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古董商人穿七零> 第18章 第1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第18章(1 / 2)

山上的鸡鸭对王二他们来说,现在就是烫手山芋,云端愿意花钱买,不管大小都要,他们当然愿意出手。

王二以为自己看穿了云端,提醒她一句:“养东西换钱不是那么好做的,就跟我们似的,说不定一场竹篮打水空,还差点把自己赔进去。”

“放心,我不是养来卖,我留着自己吃。”

云端不听劝,王二也不再多说,带着云端去山上看了他们的养殖场。

看了养殖场,谈好价格,王二四人拿到钱,去棚屋收拾好东西,转身就走。

确定人都走了之后,云端把大大小小的鸡鸭全部送进空间,专门圈了一块有水的林子养着。

山上多了新邻居,毛毛从天坑里跑出来,吱吱地看热闹。

“好好照看着这些鸡鸭,养大了炖给你吃。”

“吱吱。”

从山上下来,已经是半下午了,云端赶紧往木料厂赶。一般情况下,木料厂生产出来的成品木板都是直接运到隔壁的家具厂,两家厂子是一个管理班子,可以说是自产自销。

云端找上他们的负责销售的主任,说要买一批木板,那可真是新鲜。

“有介绍信吗?”

“有。”自制介绍信递过去。

“我们学校暑假的时候翻新了一遍,这不是需要一批黑板么,大队长叫我来木料厂问问,能不能买一批好的木板,行的话,我回头再去买一桶黑漆刷一刷。”

哦,原来是这个用处,那可以卖。木材不是什么紧缺物资,他大概看了一眼就把介绍信还给云端。

“你要买什么尺寸的?要多少?咱们这里也有常用的黑漆、黄漆,你要的不多的话,也可以买一些给你。”

“那就谢谢了。”云端报了个数儿,还要一些柜子和木架子,她另外又要了一扇门,让人起了疑心。

“你要的木板有点多啊。”

“嘿,好不容来一趟,就多买点回去放着,反正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现在的木板价格不贵,云端买了一大堆,算一算价格,居然都不过百。

木料厂没有包送的服务,不过城里的范围之内,给钱可以包送。云端就让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送到城外,说是跟人说好了,借拖拉机一起拉回去。

木料厂送货的人也不管那么多,东西放下就走,赶着下班呢。

云端在城外守了一会儿,等天色彻底黑下来,云端这才把东西收进陶艺馆,转身回招待所。

“妈妈,我等你好久了。”听到开门声,梁辰从床上跳下来,就往妈妈身上扑。

云端一手拦住他:“慢着点,小心我手上的东西。”

梁辰一看,妈妈手里的牛皮纸里包着五个包子,另外一只手拿着一个大饭盒。

“吃什么呀?”

“包子和粥呗。”把东西放桌上,云端催促梁辰去洗手。

一会儿后,两人坐下吃饭,梁辰嗷呜一口咬下去,咀嚼着:“妈妈,这个香菇白菜包子,怎么跟家里的一个味道呀?”

他又喝了一口南瓜粥,吧唧一下嘴巴:“嗯,粥也跟家里一个味道。”

云端眉眼不动:“有什么稀奇的,都是家常的东西,煮出来味道差不多也正常。别废话了,快吃。”

“哦。”

晚上,等梁辰睡着,云端去空间折腾那一堆木板。

在陶艺馆一楼的墙角,围了一个二十平左右的房间出来,要不是毛毛帮忙,她一个人还真弄不了。

原本还想把架子、柜子都处理好,弄完房间她就累了。

算了,明天再弄吧。

抱着孩子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带着梁辰出去吃早饭,吃完早饭就到处溜达。

溜达着,溜达着,就到了城南。

如果说城西和城北是金水市现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那么城南就是以前的有钱人住的地方。

城西和城北标志性的建筑是这些年新修建的厂矿单位的家属楼,城南的房子着多是四合院。这些年,原来城南的体面人走的走死的死,大多落败了。好好的院子没人精心维护,有些变成了大杂院,原来的主人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老郑头儿,别跟我打马虎眼,你们家原来那么大的家业,我才不信你们没有藏东西,识相点,也免得我们哥几个三天两头上门拜访不是?”

咵啦一声响,听着像是什么瓷器碎掉的声音。

“我的锅啊!”

