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 采薇(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采薇(16)(1 / 2)

陈嫣来到上林苑附近的城郊, 先看了看最新进展,然后休息了一晚。等到第二日, 她才出门去实地考察。

说实在的,办这件事的人还是非常尽心的, 选的地方非常棒!

一眼望过去周围景色很好, 有山林,当然,也有田地如果在这里起宅邸,取景就比较丰富了。甚至还有活水环绕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此处是一户许姓人家的田产,翁主想要买下这田产恐怕有些难。”说到这件事, 办事的人有些为难。

“许姓人家?长安有哪些许姓人家?”陈嫣在心里复习长安有名有姓的一些家族,梳理了几遍,倒是有几个姓许的, 却不知道这里的主人是不是这些人之一。

办事的人赶紧讨好笑道:“并不是翁主知道的那些,不过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罢了!只是这家却不知道怎么的, 搭上了盖侯家。这田产,恐怕是无意出售的,若是拿出翁主的名头,事情倒不难办, 只是如此又是翁主的忌讳”

“原来是盖侯啊”陈嫣没有做什么评价,她也没有什么评价可做。盖侯王信, 是如今王太后的哥哥。就如同当年的窦氏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外戚起来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相比起当年的窦氏外戚,王氏外戚就要混的差得多了。

这倒不是刘彻相比起刘启更讨厌外戚,实际上刘彻是最喜欢用外戚,也最会用外戚的皇帝了。这也和这个时代人才获取的途径太窄有关,这种情况下,外戚也是一种资源,能利用肯定也是要利用的。

所以这个时候‘外戚’也是一个很中性的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反而皇帝用外戚算是一种传统,即使是再正派孤直的大臣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之所以王氏外戚难混,一个是他们小心思太多,当年窦氏外戚有窦太后这个颇具政治眼光的领头人,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几乎没有犯过错,又总是与皇帝一条心,个人权力的攫取只是在达成前面几项之后顺手取得的而已。

王氏外戚就不同了,王娡做为太后,似乎天赋点都点在了宫廷的一些小谋算上了,搞政治她是真的力有未逮。她竟然由吕太后、薄太后、窦太后得势就得出了当太后就该得势,皇帝也得退让的结论。

这不是玩笑呢!

只看到了结果,却没有看到其中的操作

在个人权力与儿子的权力之间,王娡那段时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当时包括田蚡在内的一批王氏外戚就是那样被葬送的。当然了,田蚡出局由他自己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得不承认,王氏外戚确实因为王娡站位的微妙问题,在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之前就被削了一波。

从此之后就失去了成长为窦氏家族那样政治家族的潜力。

王氏外戚另一个难混的原因在于人才,窦氏外戚的繁荣不仅仅在于窦太后,那只是打开这个家族上升通道的金钥匙而已,之后的表现也有他们自身因素的影响。窦氏外戚人才辈出,由此奠定了之后数十年的鼎盛,甚至在鼎盛期过后,依旧牢牢占据着汉代贵族一个重要位置。

这一支的窦氏,在两汉时期都是真正的望族完成了暴发户到世家的转变!

至于王氏外戚,即使是当初最有政治潜力,做到了三公的田蚡,其实也很难称得上有才能。之所以他能够做到那个位置,很大程度上是时也命也。正像那个比喻说的,只要在风口上,就算是猪也能吹起来。

当时刘彻要用人,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而且还愿意陪他去冒险的人!这可不容易,那时的刘彻初登位,太皇太后老而弥坚,依旧看护着这个王朝在旧有轨道上前进,不肯轻易地放这个天下走向另一条未知的道路。

这个时候田蚡就成为一个很不错的人选。

第一,刘彻信任他,他是王娡的哥哥,与姓窦的一样属于外戚,只是窦氏站在太皇太后身后,而王氏外戚肯定是站在他身后的!这个不用多解释,简单来说,这就是利益驱动!王氏外戚能够一举从原来那种穿粗布麻衣、住低矮漏雨屋子的生活中改变,穿绸衣、食肉食,皆是因为刘家。

而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因为谁?不就是因为他登基做了皇帝么!

