是点到为止,希望他能够稍微思考一下她的话,别再像喷火的牛犊子一样,到处怼人。

韩晓冬从未像今天这样直视自己的这个小妹,他知道她很好看,像个精致的洋娃娃一般白皙漂亮,招人喜欢,但他就是讨厌她。他不记得自己对她的厌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是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里知道,爸爸妈妈就是为了这个病弱的孩子,才把自己兄妹三人留在了条件艰苦的农村。

父母总是说,她是早产儿,所以做哥哥姐姐们的要保护她呵护她,可越是这样,他心里就越不平衡。为什么同是父母的孩子,他们就要为她做出牺牲?难道就因为她从生下来身体就不好?她身体孱弱又不是他们造成的,凭什么就要他们来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想到这里,韩晓楠撇过头去避开了韩晓熙的视线,凉凉地说道: “你不用跟我扯什么大道理,我告诉你韩晓熙,我们现在不喜欢你,以后也不会喜欢你,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你以后老实点儿,不要再去招惹晓冬,不然的话,就算爸妈护着你,我也会让你好看。”

他把话说完,就故作潇洒地转身走了,留下韩晓熙一个人无语望天。到底是谁在招惹谁?睁着眼睛说瞎话!要说人的固执和偏见真是可怕,想要扭转过来恐怕也是极为不容易。不过她其实也不想去尝试修复和他们的关系,只要能保持和平共处的状态她就已经满足了。

韩晓楠走了以后,家里就剩下韩晓熙一个人,她看了一眼柜子上摆的大钟,又看了对面一眼。吴雪芬才刚开始洗漱,没有十分八分钟的出不了门,所以她干脆关上大门进空间吃个早饭顺便消遣一会儿时间。

现在正是一九六三年的春天,□□刚刚过去不久,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还仍然有些紧张。

拖母亲的福,家里几个孩子的户口都能跟着她落在城镇,好歹也能拿到为数不多的城市供应。

其实韩家的情况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一家七口人,三个工人,一名教师。其中韩大山的粮食供应最充足,矿厂属于最高定额,一个月基本口粮加工种粮可以拿到57斤。除此之外,他现在拿的是五级工资,一个月还能领到63元工资。

王桂兰是大师傅,一个月工资35元,30斤粮食供应。而且她在食堂工作,偶尔还能往家里带一些好东西,这是别人有钱都买不来的。

大哥,大嫂两个人差不多,都是刚参加工作,拿的是最低工资,只有二十几块钱,粮食供应也是最低的定量27斤。二哥读高中,拿的供应反而比大哥大嫂高些,足足有33斤,只不过没有钱拿。至于大姐和她最少,现在拿的都还是初中生的粮食供应,一个月只有区区的15斤,平均到每一天只有半斤,那真是拿来塞牙缝都不够。

别看在现代,一天吃半斤粮食都算不少,如果减肥的话,可能连二两都吃不上。那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营养跟的上,肚子里不缺油水。可在过去,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每天都得需要至少六两粮食,成人女子也最少需要1斤,更别说是天天做重体力劳动的韩大山。他的粮食供应自己吃掉都富裕不了多少。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家里几个孩子都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再加上老家那边时不时的还需要接济一些,所以,即便是韩家的条件不错,可粮食却仍是十分紧张。王桂兰夫妇大都是会把细粮供应的部分兑换成粗粮,也好尽量能让几个孩子吃饱。

尽管韩晓熙前世生长在农村,但那时即便是条件再艰苦,家家户户都能吃的上肉。这三、五合面馒头,玉米面饼子她还真吃不习惯,所以也只能背地里给自己开小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