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带着嫁妆穿六零> 第60章 第 60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第 60 章(1 / 2)

她爹不在家,母女俩吃饭也很随意,不想做就吃以前做的,穆清有些馋飞龙做的养生汤。过段时间,等天气彻底暖和起来,她要去后山上转转。

“清清,准备吃饭了。”

“哎。”

林玉给闺女夹了一筷子菜,说道,“你报名的事情不能再拖了,明天我们就坐车去县城把名报了。”

穆清点点头,“咱们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买的东西。”

林玉在心里打算了一番,“年前咱们从南广走的时候准备的很充足,家里肉不缺、米面粮油都不缺。”

“菜种呢?雪化了不是要种菜吗?”

“你说得对,菜种我们得买一些回来,不知道这边种什么菜合适。”

“估计都差不多吧,辣椒、小青菜、茄子、豆角等等。”

除了菜种,穆清还想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药材市场,去年她弄出来的冻疮膏一直不怎么够用,今年早些做准备,慢慢地囤货。

“说到菜种,鸡崽儿鸭崽儿咱们也该卖一些回来养着吃蛋。”

“那后院还要专门弄个鸡窝,要不然跑山上了都找不回来。”

娘俩边吃边商量,仔细想一想,要买的东西还不少。

第二天一早,后勤部的人准备出发,林玉背着筐子拉着闺女上车,做大卡车去县城。

“嫂子,开春后路上的雪化了,每个月进出送物资的车也多起来了,你们要是想去县城,提前通知我们一声就行。”

开车的小伙子特别热情,林玉笑着谢过,“到时候就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不麻烦,都是小事。”

进城后,司机在人民饭店放他们下来,约好回去的时间是下午两点钟在这儿等。

林玉点点头,牵着闺女走开,车子慢慢悠悠地开走。

“哟,这是随军的军嫂吧。”

“您是?”

林玉扭头,看到一个穿着藏蓝色薄棉袄的妇女,一脸笑容地看着她。

“我是石磨县的人,我有个侄子在白水县当兵,去年听说咱们石磨县边角上的青松岭也要驻军,一直看着有车进进出出,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军嫂。”

林玉客气地笑了笑,“可能是因为去年驻地建成的太晚,外地来的军嫂进不来。这不雪化了么,后面军嫂肯定越来越多。”

大嫂撇嘴,“我看不是进不来,是吃不了住在深山老林的苦。”

这话林玉不好回应,笑了笑,借口还有事情要忙,就先走了。

“哎,别走呀,你要买什么?我给你带路,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石磨县这几条街我可太熟悉了。”

这位嫂子,夫家姓刘,自称刘嫂子,实在太热情了,拒绝不过,林玉就跟她打听哪里能买鸡崽儿、菜种之类的。

“哎呀,你别看咱们县城小,管的还是非常严,你要买这些东西在城里可买不着,要去城外买。”

“去城外?允许私人买卖?”

刘大嫂笑了笑,“明面上那肯定是不许的。”

明面上不允许,但是你细心去看看,就会发现不少人家里的院子都种着菜,院子里也偷摸养了鸡鸭鹅,怎么来的?都是私下里跟城外的人买的。

娘俩跟着刘大嫂去郊外小树林赶集,穆清嘴角微微翘起,真是什么地方都有这样的事情。

郊外小树林,就是城里人的钱和票,城外人的粮食蔬菜和山货交换的地方。

这个时候雪还没化完,鸡鸭鹅的崽儿卖的不少,卖崽儿的都说,这个时候养正好,过几个月就能吃上蛋。

林玉已经能听懂一些本地话,几次讨价还价,就把菜种和鸡鸭鹅的崽儿都买了。本来只想买鸡崽儿和鸭崽儿,这个地方的人家普遍都喜欢养鹅,林玉也跟风买了几只。

刘大嫂买了几斤土豆,乐呵呵地跟她们回城。

穆清问有没有买药材的地方,刘大嫂说有,就在城门口的一户小院里。

“只有咱们本地人知道,外地来的连门都摸不到。”

“这有固定地点卖药材,不是很容易被抓到?”

刘大嫂笑道,“这可不是私下卖的,这也是公家的。”

“怎么说?”

“你想呀,咱们这里到处都是山,采药人多,有些常见药呀,药材公司收去也用不了这许多,不收吧,不是断了这些采药人的生路?有些药材现在不要,明年突然又紧缺,赚不到钱的采药人不干了,那又怎么办?”

