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1 / 2)

“是二皇子?”

康平帝点头道。

“对,我们当初行至湖州府的边界,再次遇袭,对方人数众多,幸有柱国公私下派遣的一批死士拼命相护,我们才有机会进入湖州府境内。”

想起过往那些艰难的经历,康平帝不胜唏嘘,对自己不珍惜这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一切,将自己折腾到现在这惨淡境地的事,更感懊恼。

“康儿出生不满半个月,就随着我们一路奔波,没有得到悉心照顾,又在逃亡途中受到颠簸,身体极其虚弱,我们因此而在那桃河镇附近休整近半月。”

“眼看那孩子还是不见起色,只好让魏长立将他趁夜送到桃河镇上,希望他逃得一线生机。”

“如今看来,老天还是眷顾朕的,不仅让那个孩子成功活了下来,还被教养得如此出色,十五岁的会元,哈哈,想起这事,朕就高兴。”

高兴到连他这时刻有病痛加身的身体,都变得轻松许多,康平帝越发的肯定,那孩子应该就是他的儿子。

邵云博认真看了眼康平帝,有些迟疑的回道。

“可是,那孩子虽然俊美无双,可是依老臣看,那五官相貌似乎与陛下并无相似之处,要不然,老臣也不至于丝毫不曾察觉这其中有异。”

也不是没有怀疑,不过邵云博看得出来,陈凤琪对孙子、孙女一视同仁,他也就没有在意那些违和之处。

听他这么一说,康平帝不仅没有失望,反而笑容更甚。

“这就更对了,那孩子生来便与朕,与他生母都不肖似,更像他祖母一些,嗯,朕记得,那孩子的眉眼与朕的舅父,柱国大将军十分相像。”

这也是康平帝虽然恨他的结发妻子的背弃,却对那个孩子一点都没有迁怒,甚至还在危机重重的流放途中,为其冒险停下休整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他的母后,还是自己处境艰难,仍然竭力护他的徐家,都是他心中最值得信任的至亲。

二儿子当时虽然年幼,也能看得出来,他与徐家人长相相似,更提醒着他,那正是他一直期盼的嫡子。

邵云博这才明白自己看到徐家人时,为何总觉得他们有几分面善了。

“听您这么一说,老臣倒是想起来了,不错,那孩子确实与部分徐家人的长相相似,只是徐家男儿的相貌更硬朗一些,那孩子的五官更为精致秀气,老臣才不曾往这方面联想。”

这话让康平帝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心中无比欢喜的同时,还迫切的想要见到儿子。

“过两天就要举行殿试了,朕不能急,不过朕这次也要避嫌了,看看我儿能否凭自己的本事考取状元,哈哈,就算不是状元,朕能有个可以考取一甲前三的皇子,也同样是佳话。”

说完,康平帝才想到,他最信任的邵云博已经避嫌,自己若是再避嫌的话,这个主考官就必须要特别慎重的选择才行,这可是会关系到他儿子清誉的大事。

看到康平帝那满脸为难的模样,邵云博就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陛下,以老臣之见,可以交由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民大人,御史大夫常守则大人负责主持这场殿试。”

听到他推荐的这两人,康平帝和刘乐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微妙。

“邵爱卿,你当真是想推荐这二人?”

不怪康平帝感到难以置,实在是这二人都有些特殊,张大学士看不上靠着拥立之功上位的邵云博,两人经常在朝常上争得的不可开交,乃是朝野内外人尽皆知的事。

御史大夫常守同样与邵云博的关系有些不和睦,不过他的主要目标在康平帝身上,视帮助皇上纠正各种错误为己任,动不动就要参奏皇上的过失,经常将康平帝气到暴跳如雷,为了维护自己的帝王声誉,还只能一忍再忍。

邵云博态度坚定的回道。

“是的,老臣认为,只有这二人担任主审,等到二皇子的身份公开后,才能堵住这天下的悠悠之口。”

南江书院出来的那批人,个个争相给李常煦送贺礼的行为,势必会让有心人从中抓到蛛丝蚂迹,早晚曝露他们都是南江书院出身的关系。

而他在此次大考上,主动避嫌的举动,肯定也会引来别人的关注,他自打正式入仕以来,就饱受那些以正统科举出身自居的大臣非议,并不在乎那些。

可是邵云博却希望还很年少,又真正才华出众的阳阳,不会受到那些质疑,不用承受那些本不该他承受的污蔑与非议。

听到这话,康平帝才明白对方的苦心,殿试过后,他肯定要公开那孩子的真正身份,若不提前考虑周到些,就会给人留下把柄,他纵然身为九五至尊,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口舌。

“还是爱卿考虑得更周全,不错,唯有让这二人当主审,才能证明我儿的殿试成绩绝无虚假,不过他们二人?”

