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历史盘点,从十大女性政治家开始> 9. 9 【西汉,吕雉(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 9 【西汉,吕雉(完)】(2 / 2)

在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四双清澈大眼注视下,抱着女儿的李世民不禁陷入沉默。

李二陛下的内心很想说,他不是他没有,别的发生的没发生的他都不否认了,但他真不信自己能干这事。

而比此刻沉默的李世民更加沉默的,是这一段文字中的另一位主人公。

坐在树下石桌上的魏征心中忍不住的思索一个认真的问题。

关于陛下在他死后,把自己的墓碑给推了这件事,下次上朝,他是参还是不参呢?

大唐的大家彼此心中各有各的复杂,好在天声对她口中的“明君模板”的私德黑历史公开处刑也是到了头。

终于要把话题重新归回到吕后身上,【举了这好几个例子,我其实想表达的也就是请不要从男权社会角度一味的污名化吕后,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所谓的争宠,而是争权,她是少有的在封建男权社会走到台前的女主,是拥有独属她自己的本纪的无冕帝王。】

【当然,如果你要问我她是不是一个好人,那我肯定也是不能持肯定意见。可她是古代的统治者,掌权人,政治家,评论一个封建帝王的好与坏什么时候的标准是由这个人是不是好人来决定的了?难道不是该看功过吗?】

【纵观吕后的执政生涯,抛开她居于弱势的女性身份来看,她的政绩放在古代那些优秀帝王之中也是不逊色的,而要是用女性的身份来看,讲道理,在女人不能出头的那个年代,她这份杰出,真的只会显得她更无与伦比的强大。】

【而从我个人角度,这句是说我纯个人观点哈,如果非要说吕后这辈子有什么过错的话,那我打心里觉得是她没有称帝,没有当皇帝真的限制了她。】

【就因为她没称帝,某些人天天把雉姐扔宫斗大坑去,简直就是有八百种方式去论证她是一个妒妇,但是再看看后来换成皇帝赛道的阿武呢?因为阿武称帝了,所以后世一般骂她都是掐治国和杀女这两件事,但王皇后的事情就很少被提,对比雉姐就真的差的蛮多的。我在查资料的时候也是有在想,如果雉姐当初称了帝,那现在对她的大众评价又会是什么样?】

【不过雉姐最终没能称帝这件事,也是历史局限性了。毕竟她那个时期皇帝出现都没多少年,她更是第一位皇后,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能有自己的本纪已经是非常非常强大了。】

历史的……局限性么?

吕雉心中品味着这几个字。

觉得很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在心中暗暗记下。

至于天声所说的觉得遗憾……在她这里,这个遗憾是不会继续发生了。

【再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关于雉姐后世名声这么差,其实也是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她没有后代,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说法就是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有一部分要看家族后人,毕竟后人肯定是要为自家先祖说话的嘛。】

【但可惜伴随着吕后死而吕家族灭,汉朝后来的皇帝也没有她的血脉。】

听到这句,刘邦的眉心顿时一跳。

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不好的预感。

那疯婆子别是听了这句直接要在长乐宫里搞屠杀吧?

他就那么几个儿子,可经不住她屠的啊。

下一刻天声话音重新一转,【但是说到这儿我就又想吐槽了,吕太后本纪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写的,在她后人都死绝了的前提下,人家西汉时期的皇帝臣子都认了她作为实际帝王的存在,现代把雉姐往宫斗大坑推的某些人……能不能别比古人还封建啊?古人裹小脚你裹小脑对吗?】

“听听,天声对‘缠足’可是一点都不赞同。”才刚到朱家父子这边的马皇后一听这句,顿时就对之前就想下令让全国女子都缠足的朱元璋道。

朱元璋自然也听得出天声说到裹脚这句时语气满满的不屑,但他毕竟是个固执的人。

所以反驳道:“女子裹脚,在家里相夫教子有什么不好?以前宋朝时那些个文人不也都酷爱乐于女子裹脚吗?”

朱元璋发起脾气来,别人不敢撞枪口,但马皇后不一样,她可不惯着他的臭脾气。

于是她直接就喊了一声朱元璋从前的名字,“朱重八!你摸摸你的良心跟我说裹脚好!”

听到这一声熟悉的三个字,旁边的朱标默默后退了一步。

马皇后则是看着朱元璋,翻起老黄历,“要是以前我也裹了小脚,当年我能给你送饼吃?我能背着你逃跑?现在你当皇帝了,看不上我这一双大脚嫌丑了是不是?”

