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女配的自觉[快穿]> 33、年代文中棒打鸳鸯(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年代文中棒打鸳鸯(05)(2 / 2)

“要,鸡公鸡母杀了都是肉。我不挑的。”

“诶诶诶,对对对,同志你说的对,杀了都是肉。”中年妇女高兴的跟个什么似的,嘴都合不拢。

鸡肥,平均下来一只鸡一块一左右。把绑好的鸡递给老二小南,放进他身后的背篓中。

清南双眼发光,眼里已经全是肉肉。

走了一圈,在人群中挤啊挤的,转到卖羊肉的那地方,照样蹲下来问价,应该是杀了两只羊,还没有卖多少,嘉敏问价以后,一口气买了一只羊,用刀割成了几块,放进大儿子的箩筐中。没有全付钱,一半用粮食换的,一半给的钱。

“走,我们去买些土布。再买些其他的东西就回去。”

三个小的当然没有意见。

再转了几圈,带来的东西全换了物资,箩筐与三人的背篓中,都装满了物资。也不与其余的熟人打招呼。一家四口往家里赶。

路上遇到熟人也彼此默契的不打听买了什么。

去的时候,有说有笑。回来的时候,都沉默。

第二天,家里一早的,收购站就来了,车直接从南堤开到北堤这边的屋门口。

收购站来的人中还有一位熟人,是宋三福的同学:郭正明。

见到老爷子,马上前来问好,“宋叔,最近还好吧?”

郭正明一米七左右,不胖不瘦,在收购站工作,有些油水,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

“还不错,正明小子,你坐会儿。”老爷子招呼着郭正明坐堂屋靠墙的火塘边。

火塘里,大火熊熊燃烧,干柴烧的噼里啪啦的作响。火塘上方的屋梁上,挂的满满当当的腊货,还有两层的竹篦子,竹篦子里是腊豆腐,腊豆渣。边上还有腊大肠,腊猪脚腊猪肚等等。不经意朝上望的郭正明,心中一惊。

“嚯,宋叔,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啊。都是腊货。”郭正明压住心里的疑问,以玩笑的形式问道。

老爷子“憨憨”的笑,“最近两年日子过得还行,今年三福家的,养了四头猪,自家杀了一头留了一半。还有一半都换了粮食棉花。”

望了一眼外面的人群,接着说,“三福家的,没有别的大本事。养猪养的好,家里的四头猪,头头都养的白白胖胖。交完任务猪,还能挣不少。你小子可不能压我们的价。你与三福打小就在一起读书,关系好。”

“那不会,我按照最高标准的价给。你老就放心吧,我做不到帮扶三福留下的孤儿寡母,那也不会欺负他们。”郭正明是隔壁村的,小时候读学可是在凤凰村读的,还是读的私塾。高小是后来解放以后才有的。

“我带你去瞧瞧那些猪。”老爷子带着郭正明出去猪栏屋瞧。

猪栏屋那边,村里的猪倌也在那,在一边与抓猪的宋家人吹牛,“三福家的去抓猪,我就说,全村的猪养的最好的一定是三福家。

现瞧瞧,还真是,每一头都是二百多斤,啧啧啧,这猪咋样的?要是开年就抓的猪崽,不得有三百多斤啊?”

脸上全是艳羡,他家除了母猪,也有养任务猪一共养了两头猪,一头任务一头自家的。

他家的任务猪早就交了,自家的那头也卖了。

宋大福在一边看着儿子侄子们抓猪,从耳朵上拿下来自己卷的一根烟,点燃,与猪倌说,“今年三福家里,算是翻了身。明年盖房的钱算是挣了出来。”

“那可不止,我看后屋檐下都是木梁。这个不花钱,盖屋,你们两兄弟带着一群孩子已经打了土砖出来,就买买瓦,做做门,能花多少钱?

清东结婚,还没影。最早也得明年年底,到时候三福家的再养几头猪,玻璃窗都能安上。”

猪倌笑的说道。

“嗯,确实,花钱的大头就是瓦片,窗户,门,盖屋时的吃嚼 。家里的物件也不急,慢慢置办就是。”宋大福早听亲爹说了,三弟妹打算全部用玻璃窗。

盖屋的时候,人工基本不花钱,都是关系好的人家前来帮忙,但一日三餐得主人家做。

“那能花多少钱,我看啊,你最好劝三福家的,既然要盖就盖青砖瓦房。以后多省事,拉点饥荒欠些账怕什么,她养猪养的好,一年还不出来还两年三年,省的土砖房过些年以后要扒掉最后还得盖青砖瓦房。”

不得不说猪倌的话,说到了嘉敏的心里。

老爷子正好听见了,接过话头说,“说得好,我与老三家的说说。也许真的盖青砖瓦房。拉点饥荒也不要紧,多还几年就是。”

老爷子是知道三儿媳手中应该有很多的钱,从家里的鸡蛋从不卖就能知晓。

正好借猪倌的话说,以后也能对外面的人说。今天听到的这番话的村民就有不少还有收购站的人。

边上的一位村民,望一眼宋大福宋二福兄弟俩,然后说道,“青砖瓦房是贵,不过要是以后有本事挣到钱,现在又能借到钱,那盖就盖。咱奔一辈子不就是奔座好屋与儿孙孝顺吗?”

