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学霸的黑科技模拟器>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导体产业,现金破百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导体产业,现金破百亿(1 / 2)

接到导师电话,陆晓其实早就猜到会说什么了。

他在交大搞出的动静,肯定很快能传到复大那边啊,要是没什么反应那才是奇怪。

“老师,我正在交大,这次为了收购一个游戏公司,他们是交大毕业的学生,收购的钱要捐一部分,所以我也跟着捐了点。”陆晓缓缓说道。

洪加兴可是知道,捐款数额高达10亿啊!

就算是有其他人捐的钱,交大这次都是实打实地拿到了10亿。

在陆晓口中竟然只是“捐了点”,这个一点,也太多了一点。

不过陆晓自从来魔都后,发展速度连他这个老院士都有些看不懂了。

发展速度也太快了点,他这个当老师的还什么都没有教给学生,陆晓都是靠自学就这么厉害。

洪加兴都有点不好意思。

“哎,我也是接到学校电话,听说你在交大弄了脑科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复大也可以弄嘛,对了你学历的事,已经弄清楚了,再过一两个月就是期末,你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参加考核,先把本科学历搞定。”

“要是写几篇新的论文,研究生的学历也是可以的。”洪加兴说道。

陆晓闻言很高兴,他虽然在商业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最根本的发展还是要立足在原本教育体系当中的。

将来还打算走学术发展路线呢。

毕竟有很多项目,其实不是靠着私人能做起来的,就拿研究高能物理的设备来说,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需要多少钱和人?

2008年,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在法国边境建成,整个项目总投资达到了近百亿美刀,共有大约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科学家参与了工程建设。

为了减少地面干扰,该粒子对撞机位于地下一百多米深,是一个全长2659公里的环形隧道。

想想看这种项目,是私人能做成的吗?

七千名科学家还要在地下弄几十公里的隧道,真没那么简单。

但要是陆晓成为国之柱石级别的科学家,发起这样的项目,再拉上一些其他投资,这种项目就能做成了。

只是这种项目的出现,压根不是用来赚钱的,因为他并非盈利的项目。

而是真正的科研项目。

夏国现在也有不少这样的项目了,比如在贵省的天眼,就是南仁东主持建造的,整个项目从1993年开始发起,一直到11年才开始建设,到现在还没有建设完,预计还要两年才能投入使用。

但这25年过去,无数天文学家都在为之努力,南仁东也在去年因病去世。

除了夏国天眼外,小太阳项目、全新的核电站项目,每个项目背后都有无数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

很多工作者,和当初的彭方存差不多,在外界并没有多少知名度。

就连南仁东,其实直到去世,还没有获得院士头衔,而是刚开始提名,不过等到明年,就有几名科学家,得到“人民科学家”的称号。

其中就有南仁东。

陆晓已经意识到,并不是什么技术,都可以靠着模拟器取巧获得完整技术。

因为他已经没有模拟点了。

那还怎么提高夏国科技实力,答案是自力更生,陆晓只要在某个领域不停进步,不停学习吸收该领域知识。

直到无法投喂模拟器,那就要自己创造更多条件。

比如将来要建造属于夏国的粒子对撞机,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特殊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研究微观层面的变化,将这些知识投喂给模拟器,陆晓就能模拟更多知识了。

但想要建设这些大型实验装置,必须要无数人配合。

彭方存当初建议陆晓开创企业,做到比化为还大,这并不是说陆晓就要放弃正常的教育体系内的升级渠道。

公司要做,用公司赚的钱做一些小型的研究,真正的大项目,还是要和夏国国势结合在一起,举国之力来研究。

“老师,放心吧,这次在复大我也会捐款的,数额不会低于10亿,不过这十亿,我会指定投入到扶持半导体上。”陆晓说道。

洪加兴闻言愣了愣,他没想到陆晓这么果断,刚在交大捐了一大笔,在自己学校又捐这么多。

还真是一碗水端平啊。

这倒是让他面上都有光了,学校其实也一直支持陆晓,只是这次陆晓回报太大,让他都觉得学校要是不做点什么,对不起陆晓捐的这笔钱。

但学校现在好像也没什么能帮上陆晓的地方。

上次陆晓的声波设备在国外差点被告,学校倒是讨论过要不要联络各种法律专业的人帮忙,结果陆晓自己就解决了问题。

自从陆晓来了大学后,还从来没有麻烦过学校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陆晓其实也无须学校保护,他有更强的后台。

