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 凯风(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凯风(5)(1 / 2)

陈嫣在罗马停驻的这段时间过的非常愉快,按照此时的说法,她受到了神明一样的招待。

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谈生意。有些东西东西方是相通的,热情款待客人,等到‘时机’差不多成熟再谈其他,东方有这种传统,西方世界的人当然也有这种意识。

正好陈嫣来的时间赶上了阿波罗节,罗马的贵族们决心让她好好感受一下罗马庆典的魅力,安排了向导给她,请她到处玩耍。

而除了这个外,罗马的大家族,无论是城里的宅邸,还是乡间的花园别墅,都向她敞开了大门——陈嫣在罗马城的时候可以住在雇员驻地,就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一样,但是这样就不能体验到特有的罗马乡村风情了。听说她有这方面的遗憾,立刻有人将自己的花园别墅借给了她。

陈嫣在罗马的这段时间内,除了和罗马上层人士联络,交流的对象更多是本地的学者。她打出的口号就是交流东西方文明,对于罗马的大众来说,她身上贵族和学者的光环是要大于商人的,仿佛有一种假象,她在商业上更像是一个吉祥物,她自有能干的手下安排一应事务。

这样的好处是,罗马人对她的防备更低了。毕竟相对于一个精明的商人,大家肯定觉得雍容温和的女性贵族,以及浪漫而不通俗物的学者,这更无害。

之所以罗马人能够相信,并不是因为罗马人笨,竟然会觉得手下有偌大产业的人真的会纯洁如小白兔。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对东方世界很不了解,这样大家看着陈嫣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偏听偏信就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也很容易被理解成为东西方差异。

另一方面,以己度人,罗马人也不觉得这很奇怪。

罗马是一个父权很强盛的国度,这些年更是如此。在这个国家,父权是压倒夫权的!虽然说,女性地位低下(公民平等,然而真正的平等的是‘成年男性公民’,陈嫣对上辈子的历史课本印象深刻),丈夫理论上可以支配妻子的一切,但这也只是理论上。

对于贵族出身的女性,她们也是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并不会在她们长大之后就让她们的丈夫随意支配她们,这显然是一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的浪费!为了确保女孩子在成长起来之后一样可以成为家族的力量(也有一部分亲情的因素),父亲会为女儿好好打算。

通过婚前协定之类的手段,女孩子即使和丈夫结婚,其支配权依旧会留在父亲手里这是合法的。

父亲当然无法时时刻刻管理已经结婚的女儿,所以很多贵族女性在结婚之后获得了实际上的独立自主权。

这个时候的罗马,有钱的贵族女性其实挺多的。如果她们恰好是寡妇,就会成为很多罗马有权势人物的追逐对象。

而这样的女性,很多并不是自己有经营产业的能力,而是手上有着足够可靠的奴隶。说实在的,这种奴隶说是奴隶,其实际地位已经很高了这就类似华夏的‘宰相门前七品官’,天下道理都是相通的嘛。

有了这种例子,陈嫣本人不做事,更偏向纯粹的女性贵族,或者学者,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

陈嫣也注意到了罗马人的这种认知倾向,她当然知道这是错误的,但这对于她来说是有利的,所以也就没有说什么——她一开始会给罗马人造成这种感觉,并不能说是故意的,只是她在推动她想推动的事而已。

她从一开始就希望东西方交流能够顺畅而频繁,为了达到这个目,最初很长时间她是把自己当成招牌和广告用的。

很多罗马人都对东方有兴趣,但是这种兴趣还不够,陈嫣需要让这些人对东方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减少‘虚无缥缈’带来的畏惧,而她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她的女性贵族身份,既符合罗马人的审美趣味,又不至于有危险的感觉自古以来,一个族群面对另一个族群的时候,女性的敌意都会小一些。即使是互相灭族,女人也会在最后保留下来。所以才会有一种说法,女性在这个世界是更强韧的生灵,男人死了,她们还活着!