“不是——”朱元璋轻咳一声,眼角余光看到旁边缩小自己存在感的朱标,软了软声,“你别这么大声,标儿还在这呢。”

说着,他连忙给儿子打眼色。

朱标只是眼观鼻鼻观心,全当什么都看不到。

爹娘吵架,依据他的经验,就是站娘这边,要不然事后反得被爹教训一顿。

所以他还是别掺和了。

正巧就在这个马皇后已经要上手之际,天声的话音也再次继续了,【雉姐的part临近结尾,就再来说一个彩蛋吧,雉姐执政后期——也就是刘盈死后,她是称朕的。她也是在有大一统王朝之后,历史上第一个称“朕”的女性。】

【嗯……真的把我这句给当成彩蛋的都去面壁一下啦,就知道你们没几个人会正经听我前面说的临朝称制的概念。】

但头顶的天声虽然听内容是隐隐抱怨什么,可听语气却是很轻快,【而除了称朕这一点呢,在她临朝称制之后,虽然刘盈还有太子继承皇位,不过从那一年开始的年份是以高后著称的,高后元年、高后二年这样……】

【所以后世把她和阿武给并称为“吕武”是真的……有原因的。】

【话说到这里,想说的我大概也都说完了,最后就放一段史记描述的吕后执政评价的原文吧: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7)

【翻译过来也就是: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吕雉抬头,轻指上方天幕,唤了一声身边的人字,道:“子房,你看。”

被后世称作“谋圣”的留侯自然知道她让自己看的是什么。

那是属于她的民心所向。

于是张良低下头,深深地作了个揖,道:“天命,在您。”

就如同天声所言的史书上记载高祖对戚夫人说的那句“吕后真而主矣”一样。

从此以后,吕雉真的是这天下的主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就到这里了。

这几天一直没更新,应该有读者也感受到了,这章之后,这本不会再更新了。

简单的说一下做出这个打算的心路历程吧,算是对我自己的一个交代,起因是前两天上一章更新后基友给我发了一个文下的评论,一开始被晋江给删了后来又发了一次,不过再被没被晋江删我不太清楚,挠头。那条评论大致就是说二凤性格很好但是被揪着玄武门的事情说他心很残忍,还被造谣说挖魏征坟鞭尸,以及说朱棣十族的事没定论,英主都会被黑,只是女性情况会更严重,这条评论我就……看的心挺堵的,抛开其他因素来讲,杀兄杀弟就是很残忍这个需要有争议吗?但要是说政治角度什么的吧……那就还是得回来到我的举例里,二凤这么多年一直都不缺给他代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能理解他的人吧?甚至也有不少只知道他是明君不知道他黑历史的吧?但是吕雉呢?有几个不是就单纯逮着戚夫人那件事骂她恶毒?还有说他挖魏征坟鞭尸这个,他确实没这么干,但是魏征的碑真的被他推了,后来又给立回去了这是真的吧?我其实一直都挺喜欢二凤的,这一点在我旧文里面也能表现的出来,毕竟搞史的有几个不喜欢?而且我不理解的是,对待自己的敌人心狠什么的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难道是什么很恶劣的评价吗?更别说女性被抹黑的程度根本不是男人能比拟的……所以这个评论是真的让我哽的难受,如果是在别的地方看到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了,但偏偏是出现在我自己的评论区里,这本文本来就是那种在提性别苛责的问题,吕雉因为是女性自古一直饱受骂名,结果评论区出现这么一个……抱歉但是我真的有点心态崩,双标很正常,真的很正常,我自己都是双标,和基友谈二凤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快快乐的说开国帝王李二凤,然后礼貌的对老父亲李渊说dbq,下次还玩这个梗,但现在这个情景环境里这样……我受不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能t到我破防痛苦的这个点,不过其他人g不t到都无所谓,我自己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行了

还有朱棣十族那个,十族的事确实没被盖棺定论,但也真的没怎么冤枉他,方孝孺一家子死绝了,亲友也被牵连不少。《明史》里面的记载:1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其门下士有以身殉者,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宁海人。2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

十族的说法也是明代一个大臣说的,所以不必跟我较劲。

更别说除了方孝孺之外,齐泰黄子澄也都是差不多的下场,还是《明史》: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众

而且我开篇的时候其实就强调过不考据,有些典故出处什么的我也不可能完全兼顾时间线的问题,就想写个轻松的快乐爽文,开开心心的写,有些东西刨根问底弄的太细真的没法写,后来在作话贴史料也还是上面说的那个原因,女性真的很难,在她们的事迹上我想叨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尽可能的把史料带上,不管是知名度高被污名化很多的还是冷门的一般很少被知道事迹的,一溜的把直观史料摊开,摆出来,应该是最好最妥帖的方式(更别说我这个选材切入点如果不上史料的话……我其实有点不敢想象评论区会变成啥样orz)。