邵云博知道康平帝不放心什么,胸有成竹的回道。

“常煦的会试试卷,老臣已经亲自审阅过,虽措辞之间难掩锐气,但他对时政与实务的见解,都极有可取之处,论水平,他这个会元绝对当之无愧。”

“我们可以在常规审阅官、监考官与阅卷官之外,再另设九位陪审,陪审成员,皆从六部之中抽取,排名有争议的试卷,可以交由他们做最终表决。”

听到这个安排,康平帝满意的点头。

“不错,只有这样做,才能尽量保证公平。”

与康平帝商量完朝中大事后,邵云博离开皇宫时,坐在皇上特赐的车轿内,他才放松一直紧绷着的心神,后知后觉的开始激动起来。

他亲自看护着长到五岁半的阳阳,竟然是康平帝的二皇子,康平帝已经恶了大皇子,已派大理寺悄无声息的收押大皇子与投靠大皇子的势力。

在当前的形势下,阳阳,应该说是目前仍叫李常煦的二皇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位继承者,毕竟以秘药勉强维持身体机能的康平帝,已经坚持不了太久,注定没有机会再生儿子。

对他邵云博而言,这绝对是个堪称是绝处逢生,再好不过的结果,可是想到东家,邵云博又忍不住黯然,当亲孙子养了这十五年的孩子,突然要认祖归宗,东家太太……

想到这里,邵云博不禁一愣,东家太太会在意吗?

好像不太会,能做出让捡来的义子充亲子,不仅让人家顶替自己亲生儿子的身份,连亲儿子的老婆孩子也一并交由对方继承,对夫家一切提都不愿提,最厌恶女子要冠夫姓,遗憾李家庄不能叫陈家庄的人,又怎会在意捡来的孙子认祖归宗呢?

想到这些,邵云博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李成锋是由他们从河中捡回去的,满身刀剑伤,身手特别厉害,养好伤后,愿意认太太为义母也就罢了,还顶替了太太亲子的身份,从不向人提及任何过往。

而那段时间,也正好是康平帝一行遇袭,被柱国公派的死士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身的时间点,这么一算,那李成锋的真实来历,可谓是昭然若揭。

将亲儿子的户籍身份送给对方的太太,显然是知道些什么的,就像她早看出自己的身份来历有问题,却当做不知,所做的一切却都从维护他们的角度考虑和安排。

定下找机会要与皇上提一下二皇子养父身份来历的想法后,邵云博又开始琢磨殿试陪审人员的人选问题。

为了能考虑的更周全些,陪审人员除了要学识过关外,绝对不能选用和南江书院沾边的人,与此同时,也要剔除对他性情较为偏激,对他或者是南江书院敌意过大的人,这些硬性条件一列,可选择的余地就比较限了。

想到头大的时候,邵云博突然想起东家太太在开设南江书院时,曾发出的感慨。

“……靠科举选仕,的确是个很不了起的创举,就是它的好处与坏处都很明显,书生容易误国,还是要有针对性的多培养些能干实事的人才,并将他们安置到相应的职位上,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举,比那些靠科举出仕,养些幕僚和师爷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靠谱多了。”

身为站在大部分正统科举出身的官员对立面的‘奸相’,邵云博对这番话,实在是非常认同,可他知道更知道,已经实施数百年的科举取仕制度,早已深入人心,不是仅凭一座南江书院,就能改变的。

东家太太也知道,所以她也只是随口抱怨两句,南江书院依旧将四书五经为主课,近两次选取的进士中,自南江书院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可是二皇子是由东家太太亲自教大,某些思想观念深受太太影响,他若继位的话,这些是不是可以变一变呢?

看着那满屋的礼物,虽然遵从的是南江书院一贯的风格,都是些实用而又价格不高的东西,只为聊表一下心意,也让李常煦感到有些头痛。

他早知道京中已经聚集不少南江书院出身的毕业生,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在京中一露面,就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以自家祖母向来低调,生恐会惹人注意、招来忌惮的行事风格,李常煦觉得,他考了个会元,不仅不是喜事,还是个大麻烦。

“阳阳,你既然已经考个会元出来了,殿试的时候,你可一定要争气些,再超常发挥一次,要不然,咱就丢脸丢大了。”

在李常欣看来,眼前些礼物相当于是压力,他们自家人对李常煦考得怎么样,并不在意,可是有那么多故旧关注着,要是殿试考得太差,保不住一甲前三名,实在有负众望。

袁文义担心李常煦的压力太大,反倒不利于他在殿试上的发挥,赶紧安慰道。

“少爷不用太有压力,尽力而为就行,能取得会试头名,已经算是达到太太的条件,家里又不指望你去当官,殿试什么成绩都行。”

李常煦虽然年龄不大,心智却很坚定,心中早有了主意,也就不在乎李常欣与袁文义的话。

“唉,奶总强调这世上人才辈出,让我来京中见识一下天下才子的厉害,可是事实证明,他们也不怎么样啊,我这次虽然发挥得还不错,可是一下就考个会元,那些才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