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学霸的黑科技模拟器> 第一百七十三章 合作达成模拟点奖励,开启新课题(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三章 合作达成模拟点奖励,开启新课题(求订阅)(1 / 2)

几天后,微软和夏为科技达成合作,总裁纳德拉亲自前往魔都和陆晓签署合同。

夏为科技和微软成为合作伙伴,获得几项技术,可以将微软系统升级成支持其他各系统软件,还支持商城,中文编程,脑电波控制等功能。

并且获得生产脑电波头盔生产许可。

当然这是对外宣布的事,其实是微软系统从此改头换面,核心变成了系统。

就算将来微软靠着系统卖钱,也要分出一半利益给夏为科技,在软件分成上,倒是没有五五分成,大头还是归微软公司。

有了这样的合作协议,微软股东们也可以给股民们一个交代了,和夏为科技合作股价很快稳定下来。

当然这也意味着微软以后会受到夏为科技掣肘,要是夏为科技来个系统断供,老鹰国估计连操作系统都没得用。

对方也不是没有要求全面开放源代码,学习安卓当初那样建立开放的联盟。

到时候商城也可以放在系统内,但陆晓强烈反对,要么一拍两散,夏为科技放弃老鹰国市场,让老鹰国人自己慢慢更换系统。

要么就和现在这样合作。

其实和老鹰国的公司合作,也是考虑这次冲突不能继续升级下去,真到了一拍两散的局面,也许其他行业会受到影响。

现在却不同,大家依旧在规则内做生意,陆晓还掌握核心权限。

当然微软或者说背后的老鹰国也不会什么都不做,虽然核心代码依旧在夏为科技掌控中,但服务器必须按照以往苹果公司在云贵的云服务中心一样,建设在老鹰国本土。

背后不知道有多少次讨论,最终才形成这样的局面。

其中甚至有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的影子,两家公司在p端并不强势,但在手机系统上却都各占据半壁江山。

但现在系统还支持手机,抢走了他们的份额,最终他们也只能妥协。

和微软公司的合作公开后,他们也找上门,达成了和微软公司类似的协议。

只不过在分成上,夏为科技要多分一点,这算是对盖茨提前到来的一点优待。

让陆晓没有想到的是,当半个月后,三份合同签署,陆晓竟然收到了模拟点奖励!

看来系统项目,算是彻底了结,被模拟器认可完成度很高,达到了大国崛起标准。

这次事件,最开始是由声波武器在海外销售被抵制。

最后被计算机b毒威胁。

陆晓不得已反制,没想到反制着反制着,就把全球的系统产业给变革了。

如今世界上其实只有系统,这一个系统。

但表面上,却是有夏国的系统,微软的系统,谷歌的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而谷歌的系统用户最广,几乎继承了除开夏国之外的安卓系统格局。

比如在南棒国,就有四星集团的定制版系统。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夏为科技没有垄断。

而是像基础协议一般,融入到所有系统当中。

知道内情的人也不会对外宣布,其实他们根本无法掌控系统,好在唯一让他们能有点安慰的是,虽然无法获得系统核心权限,但夏为科技对核心权限的任何修改,都需要通过专用服务器进行专门审核。

其实主要审核的人员是老鹰国特殊部门组成的,毕竟全球广泛使用的系统,都是夏国和他们那边的公司。

系统事件,总共奖励了5个模拟点,比起天基武器奖励10个模拟点要少许多。

操作系统和天基武器的意义相比,也的确弱不少。

至于各种软件,还有中文编程,其实都没有独立核算。

毕竟天基武器的另一种运用,不就是让农业增产,甚至破坏国外农业了吗?

陆晓也摸到一些规律了。

那就是自己的金手指,只会对某个产业变化,带动夏国崛起进行评估,最后发出奖励。

这样看来,陆晓是亏了,因为当初模拟系统,总共花费了9个模拟点。

如今总结收获,却只有6个模拟点。

但如果站在全局角度考虑,夏国拥有自主研发的系统,还有人工智能,在全球获得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特殊意义又让陆晓觉得不亏。

而且这次只是系统产业进步得到的奖励。

但陆晓却开辟出了其他的东西,比如人工智能,陆晓感觉继续如果人工智能大成,也许也能获得模拟点奖励。

换句话说,当初的农业产品虽然是音波技术扩展的技术,但现在农产品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也许模拟点还没有开始结算。

等到收获季节,也许还能获得奖励也不一定。

当然结算也可能不是等到收获季节,而是等到夏国的农业领域获得世界第一的地位才会奖励。

毕竟天基武器是世界第一,系统领域是世界第一,这才获得了模拟点奖励。

那么接下来,陆晓就要认真考虑模拟什么项目了。

最好是既能解决陆晓面对的难题,又能做到世界第一。

而且还要选择一个产业,让整个产业世界第一。

这样在结算的时候,也能验证陆晓的一些猜测。

陆晓也尝试用模拟问答的形式,试探系统奖励发放规则,但这次模拟没有得到答案。

所以陆晓只能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答案。

这几天陆晓又开始足不出户,图书馆都没去了,量子力学的论文也早早完工,发给了郭广舱和张界。

三篇论文全部完成。

脑电波有关的论文陆晓需要发到国际知名期刊上,也算是陆晓的硕博论文。

量子力学的论文不算学位的论文,这是当初承诺要给院士们的论文。

当三篇论文都完成,陆晓面临新的选择,不出意外,脑电波这篇论文可以让他获得博士学位。

至于以后获得其他职称,甚至将来获得院士头衔,这需要更多成果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陆晓19岁,当初计划的是20岁前取得院士职称。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经过认真考虑,陆晓决定6个模拟点,投入到生物研究上。

至于光刻机,大型粒子对撞机,基础物理研究,数学研究,这些都不值得现阶段就使用珍贵的模拟点。

因为模拟点获得不易,肯定要解决最关键的困难。

光刻机危机目前不明显,因为和微软、谷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在半导体领域应该是稳定的。

双方相当于互相牵制。

对方敢在硬件领域卡脖子,陆晓就能在软件领域卡脖子。

先投一些钱给复大半导体实验室,慢慢研究着就行了。

粒子对撞机是基础物理方面的研究,甚至是将来研究核聚变,这都是基础领域突破,才可能取得进展。

陆晓可不认为投入6个模拟点,可以让这些大项目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

至于数学其实也是理论研究,暂时也不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