这种共生的利益关系比任何关系都要牢固。

然后就是田蚡这个人很有眼色,其他的王氏外戚就没有他这么光棍了!反正他愿意和刘彻一起去冒险。至于刘彻的改革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其实他是不太在意的。如果刘彻原本准备的改革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他那个时候也不会犹豫。

他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时过着混混一样的日子。还是后来宫里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发达了,这才有机会学点儿东西。只是学东西的时候也完全是实用至上的,简单易懂、应用容易,这就是他的方向了。

保持这种心态,读书的时候又怎么会产生自己的‘主义’,明白改革的意义呢。

不过田蚡已经满足了最重要的几个点,所以他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这反而不是很重要了。反正刘彻也只是想要人在朝堂上支持自己而已!能为自己办事固然很好,不能的话,就按照他的安排来,也不是不能凑合。

田蚡这一波获得了很丰厚的回报,代价只不过是中间沉寂了短短几年而已。而且他那也不是真的沉寂,窦婴才是真的沉寂!那几年他丢了官职,却依旧常常被召见,一副在天子那里依旧很有影响力的样子!

其他人一看田蚡根本没凉,甚至比之前更加火了,都是上赶着巴结的——相反,这一时间段的窦婴就真是饱尝人情冷暖。

然而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正符合所谓的‘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反正田蚡是废了。

这样不只是王氏外戚在朝堂上一时之间群龙无首,更意味着王氏外戚中的重要成员,唯一一个有政治潜力的也扑街了——别说那些姓王的了,如果那些姓王的王氏外戚真的有这个本事,又怎么会被一个姓田的抢了先?

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只要相处的好,可能并不比其他兄弟姐妹感情差,更是比普通的堂亲近了一些。但这是现代人的角度,古代对于同姓这件事是很在乎的!

王娡也不太可能不偏向从小相处到大的亲兄长,而更加照顾田蚡这个少年时期估计都没有太多相处时间的同母异父兄长吧?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田蚡真的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子的那一个了!

所以王氏外戚混成了现在的样子,相比起欣欣向荣的窦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吕氏外戚,王氏外戚如今实在没有太多称道的!甚至就连存在感不怎么高的薄氏外戚似乎也好一些。至少当时的薄氏外戚没有这么尴尬经过了起势,然后被针对,现在的王氏外戚真是进亦难退亦难!

不过即使是如此尴尬的王氏外戚,人家也是太后家的门庭!只要王太后在一日,就没有任何人敢轻忽。

刘彻自己对付母亲,将母亲伸向权力的手狠狠给打了回去,这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对太后不敬,又或者对王家不敬,弄得王家人去到宫中向太后哭诉,最后事情落到刘彻手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可是刘彻的亲娘,感情是肯定有的!在不需要进行权力斗争的时候,母子之间肯定也有正常的母子感情,刘彻当然要维护王太后。

而且退一步说,不谈感情那就更得维护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太后的位置至关重要!太后说话是真的说话算话,而不只是个摆设!这种情况下,就算刘彻在政治斗争中胜过了自己的母亲,也不能表现的咄咄逼人,相反,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会要更加大方才对。

所以长安各家说起盖侯家的的时候,态度是很不同的。

陈嫣知道办事的人为什么会那样说话,这许姓人家既然巴上了王家,这土地就算没有改变实际上的所有者,依旧是属于许家的,事情也没那么简单了。

这样的人家,不会缺钱,想来钱也不难,实在没有卖地的理由。

如果抬出陈嫣的名号,或许真能管用。虽然陈嫣已经不在长安多年了,贵族圈子里她的事迹逐渐被忘记。但是商圈还有她的传说呢!谁不知道大家现在做生意,都要看她脸色?

像是王家这种新兴的贵族有一个方面比不上那些老牌贵族,那就是土地!特别是长安及其周边的土地,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很零散,而且属于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在这些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真的强占土地,廷尉会告诉他们朝廷的可怕。

对于廷尉官员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业绩!

因为积累的土地极其有限,就算有人投效土地,相比起老牌贵族也是远不能相比的!特别是家族的政治前途变得尴尬之后,这种情况还加剧看——正常手段得不到足够多的土地,那就只能从皇帝那里搞了,皇帝手指头缝里漏个一星半点儿就足够他们吃喝了!

不然田蚡那短短数年就积累出的庞大地产是怎么来的?真的靠贪污吃孝敬?吃相那样难看,当刘彻是死人啊!就像他当初建大宅子的时候土地不够(长安城内的土地,早就没有空的了),就来找刘彻这个外甥哭穷,但他当时想要的土地是考工署的官府用地,弄得刘彻恼了。就反讽他‘何不将武库也取走’,这才算事儿完!

所以说这种事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