瞬间,院子里响起了孩子和女人的哭声。

梁辰紧紧靠着妈妈,吓得发抖。

云端拍拍他的肩膀:“不怕,妈妈在呢。”

等那几个二流子走远了,云端才往前走了几步,就这点时间,院子里进了好几个人,看着像是住在周围的人。

“罗二狗简直不是人,就知道欺负咱们这些老弱病残。”

“不行,我忍不了了,我要去告他去。”

旁边几人赶忙拉住他:“不能就这么去,回头他还要过来打击报复呢?咱们跟他碰不起。”

“那怎么办?真就这么受他欺负吗?”

“想想办法,咱们以前那么多苦日子都趟过来了,不能被几个小流氓难住了。”

“唉,主要是咱们身份敏感,要不然……”

“都是暂时的,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梁辰拉拉妈妈的衣袖。

云端:“怎么了?”

“咱们能帮帮他们吗?”梁辰看了一眼那个比他还小的小孩儿,哭的小脸脏兮兮的,又瘦又小。

院子里那群人,脑子灵活的很,云端觉得并不需要她帮忙。

就算要帮忙,“现在不是时候。”

刚才院子里的那群人,可是金水市原来真正意义上的有钱有资产的人,她想做交易,和他们做是最好的。比起走街串巷地换东西,安全性还更高。

梁辰不懂妈妈的话,跟着妈妈走,走到前头巷子口,碰到刚才那群小流氓,好像明白了一点。

梁辰也没了玩的心情,去人民公园逛了一圈,就说要回招待所。

“吃了午饭再回去。”

就是这么巧,母子俩到人民饭店刚坐下,上午遇到的那群小混混也进来了。那可真是一点都不避讳,一碗白开水下肚,就开始吹牛,比喝高了的人还会吹。

吃饭都没个清静,梁辰气鼓鼓地吃完饭,拉着妈妈就要回去。回招待所睡午觉,下午就在招待所看他的小人书,吃了晚饭就早早睡了,还说明天就回去。

云端拍着儿子哄睡觉,明天回去肯定不行,至少也要等到后天。

暮色四合,等梁辰睡着了之后,云端出了招待所,直奔城南而去。

不多时,郑家的院门被敲响。

“谁?”屋里的声音很警惕。

“路过此地的人,找好心人讨碗水喝。”

四周陷入安静,稍微有点声音都听的一清二楚,过了一会儿,吱呀一声,院门打开一条缝。

开门的人打量了她一番,看她是个年轻姑娘,就让她进了。

云端说了声谢谢,毫不见外地进门,找了个地方,卸下背上的大背篼,里面装的全部是粮食。

老郑头以前走南闯北可是吃过见过的人,看到云端的粮食,直接问她要什么。

云端轻声一笑,她还能要什么?

细声细语地说了遍她要的东西,还说:“你如果想要粮票也行。”

“不,我就要粮食。你想怎么换?”

“那要看你手上有什么东西了。”

老郑头使了个眼色,老郑头的儿子去了厨房一趟,小心翼翼地把两幅字画拿出来。

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的灯光,云端仔细看过这两幅字画,看落款,一幅是南宋年间的果熟来禽图,一幅是幽风图卷。

看完之后,云端浅浅一笑:“这两幅图,仿的挺好。”

老郑头的儿子不敢置信:“你懂不懂字画?这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一直被我爹仔细收藏着,不可能有假!”

“那你问问你爹,是不是假的?”

老郑头这才把眼前这个不请自来的小姑娘看在眼里。

他瞪了一眼不学无术的儿子:“人家说的没错,确实是假的。”

“什么?假的?那真的上哪儿去了?是不是被人偷了?”

“不对,是不是当初二伯把咱们的东西调换了?我就知道,他怎么好心告诉我们有人要抄家,让咱们把家里的古董交给他保管。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云端挑眉:“既然知道自己被坑了,今天上午被小混混威胁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把这件事说出去?转移火力?”

老郑头哼笑一声:“小姑娘知道的不少。”

“无意探听,恰好路过。”云端扫了郑家人一眼:“所以,你们家现在有真货吗?”