陈嫣极力强调自己的学者身份,不光光是强调,还将自己的作品,就是一些针对诸子百家的文章,或者诗赋什么的,请人翻译成拉丁文,自费刻了一版进行印刷。然后这些就和一些其他的东方书籍一起成为她送给罗马贵族、学者的礼物。

对于现在的罗马人来说,理解东方的作品是很难的,首先他们得找到翻译本,然后再进行理解这种跨文明的体会总是很难的。陈嫣的文章自带翻译,而且很多文章就是对于诸子百家的领会,立刻就帮到了不少罗马学者。

这样一来,陈嫣东方学者的身份坐实的很快。

如此做法果然有用,很多原本只是感兴趣,却不一定要去东方的学者,此时都打听起了去东方的一些事。倒不是说以后就呆在东方了,而是趁着有机会,拜访一下东方世界,这也是很不错的啊!毕竟,那可是传说中的‘丝国’。

对于陌生世界的畏惧也因为陈嫣这个活生生的招牌冲淡了不少。

如果是有着这样女性的国度怎么也不会太坏吧

“明天的剧目会在这里上演啊”陈嫣随着几个罗马向导游罗马,眼前看到的是这一时期非常典型的露天剧场。

阿波罗节的庆典当然少不了戏剧,据说今年会上演阿弗拉尼乌斯的戏。这位罗马的为大剧作家,在今年刚刚去世,罗马人显然正为此可惜,今年的阿波罗节,演出的大多是他的戏剧。

“这里能有多少观众呢?”陈嫣看着场地颇大的露天剧场,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把这个玩意儿带回华夏。说起来戏剧往往意味着平民娱乐,也可以看作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一个标志。

华夏的话,在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弄这个倒也不错。

这并不在赚多少钱,实际上本来就赚不了这么大的剧场,造价就不菲了。还得保证演出什么的,到时候赚钱是能赚钱,但回本慢,赚的钱对陈嫣来说就是小钱!然而为此付出的心力却不会小!

陈嫣想到的是这能丰富老百姓的生活。

“这座剧场是去年新落成的,能装下七千多名观众。”向导说的很慢。

他们现在是在用拉丁语交流,陈嫣的拉丁语水平就那样。向导听明白就够费劲的了,说的时候自然更得照顾陈嫣的能力。

七千多名观众的容量,不能说小了,但这并不是如今罗马露天剧场的极限从此时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上而言,罗马的露天剧场能够做到装下两万人,这都相当于后世一些中小型体育馆的规模了,实在让人震惊。

此时的露天剧场差不多就是个‘半碗形’。表演的场地在‘碗底,碗底的后方是直立的建筑物,建筑物的墙面本身就是演出剧目的背景板,而这栋建筑物同样还承担着‘后场’的角色。

演员的化妆、候场、休息,都是在这里。

而‘碗底’前方的碗壁,也就是一个呈现为扇形的坡面,就是观众区了。一层一层的阶梯供观众坐着观赏戏剧,本质上和后世的体育馆没什么差别。

此时有注意到陈嫣的罗马学者上前打招呼,寒暄之后笑着问她:“夫人觉得怎么样呢?”

‘夫人’这个称呼是一个误会,罗马人以为她已经结婚了,或者说至少结过婚。会有这个认知,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年纪,一方面是因为陈嫣带在身边的小朋友陈如意。

就算是东方人显得年纪小一点,陈嫣的也绝对达到此时罗马结婚的水平了。

此时罗马结婚的年纪大多非常、非常早,按照后世的标准,可以说是实打实的童婚!大汉常常出现十三四岁结婚,大家觉得这已经够早了(在春秋战国以前,可是流行过晚婚的)。

但是罗马,在女儿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将其许配,并且完成结婚仪式。

不是订婚,而是真正的结婚仪式如果是结下婚约的话,那也不必说了。

至于小朋友么,不能说罗马没有未婚先孕的事,只是和华夏一样,这不是主流。对于贵族家庭来说更是如此一旦发生这种事,肯定都是藏着掖着的,陈嫣这样光明正大,没有一点儿隐藏的意思,反而让大家从来没有往未婚先孕的事情上想

陈嫣没有纠正这个误会的意思,她自己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也知道世情如何她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和罗马人保持最好的相护印象,自然不会给自己人为地增加难度。

“觉得?”陈嫣重复了一下这个词,才有些磕磕巴巴地反问:“觉得什么呢?您说的是什么呢?”