“对对对。”

他的话说到许多人的心坎上,可不是,奔一辈子奔的就是一座好房与儿孙孝顺。

好些也是今天交猪的人家,都来到了第一家交猪的顾嘉敏家里看热闹,主要是打听行情。

都不愿意吃亏。

一群男人都附和着。

站在猪栏屋前,郭正明望望里面,与老爷子说,“宋叔,我下乡收猪无数次,你家的猪栏是我见过最干净的一家。猪身上也是一样,只是三福嫂子到底怎么养的猪,一年的时间,一头猪能长到两百大几?”

猪倌听见嘿嘿的说,“郭干事,你说错了,不是一年,准确的说是大半年。三福家的一共四头猪,后面三头都是五月份才抓到小猪仔。到现在你算算,多久?”

说这话的时候,猪倌骄傲的望向四周所有的人。

都知道,顾嘉敏的猪全是在他家里抓的猪崽。这家伙此时嘚瑟的着。

猪栏里,猪可能知道了自己之后的命运。正拼命挣扎,死活不愿意被抓住套进绳套里面。

“嗷嗷嗷”的叫唤着,歇斯底里的叫喊着。

那声音,估计几里外都能听到。

宋清锋一把伸手抓住了嗷嗷叫唤不屈服命运的猪,兴奋的喊,“快,绳子拿来。”

兄弟几个涌上来,压住猪,成功的把绳套套进猪脖子。

抓住了第一头,第二头第三头很快的被抓住。

嘉敏接过钱,除了上面的几张下面的全都是大团结。

周围的人看着就羡慕。

送走那些人,嘉敏留着侄子还有两位大伯哥一起吃早饭,人家帮忙抓猪,出了力气。她特意多煮了米饭,还做了不少的菜,特意洗了几截香肠,还炒了一大海碗大葱炒腊肉,一碗香葱炒鸡蛋,煎了一晚鱼,其余的是小菜,坛子菜。

饭后,老爷子催促年轻人出去玩。与老大老二三儿媳坐在火塘边说话。

“敏敏,刚才那些人说的对。如果你手头宽裕,就直接盖青砖瓦房。你看咋样?”老爷子捧着搪瓷缸喝一口热茶,舒服的很。

“爹,既然如此,我想就一次性盖两套院子。明年盖新屋,我在家里做饭,至少一两个月不会上工,我在家里除了做饭,还能养猪。我想明年多养几头。

猪崽小的时候,猪栏能养七头八头的。等大的时候,两边的新房后的猪栏也盖了起来。看形势,以后割,尾巴的力度会更大。

我想抓住机会,趁机会多挣一些。到时候,就说我找大哥二哥家借的钱。”

宋大福沉吟半晌,缓缓说道,“三弟妹,养猪是技术活也要看运气。你今年养的好,万一明年你多养,来一场大的猪瘟,也许就会损失惨重,你想好咯。”

“大哥,我想好了。即便是猪瘟我也不怕。我有秘方,你们两家想挣钱的话,也可以多养几头。我可以保证即便猪瘟我也能治好。还有我给你调一些东西拌在猪食里面,那猪能长得飞快。

那东西是我从山里发现的,不多,但够养几十头猪的。我家,你们两家明年后年的估计能养,之后的再想办法去山里找。三福生前找到过,与我说过也有摘过一些,给我看样子。”

嘉敏的一席话让父子三人包括老太太都陷入沉默哀泣中。

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中。

许久,老爷子拍板,“好,既然敏敏你愿意拿出来秘方。老大老二你们家都养,多养几头。挣钱也是要抓机会的,不要错过了在家里自己埋怨。”

兄弟两对视一眼,重重的点头,“好,我们养。”

嘉敏抿抿嘴,没再说养猪的话题。

转而聊起了大儿子的婚事,周边的姑娘,包括自己村父姑娘,她都打听了一遍,都不太满意。

有些脾气不错,可是是隐形的伏地魔。家里就是那么教育的,她们的姐姐也是那么做的。

有的长相着实差强人意,她看不上。可不希望以后的孙子孙女不好找对象。

有的是娘家父母哥嫂都不是善茬,以后难搞的很。

各种问题,麻烦的很。

说到清东的婚事,宋二福也说起儿子宋清锋的婚事。

家里一时之间聊的火热。

后山

一处避风的山坳中,清莲与董文杰的孙子董维涛蹲在一起说话。

长得好看的少年,眼睛亮晶晶的望着已经初显美人胚子的清莲,小声的说,“别担心我,我虽然没有办法去学校读书。可我已经读完了高中的课程。不碍事。”