既然陆晓说要在半导体上发力,洪加兴自然要好好支持,复大的确也有半导体方面的专业学科,还有国内顶级的材料实验室。

半导体专业其实是在13年成立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院,前身是1984年获批设立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

所以陆晓这次是指定捐款到微电学院了吗?

洪加兴好奇道:“你接下来想研究半导体啊?”

陆晓现在进入也不算未雨绸缪了,因为在现在国外就已经垄断了高精尖半导体产业,我们用到的手机,芯片、屏幕其实都是国外的产品。

知名手机厂,其实都是组装厂,化为倒是争气,早早开始研究芯片,但积累不够还是比不上国外。

今年天基武器诞生,让国内无数厂家日子好过一些,但陆晓预计,当他推出系统的时候,国外的势力绝对会不顾脸皮,在硬件设备上搞针对。

既然软件上比不上夏国了,对方肯定会从硬件上找补回来。

到时候肯定是两败俱伤,所以有些事,陆晓必须要做。

他其实读大学还有另外一件事非常紧迫,只是因为事赶事,机缘巧合先闯进了软件领域。

这件事就是生物学的研究,明年可是有大事件发生啊,陆晓必须做好充足准备。

好在陆晓本身可以说是个全才,每个学科只要投喂相应的知识,就能快速取得进步。

现在只是两条腿走路,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都齐齐发力而已。

倒是洪加兴的数学专业,陆晓一直没时间发力,辜负了洪院士的期望,没能解决几个数学千年难题。

“半导体行业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才行,恰好复大也有一定的基础,有全国最顶尖的一批材料学实验室,也有相关专业,其实当初选择复大,也是想在半导体行业有一番作为。”

陆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洪加兴是他来复大的原因之一,来魔都的原因却还有很多。

另外,在魔都还有国内最好的几家芯片公司。

这些将来都能成为助力。

“行吧,你回来到我家一趟,我们好好聊聊。”洪加兴说道。

电话里很多事说不明白,还是见面谈比较方便。

挂掉电话,陆晓又和刘伟几人聊起来。

收购公司可不简单,牵扯到很多事。

就算是公司估值45亿,已经谈妥,后续要操心的事也很多,不过这些事陆晓就不会亲自出马了。

而是让夏为科技的法务陈姨和刘伟对接,将手续办好。

至于钱的问题,陆晓也该盘下账目了。

他和刘伟约好在魔都夏为科技的办公室见面时间,便匆匆回家,至于交大捐款的事,也不着急,程教授也要和其他人联络,后续等待交大学校通知。

捐这么多钱,自然也要开发布会。

陆晓自己不在乎名声,学校和刘伟几人也在乎啊。

和程教授打了声招呼,陆晓带着人回自己别墅了。

洪加兴还没有下班,陆晓便去了工作间,盘点自己的收入。

他研发了一套自动程序,这套程序主要工作对象是助手,虽然助手并没有太多自主交流的能力,不算是人工智能。

但只要设计好需要做什么事,助手也能帮到陆晓。

比如币国内外交易平台的处理。

陆晓就将公司账户和平台绑定在一起,自动完成相关交易。

他的电脑也一直开着,随时都在发生交易。

所有交易并没有人工操作空间,比如夏国的人想要成为币商,首先是给陆晓公开的公司账户汇款。

在汇款时也要输入相应的验证码,让助手识别是谁转的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