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大明风流> 第1336章 未来已来(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6章 未来已来(续)(1 / 2)

机构变革之初,朝廷上下出现了不小的混乱。职权不明,对机构变动的抵触情绪也不小,在最初的三个月里,朝廷上下颇有些怨言,也出现了不小的抱怨和冷嘲热讽得声音。

但张延龄和王守仁等人都是干实事的人,大都督府和丞相府的联席会议几乎每天都召开。各衙门官员轮流坐堂,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疏通各种不通之处,明晰权限,制定流程。

张延龄每天都从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几乎每日都是批星出门,戴月而归,真正做到了宵衣旰食。王守仁便更不用说了,他爆发出来的热情超出了张延龄的想象。本就抱着报效大明的壮志的他,一旦有了发挥的余地,便爆发出极大的能量。许多次衙门值夜的官员都发现,丞相公房的灯火通宵达旦,直到天明。

这一切都鼓舞了朝廷其他官员们。当大都督和丞相都以如此的姿态做事的时候,看着他们一天天消瘦的面庞,一些抱怨的话自然也说不出口。

而且,随着难题的一件件解决,权限明晰,流程熟练之后,朝廷上下官员也渐渐的适应了新的变化。各衙门各自的办事流程逐渐明晰化,事情也变得顺利起来。

皇上朱台浤也做出了表率,他不在宫中厉行节俭,每日清晨起床,早朝之后读书。积极参与两府联席会议,帮着出谋划策。他并不露面,只坐在隔壁屋子里提笔记录整理流程和问题,之后提出一些他的想法供众人参考。

总之,虽然朱台浤年纪轻,有的想法是很幼稚的。但是他的态度却是积极端正的,也提出了不少好的解决之道。

朝廷政务,千头万绪。特别是这种变革之后的琐碎事务,更是多如牛毛。张延龄累的够呛,这其实并不是他喜欢的生活,这可比领军打仗还要劳累操心。

疲惫回家的时候,在妻妾们提他搓揉酸痛的腰背的时候,张延龄总是感叹一句:“自作孽不可活。”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但辛苦归辛苦,随着朝廷事务的畅通,各项流程的顺畅,各种谬误之处的纠正,一切开始运转如意的时候,张延龄还是心情大畅。

锦绣元年五月,张延龄以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义提出了军改方案。

针对大明各兵种兵员庞大,造成军费庞大,负担严重的冗兵问题,提出了大裁军五十万的目标。全面整顿军中冗兵,空饷,兵员战斗素质不高的问题。

大明兵马军队数量在正德朝曾达到一百五十万的数量,光九边重镇便有九十余万边军兵马。庞大的军队却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提升,反而每年财税半数以上用来养兵。

这不但大量消耗钱粮,导致财政亏空。而即便拿出大量财政,也只是用来养兵。装备的提升止步不前。比如火器在大明军中无法普及,除了之前火器的威力不足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没银子。

兵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大量流民被招募入军,只是为了让他们不会四处游荡生乱。养兵变成了养流民,打起仗来派不上用场。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完全不成正比,然后又不得不扩充更多的兵马,用人力去弥补战力,造成恶性循环。

张延龄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裁军五十万,便是精简那些不合格的兵马,腾出财政空间来提升兵士的待遇和兵员素质。更新大明军队的作战装备。同时,借裁军为由,清查吃空饷的地方领军将领,挖出一批军中硕鼠来。

张延龄和张仑算过一笔账,光是裁军五十万,每年便可腾出军费近四百万两。这笔银子将极大的提升军队装备和兵士待遇。

大明京营、边军、水军以及地方驻军待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以前京营兵马待遇最高,经常作战的边军反而少,地方上的兵马更是待遇极差。造成军队之间的歧视和不满,导致积极性和战斗意志低下的问题,这一次全部抹平,一视同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将兵士待遇提高,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安心在军中。一人当兵,便可养活家中妻儿,作为一种可以给家人带来收入的职业,而非如以前那般只是为了有口饭吃,只是为了活命而参军。

除了裁军五十万节省下来的军费之外,随着海贸的开展,朝廷的财税收入将会逐年攀高,届时会有更多的军费可用于军队的建设。

至于裁军下来的五十万人的安置问题,自然是需要解决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大明各地因为海贸而兴起的造船手工蚕桑贸易等工商业已经蓬勃而起。这五十万人中的绝大部分可以在兴起的行业之中被消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