“你真厉害,对了,上次你托我寄的信,我都寄了出去。”两人在某人的刻意巧遇下,在后山割猪草(捡柴火)时认识。

见的多了,关系自然就好了。还处成了朋友。

“谢谢哈,我爸妈在东北那边。也不知道今天收到了我的信没有?”少年一点也不担心父母,他知道的,父母身手不错,身体素质也不错,在那边也有人脉。

过得不错,至少没有人为难他们。

“东北啊,是不是很冷啊?”没有去过北方的小姑娘,还有点心生向往。

“嗯,可冷可冷。零下几十度的温度,咱这边,最多零下七度八度已经顶了天。可那边,泼水成冰,太冷太冷,冬季有四五个月。”

“那真是不方便。”小清莲甩甩大辫子,嘟着红红的小嘴说道。

两人也不怕冷,在山窝窝里说了许久的话才散开。

嘉敏还不知道,有头小狼仔在惦记自家的闺女,要不然能用锅铲拍死他。

下午收购站的人把最后一批上交的卖的猪运走。村里安静了下来。

几天后就是大年三十,今年宋家三家都在嘉敏家里团年。跟着老人走,老人在谁家,就在谁家过年。

早上,嘉敏起床开始就忙的团团转。三家没有出嫁的姑娘,都跟着一起帮忙,作为长孙媳的王芳也跟着一起忙。

摘菜,择菜,洗菜,劈柴的,除了长辈,都在忙。

一直到下午三点,全家坐成两桌 。

“哇哇哇,好多好次的。”小轩轩站在椅子上,高兴的拍手。

菜香味吸入鼻子,个个垂涎欲滴。

老爷子老太太率先拿起筷子夹菜吃饭,老人开筷以后,才算正式开始吃饭。

宋清川是个好吃佬,边吃边说,“这是我过的最丰盛的一个年,真希望年年过年都能这么吃。”

听到儿子的话,宋大嫂一脸的黑线。狠狠的瞪了眼不懂事的儿子。

年年这么吃想的真美。

明年老爷子老太太就回自家住(她还不知道老爷子的打算),到时候要去自家团年。到时候她做那一顿团年饭,能愁死她。

不知道事的臭小子。

宋大嫂吃的慢吃的时候满腹心事。

穿越的第一年,在孩子的欢笑声中走过。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嘉敏没有像原主一样,拎着东西回娘家。早上家里人的早餐是每人一碗青菜饺儿(馄饨)。

吃完早饭,在家里烤火。小莲偷偷摸摸的在怀里揣着一团东西悄悄的溜了出去。即便是嘉敏也不知道。

一家人烤火,突然外面响起了声音,“小婶,我们来拜年了。”是出嫁的清岚夫妻带着孩子与嫁到隔壁村的清荷夫妻带着孩子一起来了。来的还有其余的宋家三代。

“诶,堂屋,自己进来。”踢一脚大儿子,“去,搬椅子过来。”

好在火塘砌的大,足够家里的人围住坐。

“清荷,刘桦,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家里?”一把搂住宋清荷家的闺女刘红霞,小姑娘羞羞怯怯的

宋清荷特意坐在顾嘉敏身边,笑着说道,“到家吃的早饭。”

“哟,来的挺早的呀。”说话的时候,清东,清南兄弟两,已经在兄弟姐妹们坐的地方,找了两个位置,用凳子摆放了替他们倒好的茶水还有自家做的零嘴。炒的花生瓜子,还有自家做的花生糖,做的鸡蛋糕,还有在城里买的糖果。

三个小娃娃,侧身靠着大人,小手一直在零食上抓来抓去。

老人们坐在角落,含笑的望着自家的子孙。老人们话很少,就与清荷夫妻说了一会儿话,逗了逗红霞小姑娘。

“嗯,是蛮早的。”清荷虽然不常回娘家,可娘家小婶家里的变化,她是知道一点点的。

两个妹妹与弟弟时常没事就去隔壁村的自家。常说起小婶家里今年养的四头大肥猪,还有时常能在湖里弄到鱼。

“你公婆对你还好吧,那些妯娌之间,没有吵架打架吧?”嘉敏问道。

“对我还行吧,不好不坏。与妯娌打架倒是没有,吵架倒是常有。小婶你别担心,她们吵架都吵不过我,我不惹事,但也不怕她们撒泼。”清荷是个泼辣的,胆子大,嘴皮子利索。

作者有话要说:  山山的两本预收文求收藏,拜托拜托各位点击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