再说点题外话,开这本的时候我其实还想过挺多可能导致我弃坑跑路的原因,比如要查的资料太多查的太痛苦,再比如数据冷啊收益不好啊之类的,虽然直播题材最近蛮火的,我开文的时候肯定也知道这个,不过第一个盘点我要写的人物大多数还蛮冷门的,又人物前后时间跨度很大,从两汉到晋到北魏到南北朝至隋到辽,然后才能是大众熟悉的唐宋明,四舍五入覆盖了全地图了,但我真的万万没想到查资料没打倒我,数据也不错,这本文的数据正经挺好的,收藏每天涨幅有几百,我断更之前的点击首末更是能接近达到1:1,是我写过的文最好的一本,如果入v的话v后收益应该也挺好看的(根据断更前的涨幅情况看,我不断更写下去到上夹子的时候应该可以到万收,就算最低也能到8k这个数),按理说我和啥过不去都不该和钱过不去,不过人嘛,就是会受感情驱使做一些事,要说强行往下写我肯定也能写,但这事要是压在心里我估计越来越不舒服,就很eo,而且这本按照预计的会很长,第一个小副本就四五万,就算后面没那么长,写完第一个盘点至少也得三四十万,后面还有好几个盘点,字数起码得爆到百了,更新量按照日万来那也是得写三个月起步,所以我思考了一下,还是干脆就不入v了吧,不继续折磨自己情绪和精神状态了,放过自己挺好的,毕竟也不是在等着靠着本文吃饭养自己呢,而且写这本的时候我作息很乱,开文之后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熬夜通宵写了,从熬夜到四点到十点多,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有拖延症+大脑知识储备太少,为了确认一些细节得去翻书+长期不写文手生,复建时速就剩500甚至不到种种原因堆叠在一起的,本来那几天是这样熬夜写的,不过那天看到那条评论的第一时间就挺难受的,和基友说有点不想写了,当时被劝住了,但当天晚上我也还是不太想写,所以就没熬去睡觉了,结果第二天醒来就腱鞘炎犯了,手疼,当时我就和基友说可能这是上天的昭示,这不就是命运在让我弃坑嘛?但又被劝住了,于是想着再抢救一下吧,毕竟再怎么说这文数据这么好看呢是吧?之后基友让我挂个假条,我就去挂了,然后我就开始了痛苦的挤牙膏,牙膏还挤不出来,心里一直想这个事反复过不去,那种如鲠在喉的疲惫感拖拽着我让我很抵触继续往下写,之后拖拖蹭蹭的,磨了好几天把这章写出来,第一个小副本收尾完了,也算方便我以后能吃一口自己的粮,不过就到这了,本来我想把下一章也写出来,是一点古代部分世界后续和现代剧情,然而……再多一个字我都不想往下写了,所以就这样吧

还在免费期间就直接停了我也会比较理直气壮,以后不会再写直播历史剧透这个题材了,我不适合写这个,不过常规的历史衍生以后还会继续写,毕竟我虽菜但爱,大家有缘江湖再见吧

之后我稍微整理一下,把要写的盘点名单列出来放下一章,再放一下我之前想好了的一些后面想写到的剧情,不过不会有啥逻辑性,就是想到哪里念叨到哪里的很口水话+聊天式的概述方式,愿意看的可以随便看一下,不想看的退出就好啦,或者要是想骂我不负责任或者玻璃心矫□□儿多还是其他什么的也行,大家任意,还是祝你们开心呀。

-

贾谊《治安策》:《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与汉亡极。

(1)《旧唐书·高丽传》:“建武惧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

(2)二凤玩鸟这个故事是出自《隋唐嘉话》

(3)

1《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2《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3《旧唐书·卷二十六》时李勣等兵未至齐境,而青、淄等数州兵并不从祐之命,祐又传檄诸县,亦不从。或劝祐虏城中子女走入豆子为盗,计未决而兵曹杜行敏谋将执祐,兵士多愿从。是夜,乃凿垣而入,祐与弘亮等五人披甲控弦,入室以自固。行敏列兵围之,谓祐曰:“昔为帝子,今乃国贼。行敏为国讨贼,更无所顾,王不速降,当为煨烬。”命薪草欲积而焚之,祐遂出就擒,余党悉伏诛。行敏送祐至京师,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寻以国公礼葬之。

(4)

1《旧唐书·卷二十九》: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

2《旧唐书·卷六十九》: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三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5)《新唐书·列传·第五》: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徵谏,乃至。

(6)

1《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后□□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2《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徵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闻者媢之,毁短百为。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纤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

辽东之役,高丽、靺鞨犯阵,李勣等力战破之。军还,怅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7)《吕太后本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