穆清点点头,这位刘婶子还挺有见识的。

刘嫂子笑着道,“药材都是药材公司在收,用不了的就转手放到小院里卖掉,城里人有需要的都可以去买。后来呀,有些人卖零散的药材觉得去药材公司排队麻烦,干脆就卖给小院了,慢慢的,小院就成了药材买卖的地方。”

“没人来捣乱?说他们搞资本主义?”

“切,搞什么搞,别人吃饭的东西他们敢乱搞,你看那些山里人跟不跟他们拼命。”

“山里人?”

“对,住在山里的采药人,他们不像是住在屯里村里的人,也没有土地,全靠采药挣的一点钱过日子。”

刘嫂子小声说,“以前说官逼民反,听说几百年前,山上也有土匪,后头都被剿了。现在也有部队驻扎,虽说出不了大乱子,但是也要给山上的人留条活路不是?”

去过西南,又来东北,穆清发现,所有的政策在人口聚居的城里和村里才推行的好,甚至层层加码越来越严苛。

山里的山民,住在偏远寨子里的人,他们受到的影响最小,也没什么人上纲上线地去管。

说笑间,到了小院。

今天太阳好,宽敞的院子里高高低低放着好多晒药材的簸箕,一眼扫过去,好多药材都是她需要的。

“妈。”穆清扭头看娘亲。

林玉笑着道,“想要什么自己选,选好了妈给钱。”

“好。”

刘嫂子咂舌,“你也是太宠孩子了吧,咱们身体健康又不生病,买这些草药回去看啥?”

“我家闺女学过医,她喜欢就买,买回去总有用处,这个钱不白花。”

穆清选药材需要不少时间,刘嫂子家里还有事,就说先回去了。

“我家住在东街上,就在人民饭店后头,妹子下次有空来县城,来我家里坐坐。”

“好嘞,今天谢谢您了,要不是您帮忙,我们初来乍到还真找不到地方。”

“哈哈哈,不客气,我就是看着军嫂亲切。”

穆清没顾及到娘亲那边,一个劲儿地选药材,选到最后,小院的负责人都怀疑了,这小姑娘是真来买药材的,还是逗他玩呢?

半个小时后,穆清叫娘亲过来给钱。

看到钱了,负责人才松了口气,笑着和林玉攀谈,还送了几样不值钱的药材做赠品。

一共买了三麻袋药材,林玉娘俩也搬不走,只能请人送到人民饭店,到时候直接放车上拉走。

这个时候时间刚好,正是吃饭的时候,林玉点了两碗鸡蛋面团饱肚子。

把东西寄存在人民饭店,母女俩这才去学校报名。

“有条子吗?”

“有。”

林玉把后勤部批的条子交出去,校长看了之后,才看着这母女俩说,“真的读初中?”

“怎么了?”

“就是觉得你闺女年纪太小了点。”

林玉笑了笑,把闺女的小学毕业证拿出来。

看到小学毕业证,校长才松口,把穆清的名字记下来,叫她一定记得期末过来考试。

“谢谢校长。”

离约定回去的时间还早,从学校出去,母女俩又出城去那个小树林,又买了不少鸡蛋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

回去的路上,穆清藏东西的时候想起一件事,“妈,我们还要去一趟邮局。”

“去邮局干什么?”

给霍容时他们寄信。

给张钦、沈园、陈静和霍容时的,一口气寄了三封。

回去的路上穆清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

“堂哥也在南广县?”

林玉一下明白了闺女的意思,“没事儿,他在老家的时候你也没给他寄过信。”

穆清笑了起来,“我倒是不怕他知道不高兴。”

林玉也笑了,“用不着咱们给他寄信,他爹娘和哥哥知道给他寄信。”

“说起来,你大堂哥也到年纪了,他现在在药材公司工作,工作也稳定,肯定能找个不错的对象。”

“红卫哥?找个县城的还是村里的人?他现在还没分房子吧,要是找个县城的,家里条件好的姑娘肯定不愿意。”

林玉想了想,“我看你婆婆和大娘心气儿挺高,找村里的她们恐怕不乐意。”

虽然联系的不多,林玉也知道,大嫂两个儿子,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当兵的,她找儿媳肯定会往好里找。

林玉肯定道,“你大娘肯定想找个有工作的,最好还有初中以上的文凭。”

虽然在一个屋檐下没生活多久,不得不说,林玉还是非常懂张春玲的,张春玲找儿媳的范围,几乎就是林玉猜测的这个标准。

“红卫呀,你年纪也不小了,以后跟你们单位的姑娘家相处,多说几句话,要讨人喜欢,这样才好找到对象。”