“呜呜~”

屋里的孩子又在哭。

老郑头叹了口气,去屋檐下拿了个锄头,朝着大门口去。

没过一会儿,大门口被他挖出一个大坑,老郑头亲手从里面掏出来一个小箱子。

云端翘起嘴角,还挺出其不意的,没想到有人在大门口埋东西。

老郑头抱着箱子放到云端面前打开,里面,居然是一箱金条。

“我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光景好。那年过节又赶上我过生日,收了好多礼物,我就找太奶奶换成这个。后来不知道怎么被我娘知道了,我娘怕我小人家把钱败没了,就说要给我收着,我怎么都不肯。我娘把我屋里都翻遍了,却不知道,我把东西埋在大门口。”老郑头目露怀念。

想必,是在怀念那时候的快活日子吧。

“这些给你,都换成粮食。”

“爹……”老郑头的儿子欲言又止。

“别心疼钱财,咱们现在这样的身份,有钱也买不着好东西。你王叔他们一直接济我们,咱们这样只借不还,不像话。他们家……日子也不好过。”

云端相信金条是真的:“我带来的粮食,不值这些。”

她背来的粮食,都是从山下餐厅里拿的,三十斤大米,三十斤面粉,还有十斤小米。

“现在这个时候,能买这些金贵东西,我们家也不算吃亏。”老郑头不客气地把这些粮食搬屋里去,还叫老妻赶紧熬一锅小米粥,喂孩子吃点好的。

云端不着急,就在院子里等着,等老郑头安顿好屋里,再出来的时候,云端才说:“我今天是想换古董的,您不会忘了吧。”

“我也蒙不了你,家里有几件东西都是假货,怎么换?”

没想到这人还挺实诚,云端笑了:“我和今天上午的混混一样的想法,我知道你手里有东西,如果你要换,你随时可以找我。你认识的朋友如果想换,也没问题。”

她以前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一些家里有真货的人家,为了保护古董,家里摆出来大多是赝品,真货都另外找安全的地方存着。

她猜,当初老郑头能轻易叫他那个亲戚把家里的古董收走,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不换也没关系,毕竟是你家的东西,你说了算。你稍等一会儿,我回去再给你弄点东西过来,算是给你补上金条的差价。”

“等等。”

云端转身就走,还没走两步,就被老郑头叫住。

“我手上现在没有真货,但是有人有。你要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多带点过来,或许可以做成一笔交易。”

“那就谢谢了。”云端微微一笑,她就等着这句话呢。

云端不着急,在陶艺馆喝了一杯茶之后,才带着东西,出现在郑家门口。

老郑头的儿子,看到云端出现,赶紧出来帮把手,把云端肩上的东西卸下来。

“你等等我,我再去一趟。”

云端转身去街角,几分钟后,背着一背篼东西又回来了。

郑家的大门关上,云端往外面拿东西:“一条腊肉,两只鸡,三斤红糖,一袋奶糖,两斤猪油,还有五十块钱,十斤粮票,这是补给你们的。”

“谢谢。”老郑头喉头哽咽,这个姑娘,能给出这些东西,想的这么细致,也算是有心人了。

云端这才有空打量院子里的其他人,笑呵呵道:“你们想换什么?”

他们被老郑头叫来的时候半信半疑,现在嘛,看到真有东西,几个人叫云端等等,他们去去就来。

十分钟后,这些人齐聚在郑家院子里,云端和他们谈价钱,一幅字画换三斤米还是两斤面粉?

一个说我这是清代大家的真迹,一个说我这是连米糠都没有的精米。一个说我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一个说我这是今年的新面粉。

郑家院子里虽然没什么大声响,但也热闹的就跟集市一般。刚谈好一桩交易,一个小老头把一幅湘夫人图轴塞云端手里:“文征明知道不?名人!还画的是湘夫人,换以前啊,我这东西一出手,保准震惊四座。”

云端冷笑一声:“会不会震惊四座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你这东西一出手,被人打断腿还是有希望的。”

顿时,院子里静下来了,几个熟人交换眼色,这是怎么了?

老郑头一看情况不对劲,赶紧冲过来拉偏架:“老吴,你这就没意思了。这位可是行里人。”

老郑头疯狂给人使眼色,大家一下明白了,赶紧把老吴挤开,冲云端笑:“姑娘,我这可是真迹啊!”