学者清了清嗓子:“在下是在说剧院当然,还有罗马。”

“很宏伟”陈嫣发自内心地道:“无论是剧院还是罗马。”

历史上的罗马到底和同时代的大汉孰强孰弱,这是后世论坛上能让华夏青年互相攻击,打出脑子来的问题。有人觉得罗马并没有说的那么厉害,之所以大家会那么说,只是因为西方话语权强而已。

打个比方说,西方随便挖出一点儿古代遗迹就能顺路证明一些东西,大家还不能反驳。相比之下,华夏文明就悲催的多了,国际上承认的王朝历史是四千年,再往上很多就不认了。

这一点,其实是东西方对相关方面的定义不一样,西方很看重某些指标。而华夏有自己的文明特点,一些西方文明觉得是必要条件的东西,华夏却不觉得。而华夏自己觉得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玉质礼器,西方社会却不见得认可。

罗马真的那么厉害吗?不少人觉得就是西方后代在后来阔了,得给老祖宗贴金,不少东西都夸大其词了。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证据,从心理上理解也是完全能够想象的,顺理成章。

陈嫣对此并不发表意见——她认为是有这种可能的,事实上,华夏对于祖先的看法一样经历了变化!国家弱的时候,自信心不足,大家其实很不愿意说过去的事,偶尔说起也没有底气。等到后来国家起来了,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有些事情上夸大其词,又或者生搬硬套这种事华夏普通国民也有过。

想想看,西方掌握话语权几百年,这种事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再者说了,文艺复兴是西方走向强大的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和阶段,而文艺复兴的招牌就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得到一些文化,一些思想。这种情况下,给这一时期贴金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这甚至是西方的‘政治正确’,堪称法统所在!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罗马在这一时期也很伟大的事实!有些历史就摆在那里,这一时期的罗马就是很好。再者说了,有些事情也可以反推——如果罗马不是那么突出,文艺复兴时期为什么要把那些故纸堆里的东西翻出来?

陈嫣的回答显然让这位罗马学者很满意,现场的气氛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是周边其他民族的人这样说,罗马人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因为罗马人看这些民族都是俯视的角度。对于自己觉得不如自己的人的评价,就算再高,也就是一乐而已,乐完了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陈嫣却不同,她来自一个和罗马一样伟大的民族不只是因为陈嫣本人展示出的一些东西,也因为一些去过大汉又回来的学者的说法。

那里和罗马很不一样,但毋庸置疑,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

来自和自己同等级的民族的赞扬,这才是真正的赞扬罗马人自己并不一定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的反应却是没错的。

陈嫣在这第二次的罗马之行中过的很愉快,罗马的贵族们想要让她开心,之后的生意也能好做一点。罗马的学者也将她当成了自己人,她本人频繁举行文化沙龙,这在此时是很新颖的,同时也让学者们觉得很有趣。

她送出了很多东方著作,也请求罗马的学者能协助翻译罗马的书籍,向东方介绍这里。

不只是如此,她还亲自邀请一批罗马学者访问大汉。她不止会负担这些罗马学者的路费,还会给他们开薪水当然,名义上不是薪水,而是赞助费,赞助他们去东方学习、交流,进行自己领域的研究。

“学者的清贫是一种很令人敬佩的品质”陈嫣这样对学者们宣扬自己的思想:“学者也是最能耐得住贫苦的一群人,在华夏有‘君子固穷’的说法。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大概是思想上实在是太富有了。”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学者能够不那么清贫。过于清贫的生活有的时候是一种财富,但更多的时候会让学者没办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中这对于世界来说是一种损失!”

陈嫣一直很给学者面子,这番话更是说的敞亮又贴心!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哪有完全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呢?别人高看自己、认同自己,无论怎样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呢,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拒绝。

一时之间,不少罗马的顶尖学者都愿意去东方走一走、看一看——陈嫣亲自邀请的,当然是顶尖学者!这些顶尖学者原本就有愿意去东方的,但下定决心的还是太少,陈嫣就是在背后推了他们一把。

还有罗马的普通公民,他们也很喜欢陈嫣其实他们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陈嫣,绝大多数甚至从未见过陈嫣。之所以会有好感,原因也很简单,这是一个和自己民族同等文明的贵族,她喜欢自己的国家。

简单吗?确实简单!但是这就够了!