穆红卫有些不好意思,“妈,我们药材公司没多少姑娘家。”

“怎么没有,我前些天去你单位门口等你,不是有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姑娘嘛?我看她身上穿的挺好,皮肤也白白的,这样的姑娘家肯定在家里得宠,以后结婚了,爹娘肯定会给不少嫁妆。”“妈,那是我们领导家的姑娘,人家高中毕业生,哪里看得上我一个农村的。”

王春玲瞪了不争气的儿子一眼,“那怪谁?是我不让你读高中吗?分明是你自己考不上。现在知道读书重要了吧,文凭太低,想找个好儿媳都找不了。”

穆红卫站在那儿挨骂。

王春玲骂够了才说,“以前老人说,低头嫁女,抬头娶媳妇,咱们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算太差,就算你领导家的闺女追不上,你也要给我找个城里人,以后两口子都是双职工,日子不得过的跟神仙似的?”

穆红卫叹气,他本来就不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和姑娘家多说话,打好关系,对他来说比背药材大辞典还难。

不想了,穆红卫本来打算在家住一晚上,现在被他娘念叨的也不想住了,吃了午饭就回县里去了。

在村口碰上小石头和丫丫兄妹俩,穆红卫笑着打招呼。

小石头无奈道,“红卫哥,我都读初中了,你可别叫我小石头了。”

“哈哈,那叫你什么?”

“你叫我大名,或者叫我石头。”

丫丫笑道,“红卫哥,我才读小学,我不怕别人叫我小名,随便叫。”

穆红卫被这兄妹俩逗得哈哈大笑,骑车回县城的路上,心情很不错。

这个时候,远在东北的林玉和穆清娘俩也坐上了卡车,往家去。

她们买的东西不少,站岗的小战士见了,连忙帮着把麻袋扛回家,林玉一顿感谢。

隔壁黄嫂子过来道,“你买什么了?”

“没买什么,就买了一点药材,还有鸡鸭鹅的崽儿。”

“你家好好的,买这么多药材干什么?”

“哈哈哈,有用。”

见林玉不愿意细说,黄嫂子没有追问,看着她提的竹筐说,“你买的鸡崽儿看着不怎么健壮,早知道你要买这个,你跟我说呀,我家就是白水县的,我婆婆也和人换鸡崽儿。”

“怎么换的?”

“两个鸡蛋换一只鸡崽儿,鸭子和鹅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换的。”

“白水县挺远的,你回一趟老家也不容易,还是不麻烦你的好。”

黄嫂子无所谓道,“过几天我婆婆要过来看看,顺手的事情。”

黄嫂子是个自来熟的人,林玉打开门,她也跟着进去,“哎呀,咱们两家的房子一模一样哈。”

林玉见她有话要说的样子,就给她倒了水,“嫂子有事儿?”

黄嫂子一屁股坐下,笑着说,“你知道黄勋吧?”

“我知道,一团的团长嘛,和你家一个姓。”

黄嫂子表情夸张,“何止一个姓,往上数三四代,还是一家人呢。”

“哟,这是你家族亲?”

黄嫂子不高兴地撇撇嘴,“哪里高攀得上。黄勋的爹会读书,年轻的时候当了工人,在白水县安了家。我公婆没什么本事,一直在乡下住着,除了逢年过节能碰上一面,其他时候可见不着。”

“哦,原来是这样。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家人嘛。”

黄嫂子略显得意道,“别看黄勋家比我婆家日子过得好,我男人出息,现在也当上团长,咱们两家人现在都是平起平坐的。”

林玉笑着附和了一句,“你家黄团长能干!”

“也还行吧!我家黄柏比黄勋聪明,我看呀,要不了几年,等我家黄勋当上师长了,黄勋家那个看不起人的婆娘,说不定还要来我家拜山头呢。”

说着,黄嫂子哈哈大笑起来,沉醉在自己对未来的畅想中。

林玉母女俩对视一眼,这个女人,来她家干什么来的?

黄嫂子摆出一副我只跟你说内幕消息的表情道,“黄勋的婆娘,名字叫李红丽,你听听这个名字,一看就不是正经人。李红丽和黄勋结婚之前,和好几个人处过对象,听人说,不检点得很。”

“李红丽过几天也要搬来了,我跟你说,你家是有闺女的人家,别跟李红丽走的太近,别教坏你家孩子。”

林玉尴尬地笑了笑,“真的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