“我知道,要不然我也不能换东西给你。”

云端带来的粮食,都换成了古董字画,大家到后半夜才散。

云端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出了郑家的大门,再无人能寻到。

第二天,一群老头老太太去郑家,还懊悔呢,东西换少了。

老郑头白了他们一眼:“差不多得了,别心太厚。”

“别吵了,别吵了,赶紧走,罗二狗那群鳖孙要来了。”

“来就来呗,老子还怕他不成。”

云端一直关注着郑家的事情,当天傍晚她就知道了结果。

罗二狗偷听郑家人说话,知道郑家的古董被郑家老二带走了,他找到了郑二伯藏古董的地下室,全部弄回自己家藏着。

干完这些事儿,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家就被公安围了,有人举报他盗窃他人财物,人证物证俱在,没办法狡辩,送去改造吧。

至于那一屋子古董,郑二伯被牵连送去农场改造,公安上门问话的时候老郑头一问三不知,他以为这些东西早就捐给文化馆了,当初郑二伯就是这么跟他说的。

没捐?那是郑二伯私吞了?老郑头表示震惊。

问他怎么处理,老郑头说原本就捐了的,现在他也不能拿回来,还是原样捐了吧。

这一手,郑家既解决了罗二狗,又得了名声,居委会那边还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临时工作,日子肉眼可见的好过起来。

“啧啧,都是些老狐狸!”

梁辰好奇地看着妈妈:“谁狐狸?”

云端笑了笑:“没谁。快睡觉,睡一觉起来,咱们明天就回去了。”

“哦。”梁辰小跑着扑到床上,他早就想回去啦。

下午去了一趟金水市的回收站,妈妈又给他买了好多本小人书,虽然是旧的,但是还是能看,他迫不及待地要回去和小伙伴们分享啦。

等梁辰睡着,云端提着篮子往城西去,这时候,城西的工人们下班回家刚吃完了晚饭,正在歇凉呢。

云端打扮的像个城里人,手里提着一个篮子,走进人群里,一点都不起眼。

“大姐,换东西吗?”

一个看起来四十多的妇女,看了云端一眼:“你要换什么?”

云端不缺物资,她缺票,这些工人可不缺,走了几趟就换到了她要的东西。

回去的时候,路过回收站,发现里面有灯光,云端敲门进去,买了一张床。走出回收站后,熟门熟路地拐进一条巷子,把床架子放进陶艺馆。

屋里放上床之后,把房间略微布置一下,在墙角刷上一米高的绿漆,再把木门用黄漆刷一遍,打眼一看,就是这个年代再普通不过的招待所的房间。

晚上回去,云端故意试了一下,抱着梁辰去陶艺馆一楼睡觉,梁辰早上起床,一点都没发现他们换了个房间。

随便吃了点东西当早饭,梁辰把包包一挎,兴奋地抱上他的小人书:“妈妈,我们准备走啦!”

“不着急,咱们还要去百货大楼买点东西。”

她冬天不缺衣服穿,梁辰今年长高了不少,带来的衣服今年冬天都要换。做衣服的布可以用床单改,棉花最好买新的。

还有,她心里一直惦记的缝纫机,

一起买回去。

到了百货大楼之后,云端一通大采购,除了必须买的棉花和缝纫机之外,她还买了一把铁锁,两包大白兔奶糖,还有两斤香酥小饼干。

小东西可以塞进空间,缝纫机这样的大件,要带着走。云端带着孩子还拿着那么多书搬不动,花了两毛钱,请人帮她送上汽车。

哎哟,忙活一道,真是又繁琐,又累人。

梁辰这个小不点不觉得累人,一上车就开心,坐在座位上,小脚脚都要翘起来了。

哎呀,终于可以回去了。

“云端回来啦,你买了多少东西?还要花钱叫人搬呀。”

回去的路上路过居委会,云端被人叫住,她笑了笑:“也没买什么,主要是买了一个缝纫机,我搬不动。”

”买缝纫机啦,多少钱?“

”切,缝纫机不是一直都是那个价格,价钱还能便宜了不成?”

“唉,我家也一直想买一个,价钱太贵,我家老婆婆不舍得。”

又有人问:“你手里是啥?”

“给梁辰买的布和棉花,孩子今年长高了不少,去年的棉衣没法儿穿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