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好婆婆好岳母[快穿]> 49、好吃懒做的婆婆(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9、好吃懒做的婆婆(02)(2 / 2)

玉珍明了,是向师傅的孙子向伦,提前来做学徒的,人家不是占的招工的名额,是接他爷爷的班,提前几个月来上班学习而已。

她也忙扬起笑容,与向师傅打招呼,“向师傅早。”

接下来就是介绍,食堂厨房里,还有三位大师傅:刘华,罗钱,周长青,以及两位学徒(小工):郭勇,魏金龙,还有三位打杂的:(女性):孙小梅,龙桃,秦红。几位女性是负责摘菜,洗菜的工作,还有打扫食堂与厨房的工作。

“向师傅 ,今天的早点需要我做些什么?”

厨房里是向师傅说了算,工作也是他安排。“今天的早点,不要你忙活。我们厨房做早点都是轮班的,今天是刘华做早点,他带着两个学徒一起做。

你第一天先看看熟悉熟悉就是,等过几天才轮到你。你看看一般早上要做些什么早点就是。

对了,我家孙子还没有拜师,他可是跟你,我们新社会新风气,不搞封建迷信那套的拜师,但给你倒杯茶还是要的。你觉得咋样?”老爷子要马上定下孙子与玉珍的师徒名分。

“行,那就倒杯茶 ,然后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承了向师傅一个大人情,定下师徒名分的事情,就不能推迟了。

厨房里忙碌着,玉珍看了看那边正在做早点的刘华师傅带着一位小工忙碌着。玉珍看了眼,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问了向师傅中午做什么菜,做什么饭,大米就别想了,北方大多数吃面食。

向师傅看了眼放菜的架子,与竹筐,“中午的主食是三合面馒头你带着他们两个做一道菜,就做一道土豆,至于土豆怎么做,小董你看着做就是。”

“行,一般中午要做多少个馒头或者包子之类的?”玉珍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要做多少个。

向师傅说了个数字,玉珍明白了。点头招呼儿子大河与徒弟向伦,“跟着我来,我教你们怎么和面,怎么发酵,虽然你们可能都会,但想要做的比家户人家的好吃,比外面卖的好吃,也是有技巧的,我教你们,自己要注意。”

两人幸喜,“是。”第一天就开始学习做面食,很难得。

洗好特制的大面盆,轻声的教着两人。那边一位打杂的女同志也走过来跟着学习。每天早上很早就要有人来上班,需要有厨师有帮工有杂工值早班,到了晚饭时,他们也能提前下班。

远处的另外一位上早班的学徒工虽然隔的远,也竖起耳朵在听。他有工作无法走过来听,甚觉遗憾。

玉珍把小诀窍教给两人,还有手法,但他们也是第一次,得慢慢练。

面和好,在那静止的时间,玉珍指挥两个帮着一起洗提土豆,削土豆皮,这些他们都要自己做,等下就是教他们切菜,这是难得的机会,切土豆能锻炼刀功。

忙里有序,安排的井井有条,玉珍的做法,向师傅看在眼里,频频点头。

没多久,食堂的现任主任背着双手走了过来,“老向,中午有座客餐,一共十人 ,餐标十五元不算酒水。”

向师傅走到一边拉着主任走到玉珍身边帮忙再次介绍,“主任,今天中午的客餐给小董做怎么样?”

那天试工时留出来的菜,主任是吃过的,点点头,“行,你们自己安排。我不插手,十二点二十开餐,你们看着时间做。”

他现在基本不管事,做做上面的通传,去交涉领粮食,食材,油盐调料,都是带着下一任的主任张香莲一起去的,帮助张香莲与需要打交道的几个单位建立联系。

后厨里一共有十个大灶台,还有几个小灶台还有不少搁置各种食材的架子,后面一排一长条洗菜的水池,不少水龙头。

后门隔壁的房间很大,后厨的会议室也是休息室。玉珍看了眼,打算以后带把躺椅过来,午饭后可以休息。

向师傅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点头。

在客餐备食材的架子上,玉珍转了几圈,挑选食材。挑选好食材 ,一切都是她亲手做,儿子与徒弟现在还不能让他们经手客餐,连切菜他们都还切不了。

那边面团醒好,玉珍开始投入新的忙碌中。

一整个上午,她都没有闲过一口气,倒是村里老家那边,她的家里围了不少人,一群人围在她家里,正在问她的大儿媳妇,“玲子,你婆婆真的进城有了工作?”