罗马公民当然是自豪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这就好像是华夏人,有一个强国的重要人物说自己一直很喜欢华夏。只要说的这个人不是当面一套,背后却捅了华夏一刀,而且还被发现了,大家都会很喜欢这个人的。

如果这个人能够将自己的喜欢很明确地表现出来,做几件友好华夏的事,就能被称为‘华夏人民的老朋友’了。

民间声望绝对不会太坏。

然而,无论是哪些人的好感,到了谈判会场上也要暂时止步了。

陈嫣来罗马固然有玩儿的因素,但和罗马的谈判确实是她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她没来也就算了,自然有人成为她的代理人和罗马这边会谈。而她来了,就得她把担子担起来。

哪怕是作为罗马人眼中的吉祥物不然,她总不能谈判进行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到处玩儿吧。

所以谈判时间到了,她就开始了自己的繁忙生活端坐在谈判现场,无论听到什么,全都微笑以对。

罗马人对她说的东西,绝大多数她都会不肯定也不否定,然后再在自己人的场合告诉负责谈判的人该做出什么样的坚持——某种程度上这加重了大家之前的猜测,那就是陈嫣确实是个吉祥物。

之所以这样,除了让罗马人对自己少些防备,也是陈嫣想要彼此之间没有那么‘直面’。

如果自己就是那个说话算话的人(实际上就是),那么罗马这边肯定会有人直接抛来一些要求的。直接答应,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但直接回绝,这好像也不太好。这些日子她塑造的形象太过友好了,反而不适合这种事。

想想看人设崩塌的公众人物吧多的是粉转黑。

陈嫣并不想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至少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说的严重一些,说不定会给她一直以来主导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很大影响。毕竟现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可以说任何一点儿震荡都是难以承受的。

这场谈判持续了十多天,最终在两方都精疲力竭的时候结束怎么说呢,虽说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大家总算达成了彼此都认可的结果,即使这个结果并不那么合心意。

只能说,大家都有妥协吧。不过这没什么可说的,这就是谈判的必然了。

这次的谈判结果被写成了契约,根据契约的内容,陈嫣的货物不再由各路大小商人分销,这项权力交给了罗马本身。当然,罗马本身也不可能卖货,所以货物会由一些人分割。

罗马的大贵族们借此渔利就很简单了。

他们有的自己就有商业能力,成为分销商很简单。有的并不在商业上有多少能力,就可以收其他商人的好处在这件事上,大家都能简单地赚到钱。

合约的内容主要说明了陈嫣贩运到罗马的各种商品比例,特别是一些意义比较特别的商品,更是得好好讨论。相比之下,如镜子、香水之类的奢侈品,利润虽然惊人,却不值得特别进行规定,陈嫣愿意贩来多少就能贩来多少!至于罗马贵族们自己要怎么‘分赃’,那属于他们自己关起门来再讨论的事。

丝绸、糖、胡椒等等商品,罗马人都希望陈嫣能给出一个承诺,保证比较稳定的供应——准确的说,是稳定增长地供应!毕竟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这些受欢迎产品的需求是逐年扩大的。

一些人原本只用那么一点儿,但在习惯之后就会用更多(只要没有经济上的难处)。而形成风潮之后,原本并不消费这些的,也会渐渐消费其实这就是培养市场了。

而除了贩卖过来的商品,陈嫣当然也希望从罗马得到一些商品。罗马的宝石、亚麻布、硝石等,全都是很好的货物,对于陈嫣的产业帝国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这一谈判过程中,陈嫣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件商品会成为争论的核心焦点那就是油脂。

陈嫣是真的没有想到,不是丝绸,不是糖居然是油脂。

但后来转念一想,又觉得没问题啊!在这个时代,油脂其实就是非常重要的军工产品(民用当然有,但需要政府调节的只能是军工方面了)。

这个时候的军械,大到投石机这样的大型器械润滑,小到金属盔甲的保养,都需要油脂!可以说,养活军队这件事里,油脂的开销并不弱于粮草或者军饷等方面!但是大家经常注意到的却只是粮草和军饷,而忽略了油脂。

这可能和紧迫性有关,没有粮草是没办法养军的,人都要饿死了,再强调战斗力就很可笑了。军饷的问题次之,但在古代社会也很重要熟悉古代军事的就会知道,古代军队虽然也有国家之类的信念支撑,但和现代军队还是差别很大的,不能拿现代军队的一些常识去思考古代军队。

比如近代历史上的很多人民军队,就可以不要军饷战斗,只要能保家卫国,只要能把侵略者赶出祖国,只要能实现心中的主义——这在古代社会几乎是不能想象的,即使极端情况下也不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