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刑(补10月15日更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刑(补10月15日更新)(2 / 2)

“,就是克雅氏病。”胡春波没有继续说话,孙立恩站了出来,负责对周策解释到底是什么。“这个名字如果听上去还是有些陌生的话,那它的一个特殊种类你一定听过——疯牛病。”

克雅氏病,是一种由朊蛋白颗粒既朊病毒()引发的致死性传染疾病。同时,它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年代发源于英国工业化养牛场的疯牛病。

作为一种最近六十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全新致病体,朊病毒不同于人们传统所认知的任何一种致病体——它并不含有任何或者结构,朊病毒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蛋白颗粒。但由于朊病毒被发现的时间不算太长,而其尺寸比已知的最小的病毒更小(约~纳米),因此,人类对于朊病毒的认知还很肤浅。

虽然对于这种蛋白质颗粒的了解尚浅,但医生和科学工作者们还是找到了至少其中一类朊病毒的特征。

朊蛋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神经系统,朊蛋白会感染脑神经,并且促使大量神经细胞死亡。这些神经细胞消亡后,往往会在脑组织里留下大量的空洞,让脑组织看起来像是海绵一样。因此,朊病毒病又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其中包括感染牛和人的疯牛病(),感染羊和老鼠的羊瘙痒症(),以及会在人之间传播甚至遗传的库鲁病和克雅氏病。

周策恍然大悟之后又摇了摇头,“这不应该啊……患者本人是在工地上打工的,他肯定没有去过英国,更不会在国内吃到英国牛肉——这玩意国内应该是禁止进口的。”

“对英国牛肉的进口禁令已经在年月放开了。而且这也不见得就是疯牛病……他也有可能是遗传性、散发性或者医源性的克雅氏病患者。”对于周策的疑问,胡春波倒是进行了非常完善的解答,随后他就开始以向孙立恩提问的方式验证起了自己的猜测,“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的手术么?有没有移植过角膜?父母有没有过痴呆的表现?”

“没有。”孙立恩摇了摇头,这些问题他倒是询问过患者家属。不过遗传病学上可能有些问题——曹志全的父亲死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而他的母亲则是因为肝癌去世的。曹志全的父亲不必说,他母亲过世时还不到岁。

“那就麻烦了。”胡春波叹了口气,“如果不是遗传性或者医源性,那就是散发性了。”

散发性克雅氏病的诊断……严格来说其实有些滑稽。

首先,克雅氏病的诊断方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脑组织活检或者脑组织尸检。总的来说,除非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这种海绵状的脑子,否则医生们最多也只能“高度怀疑”而无法“确诊”克雅氏病。

其次,散发性是完全找不到来源,根本没有线索的克雅氏病。谁都不知道患者本人到底是怎么感染了朊病毒的——有些患者是自己的基因位点有变化,因此在脑组织里错误合成了脘病毒。有些患者压根就没有基因位点变化,但他们仍然表现出了克雅氏病的症状,并且迅速过世。但因为患者家属的意愿问题,在国内能够对高度疑似克雅氏病患者进行脑组织活检或者尸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十几年的统计中,接受了尸检并且最后得到确诊的“高度疑似患者”仅有两位而已。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现象,在临床上才会出现医生们会把“高度疑似”当做的“确诊”来处理的情况。

没办法,确诊的条件太苛刻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医生们自己也不太希望完全确诊患者。理由也很简单,这种病是没救的。

朊病毒的特质决定了它本身对所有的药物全都免疫。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手段能够阻止脘病毒在患者的大脑中复制自己并且杀死其他神经细胞。就连辐射都没有效果——事实上,人类之所以能够确认脘病毒本身不含有和等遗传物质,正是因为这一点。早期的科学家们对患有瘙痒病的羊脑组织进行了辐射处理,随后再次把这些脑组织接种给其他的健康羊只。而被接种的羊之后也开始发病,这才有了“病原体不含有遗传物质”的大胆推测。

化学药物无效,生物药物无效,辐射等手段也无效,至于更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就更没有效果了——尺寸不到纳米的蛋白质颗粒,就算是真的开发出了科幻里的纳米机器人,恐怕也不一定能处理的了。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现在突然出现了可以阻止朊病毒继续复制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曹志全的情况也不会有丝毫改善,最多就是病情不再进展了而已。已经死亡了的神经细胞,是无法重生的。

要想治好患者,那就要有能够彻底杀灭脘病毒的手段,同时还要有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能力。

也就是说,最少两个诺贝尔医学奖凑在一起,才有可能挽救回曹志全的性命。

孙立恩沉默了一会,看着躺在床上的曹志全,轻轻摇了摇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