苏玲看了眼两位妯娌,声音很轻,“嗯,之前娘认识的一个人给介绍的,那厂里正好招人,我娘她去试工一下子试上了。人家厂里看上了。”

她不敢大声,不远处的两弟妹还心里不乐呵,成家的三个儿子就自己男人跟着进城了,有了个临时工的工作。老二老三还在家里种田,男人走之前再三让她别嘚瑟 ,可她是嘚瑟人吗?不是,她现在带着小儿子在家里老实的很。

一点也不敢嘚瑟,不过心中当然是得意的。

“哟,你婆婆可是好本事,居然能摊上这么好件事。那你婆婆认识的那人是个男人吧?”这话就有点不怀好意。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不只是苏玲一下子冲过来抓住了说话女人的头发,另外一边的二儿媳田华也冲了过来,一把抓住不怀好意的女人的头发,大声的辩解,“滚犊子,什么男人,你个老娘们儿居然敢坏咱家的名声,我撕了你的臭嘴。

告诉你吧,给我娘介绍的那人也是以前在白家做事的李小丽,她给我娘介绍的,不信你去问问那李小丽,去问问那厂子的门卫室,人家都是证人。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我家的名声就毁了。

你安的什么心?滚你的犊子,不要来我家。”

田华骨架子大,如果有肉,就一定是个身强体壮的大体格子。全家的女人中就数她力气最大,当然只是目前。之后应该是玉珍,她正在开始修炼古武。

其余的一群嚼舌头被田华嚎的也吓的不轻,倒是有一位是玉珍的夫家大嫂,她安抚众人,“别怪我侄媳妇薅人打人,毁人名声那可是缺了大德。弟妹走之前特意把我们几家聚起来说过,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过,虽然介绍的人不是怀的好意,原本是想看我弟妹的笑话,可我二弟妹手艺真不错,还知道抓住机会,架着那人就去了厂子里,自己试工也试上了。

原本只是说介绍二弟妹去做切菜的小工,可二弟妹手艺好,人家领导尝了她做的菜,与老师傅商量以后,当下就决定让我弟妹做大师傅,还是正式工。

还给了弟妹一个学徒的名额,这才带了大河一起去。

你们啊,可别再外胡说,孩子他叔(玉珍丈夫)去了以后,弟妹心里难受,也不大管事,也不爱出门走动。全村都说她变懒了,可谁知道她心里难受。

她不是天生懒,只是伤心难过才那样,前些日子,她自己想明白了,自己走了出来

就她那么看重少东他爹,哪里会有其他的想法。你们的嘴可积点德吧!”

之前玉珍在离开前聚集了丈夫的亲兄弟姐妹几大家子人,剖析自己变懒的原因,此时被大嫂拿来一顿说,一下子,好吃懒做的名声被三百六十度的逆转。

别人觉得她真不容易,与去世丈夫的感情还是蛮好的。以前都是冤枉她了。

周围的几位妇女点头,“难怪,我就说玉珍咋就一下子变了,以前也不懒啊,怎么一下子就懒成了那样。”

“对对对,以前玉珍姐可勤快了,虽然干地里的活不是那么利索,但也不错的,也不偷懒,该做的还是都做的。”

郑大嫂叹口气再次说,“对,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理解。也不明白不知道弟妹咋了,那时候该劝的也劝了,可弟妹就收不开口辩解也不动弹,劝了几次我们也就不劝了。

现在想来,我们都没有想明白,冤枉了她。二弟妹可不是像我们一样大字不识的女人,她可是识字的,一手字也写得不错,年轻的时候还去过大城市的人,她怎么会突然变懒?”

此时,一群妇女都想起来了,人家董玉珍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出身,打小跟着大小姐一起长大的。

论见识满村的女人都不如她。

一群人也没有去想,变懒与有见识有毛关系,还跟着点头。还恍然大悟。

玉珍忽悠郑家人,郑家人忽悠村子里的人。有点传销的赶脚。

村里许多人都羡慕,谁不羡慕啊,村里最好的房子之一现在住着董玉珍一家人。另外有一处小地主家的灰墙黛瓦的宅子,归了村部。

那家小地址家里的孩子,做过坏事早就死了,地主夫妻也在解放前就死了。后来房子就归了村里。

现在董玉珍刚醒悟就找到了城里户口才能找到的正式工工作,还带走了一个儿子一起去上班,全村的人羡慕嫉妒恨啊,可又没有别的法子,总不能去抢人家的工作吧。

只能私底下的说些难听的话。

在地里干活的二河三河身边也热闹,隔壁地里的人总找他们说话打听。

兄弟两挥汗如雨,忙着呢。哪里有时间搭理那些人。可不搭理不行,不搭理人家会阴阳怪气说一些怪话,说他家里还没有发达就已经开始瞧不起人。

过几天就要秋收,兄弟俩正烦的不行,家里差了大哥那么一个劳动力,靠他们两个会要累死去,时间也要多拖延两三天。

在家里人忙碌的时候,中午已经表演完个人秀的玉珍 ,坐在后厨看着大家打菜。

一群明显与本地说话声音不同的专家,技术工们一口普通话,边打菜边问,“什么时候有糙米饭吃。”

向师傅亲自站在窗口回答,“有的,明天中午有,但不能天天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